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大名砚,鲁有其一。”——山东泗水柘沟澄泥砚的前世今生

 HOWNEW 2020-05-21

“四大名砚,鲁有其一。”——山东泗水柘沟澄泥砚的前世今生

▲河内侯®手作澄泥砚之箕形砚(风字砚)

(一)澄泥砚,四大名砚之一

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可以说是最具中华传统文化特征的手工艺代表作品。在过去,砚台是实用品,今天,更大程度上应该算是艺术品和收藏品了。

如果从最早新石器时代的研磨器开始算起,砚台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了。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砚台的种类可以说不计其数。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人们耳熟能详的“四大名砚”。

关于四大名砚是指哪四种砚台,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说广东肇庆市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山东青州的红丝砚;另一种观点则是把山西新绛县澄泥砚取代了山东的红丝砚。

第二种说法尤为人们所熟知: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

据我们分析,这两种说法是有先后传承顺序的。

唐代以前,四大名砚是指端、歙、洮河、红丝。

唐代以后,因青州临朐的红丝砚资源枯竭,开采殆尽,而恰在此时澄泥砚因品质优良又可人为塑形从而取代了红丝砚的地位。因此,唐代以后,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就成了中华传统“四大名砚”的固定代表。

四大名砚,广为世人所知。但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是,在四大名砚中,端砚、歙砚、洮河砚都是在天然石材基础上经过工匠雕琢而成,而唯有澄泥砚是四大名砚中唯一人工烧制的陶砚。

除了质地优良、发墨较好的共同特点之外,端、歙、洮河三砚的工艺特点主要是雕刻,而澄泥砚作为一种人工陶砚,则如同陶瓷艺术品一样,集选料、和泥、做坯、修坯、烧制、雕刻等二十几道工序三十余种工艺于一身。再考虑其烧制过程中成品率较低、传承过程中容易损坏等因素,可以说,在四大名砚中最不引人注目的澄泥砚,无论从实用价值、工艺价值,还是收藏价值来说,都最为难得,最为可贵!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了解的四大名砚中澄泥砚的产地是指山西绛县。而实际上,早在唐代以前,在“孔门十哲之一”的子路(仲由)的故乡——山东泗水柘沟古镇就已经成功创烧了澄泥砚,并因优秀的品质深受士人欢迎,与山西绛州对应成为当时山(太行山)东的澄泥砚产地。

自唐以后一直到清代,山东泗水柘沟都因砚品质地优良,加之地处文化中心影响较大,始终都是澄泥砚的主产地。但由于山西绛州先入为主的历史原因以及澄泥砚工艺一度失传,产自山东泗水的澄泥砚不免碧玉深藏,少为人知。

(二)澄泥砚到底是怎样制成的?

澄泥砚到底是怎样制成的?

为什么山东泗水柘沟的澄泥砚能够成为四大名砚之一呢?

澄泥砚,实际上是一种泥坯烧制的陶砚。

澄泥,说的是人们挖取河泥进行淘洗澄滤最终形成纯净细腻的陶泥的一种工艺。因此,澄泥砚的产地往往在沿河两岸,比如山西绛县的澄泥砚就是取自汾河的河泥制成,而山东泗水柘沟则临泗水河不远。

宋代是澄泥砚烧制的顶峰时期,宋人苏易简《文房四谱》云:“作澄泥砚法:以墐泥入于水中,手挼之,贮于瓮器内,然后以一瓮贮清水,以夹布囊盛其泥而摆之。俟其至细,去清水,令其干。入丹黄,抟和溲如面,作一模,如造茶者,以物击之,令其坚。以竹刀刻作砚之状,大小随意。微阴干,然后以利刀刻削,曝过,间空垛于地,厚以稻糠并黄牛粪搅之,烧一伏时,然后入墨蜡米醋而蒸之五七度。含津益墨,不亚于石者。”可见,制作一方优质的澄泥砚须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特定质地的河泥或者陶土,二是严谨的工序和工艺。

相比石质砚台难以开采、运输的缺点,澄泥砚相对较轻,而且可以集中生产,比石头更容易塑形,从而成为与端、歙、洮河三大石砚并列的第四大名砚。痴爱砚台的米芾、欧阳修、苏轼等文人墨客都曾对澄泥砚盛赞不已。

山东出产澄泥砚的泗水柘沟镇的制陶业可以上溯到距今四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伴随着齐鲁文化的诞生发展,绵延至今薪火不绝。史载,“孔门十哲”之一的仲由(字子路),就是鲁国卞(今山东省泗水县泉林镇卞桥)人。子路拜师圣人时,所带的拜师礼就是产自泗水柘沟的陶壶、陶鼎,也就是柘沟澄泥砚的前身。

泗水柘沟澄泥砚始于唐代之前,北宋时期最为兴盛。悠悠泗水河,流淌五千年,灌溉了下游的曲阜(圣人孔子故乡)和邹城(亚圣孟子故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泗河滋养哺育了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因此,古泗水境又被尊为“东鲁圣地”。

而远在圣人诞生之前,生活在泗水河源头的工匠们利用沿河两岸的独特陶土与河水制作了陶器,魏晋以后又烧制出了著名的山东澄泥砚。

经现代科学技术分析,泗水柘沟的陶土不仅富含多种金属、非金属矿物和微量元素,而且土壤结构类阳羡紫砂且比高岭土更稳定,其所烧制的陶器坚韧耐用,作为食器既无土气又可防腐;同时,由于柘沟陶土结构致密而颗粒细小,于器表光洁平整之中,富含有小颗粒状的变化,呈现一种砂质效果,制砚之后发墨流畅而不粗粝,深受历代文人墨客钟意,也使得山东泗水柘沟成为澄泥砚的重要产地之一。

澄泥砚具有沉静坚韧、温润如玉、声若金石、手触生晕、含津益墨、哈气可研、发墨如油、不浸水、不损笔等特点;尤其是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品质可与石质佳砚相媲美。

泗水柘沟澄泥砚的杰出品质,来源于柘沟当地的独特陶土与泗河水的完美融合,乾隆皇帝曾为其收藏的钟式鲁柘砚赋诗一首:“模削谁成几上宾,洪钟作式出陶均。设如洞理文流响,七召畴为待扣人。”

1991年5月,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谷牧出访日本,将泗水柘沟澄泥砚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前首相海部、中曾根等。

(三)澄泥砚的前世今生

山东泗水柘沟的制陶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年以前,但烧制澄泥砚,根据现有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却应该是汉代以后才开始的。其后的魏、晋、南北朝一直到唐,都有断代清晰的澄泥砚实物传世,特别是风字砚(箕形砚)和抄手砚这种典型的文人砚更为常见。

南宋以后,连年兵燹,再加上澄泥砚烧制工艺过于复杂,成品率不高,因此渐渐失传,中间历八百年之久。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柘沟澄泥砚才开始尝试复烧,这还要感谢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所创造的机缘。

当时,日本访华团成员提出要购买山东出产的澄泥砚,国家有关部门找到当时的鲁砚收藏专家石可先生帮忙寻找,从而引起了石可对澄泥砚的重视。在他的奔走倡议下,泗水柘陶工艺师杨玉祯带领团队开始复烧柘沟澄泥砚。经十余年尝试,终在1990年复烧成功,让这件几乎消失近千年的精美文房重获新生。

山东泗水柘沟澄泥砚的制作工艺复杂繁琐,技术难度很大,烧制成品率低,其制作过程全部由手工完成:1选料、2碎料、3配料、4过滤、5澄泥、6揉泥、7抽空、8晾泥、9酵泥、10制坯、11选坯、12整形、13修坯、14晾坯、15初雕、16精雕、17打磨、18装匣、19入窑、20烧窑、21出窑、22再水磨、23复修、24精研、25包装。不仅烧制工艺繁复琐细,就连制作一座澄泥的池子和一孔成品率高的好的柴窑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另一方面,也因为现代科技的助力,制泥技术更加成熟,窑火温度更易掌握,因而复烧以后的澄泥砚品质愈加完美,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

传统文化的载体,手工工艺的代表,工匠精神的结晶!

山东泗水的澄泥砚可以说是最具传统文化特质,最富山东地方特色的艺术瑰宝之一。

(四)名家评价

著名考古学家、金石学家徐文达先生在其《澄泥砚探索》一文中说:

“澄泥砚是一种边缘科学,它涉及考古、地址、土壤、化学、热处理等项学科,同时尚有造型、艺术、色彩、书画、文学等艺术手段,绝非单纯的陶瓦小技。制砚的过程也是艺术创作的过程……既是工业,也是艺术。”

关于山东泗水柘沟澄泥砚的品质与工艺,多有远近贤达赋诗咏赞,今摘录几则:

(一)乾隆皇帝曾为其收藏的钟式柘沟澄泥砚赋诗一首:

模削谁成几上宾,

洪钟作式出陶均。

设如洞理文流响,

七召畴为待扣人。

(二)已故作家端木蕻良曾在1994年为石可先生所刻的泗水柘沟澄泥砚题诗:

澄泥古砚早无传,

岁岁年年对暮烟;

石可手團鲁砚土,

芙蓉出水火生莲。

——题鲁柘澄泥研 端木蕻良,时年八十有二,岁在癸酉初秋出伏日如下图:

“四大名砚,鲁有其一。”——山东泗水柘沟澄泥砚的前世今生

(三)2019年,在欣赏了九溪文化推出的河内侯®手作澄泥砚之后,著名文物鉴定专家、书法家,原济南市文物店总经理,山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文物专家委员会委员崔明泉先生欣然作诗一首:

泗水柘沟砚,悠悠越千年。

材优土水火,工良巧夺天。

抚似婴儿肤,扣如金石坚。

发墨毫不损,用之胜歙端。

绝迹八百载,而今续香烟。

爱其若珙璧,代代永保传。

如下图:

“四大名砚,鲁有其一。”——山东泗水柘沟澄泥砚的前世今生

(四)2018年,著名文物鉴定专家、收藏家、作家,山东收藏家协会济南理事会主席、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全国数字电视收藏天下频道特邀专家崔义忠先生为河内侯®手作澄泥砚题词:

万古澄炼,柘沟千秋。

百代名工,十全质优。

一如端歙,享誉神洲。

戊戌冬赏柘沟澄泥砚得句并拜题,崔义忠。

如下图:

“四大名砚,鲁有其一。”——山东泗水柘沟澄泥砚的前世今生

(五)2018年,著名青铜器鉴定专家、中华民间藏品鉴定研究会山东委员会理事、青铜器部部长,全国数字电视收藏天下频道特邀专家张颂斌先生写下了《题河内侯澄泥砚》:

澄泥名砚出泗水,手作精品河内侯。

圣人故里文脉长,千年传承始柘沟。

沉静坚韧润如玉,声若金石墨如油。

非遗技艺水火淬,鲁柘澄泥誉九州!

如下图:

“四大名砚,鲁有其一。”——山东泗水柘沟澄泥砚的前世今生

(六)2018年,著名文史学者、书画鉴赏家、文房四宝研究专家、作家,西泠印社集团有限公司艺术顾问胡西林先生也对河内侯®手作澄泥砚进行了精彩点评:

“非石之髓,乃泥之精,蕴结千年,丕焕菁英。”此清初学者、诗人徐咸清为一明代澄泥砚所作铭文,“河内侯”鲁柘砚质地溫润细腻,又硬如坚石,色文雅,形古朴,借徐咸清铭语赞之,似为恰当。戊戌,胡西林。

如下图:

“四大名砚,鲁有其一。”——山东泗水柘沟澄泥砚的前世今生


“四大名砚,鲁有其一。”——山东泗水柘沟澄泥砚的前世今生

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1500年悠久历史

二十五道工序手工精作

最具传统文化特质

最富山东地方特色

九溪文化携手泗水柘沟澄泥砚非遗传承人杨玉贞弟子朱庆梅推出河内侯®手作澄泥砚系列艺术品,选用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制陶古镇山东泗水柘沟的优质陶土,遵循传统工艺经25道工序手工精作,古法柴窑烧制,选用中国传统文人常用之风字砚(箕形砚)、抄手砚等砚型。

由于采用特殊的五色陶土成泥,加之古法柴窑烧制,因此烧制过程中颜色变幻无穷,色彩各异,非人工可控,无与伦比,呈现出“一品一图案,千古难重现”的窑变特色,可以说每一方河内侯®手作澄泥砚都是孤品,殊为难得!

“四大名砚,鲁有其一。”——山东泗水柘沟澄泥砚的前世今生

▲河内侯®手作澄泥砚之抄手砚

“四大名砚,鲁有其一。”——山东泗水柘沟澄泥砚的前世今生

▲河内侯®手作澄泥砚之抄手砚

“四大名砚,鲁有其一。”——山东泗水柘沟澄泥砚的前世今生

▲河内侯®手作澄泥砚之荷池砚

“四大名砚,鲁有其一。”——山东泗水柘沟澄泥砚的前世今生

▲河内侯®手作澄泥砚之箕形砚(风字砚)

“四大名砚,鲁有其一。”——山东泗水柘沟澄泥砚的前世今生

▲河内侯®手作澄泥砚之箕形砚(风字砚)

“四大名砚,鲁有其一。”——山东泗水柘沟澄泥砚的前世今生

▲河内侯®手作澄泥砚之箕形砚(风字砚)

“四大名砚,鲁有其一。”——山东泗水柘沟澄泥砚的前世今生

▲河内侯®手作澄泥砚之手作墨(砚台配赠产品)

“四大名砚,鲁有其一。”——山东泗水柘沟澄泥砚的前世今生

▲河内侯®手作澄泥砚之外包装与产品册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