分享

案例干货|改善周如何实施?

 小苏打123 2020-05-20

01

改善周即一周一标杆,快速改善模式。

是‘快如闪电’的改善精神最佳实践。相对类型的改善组织形式来说其最重要的特点是经过设计的实践PDCA循环的改善模式,是项目改善的一种类型(PK)。

企业推进改善活动,要建立起全员参与的3K改善机制,包括以下三种:

1.DK(daily kaizen):

日常改善,是由TL与员工组成的团队推动的很多微小的改善,这些改善主要发生在基层,最重要的意义是维持标准与价值。

2.PK(Project kaizen):


项目改善,主要是中层为实施主体的,以改善标准和价值为目标,实施特点是项目,这些项目基于价值流目标,定期开展的,具有中型的规模,

另外这些项目都需要通过完整的组织和计划推动,需要项目管理支持,也就是需要TCM作为基础。

3.SK(Support kaizen):

支持性改善,由高层推动的活动,主要目的是创造标准和价值。这些活动包括精益战略部署,当然也包括变革管理中的资源支持和方向确定。

02

改善周的实施完整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准备、实施、跟进。

准备阶段:一般在改善周实施前4周开始,主要包括项目选择、改善范围确定、改善指标确定、数据收集、改善组长及组员选择等关键事项。

改善周阶段:一般为5天,也有短期的3天,或者强化版的7天。

改善跟进阶段:

一般持续12周,主要内容包括确保新流程在现场运行正常、关注其稳定性、监督30/30/30天改善新闻实施情况。

领导层需要在30天后再次进行现场巡视,也需要进一步进行改善收益的财物核算及标准化贯彻。

作为顾问/内部专家来说,指导企业实施改善周需要遵守70%时间在现场进行指导的原则。

03

这意味着:

1.提供关于精益工具与原则的课堂培训 (10%);

2.在改善过程中演示如何应用工具 (20%);

3.帮助学员将知识转化为实践 (70%)。

① 带领进行问题分析;

② 监督改善活动进程,确保达成改善成果;

③ 帮助学员深化知识理解。

作为顾问/内部专家来说,要注意“重点在于边练边学,高效的训练结果,体现在学员的改善实践结果中!”

改善周相对于其他类型改善活动来说,最主要的优势是能快速和显著的改善企业QCDSM,改善周尤其在改善运营指标方面具有非凡效果,能快速打造一流现场,可以实现一周一标杆。

04

改善周的每个课堂也是标准化的的,易于复制,对于企业来说学习门槛低,难度小,因为不需要掌握非常复杂的分析和数据统计工具。

我们梳理了作为快速改善企业运营绩效的改善周主题,包括指标改善类、物流优化类、质量改善类、设备改善类、改善基础类、价值流分析与设计类、系统性诊断、现场管理,具体请见下表:

实施改善周需要坚持改善10大戒律,改善周成果如何取决于几个关键要素:

1.组长及组员选择。

2.领导要求。

3.改善的精神、突破思维范式的程度。

4.资源配置的速度。

05

一般而言,改善周,如标准作业改善周,可以实现效率提升30%、产能提升15%、标准作业三票及作业标准文件建立。

改善周过程中,需要时刻提醒并保持改善的精神,我们有时候甚至需要像小朋友学习,小朋友具有我们因为工作和生活而慢慢丢失的一些特性,如梦想、动手能力、执着,这些优良的特性经过无数次总结,大致为以下内容:

1. 放弃僵化思维:成年人最大的问题是思维范式的障碍,以前怎么做是最大借口。

2. 思索解决方法:缺乏思考力,人的惯性是别人思考和解决问题,而自我思考能力丧失。

3. 无需任何借口。

4. 寻找简单方案,无需完美:100%完美的方案需要大量论证,改善有时就是黑匣子,只有出现了想法马上去实践,才能把灵感变成现实,获取解决问题的机会。

5. 有了想法就立刻做。

6. 用你的智慧而不是钱袋。

7. 问题就是机遇。

8. 重复 ‘为什么?’五次。

9. 从每个员工寻找答案。

10. 改进无止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