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玉祯:“复活”鲁柘砚

 龙凤冈 2013-12-22
  鲁柘澄泥砚,又名鲁柘砚、柘沟陶砚,因产于春秋时期鲁国属地制陶古镇柘沟得名,唐朝时为四大名砚,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享有盛誉。南宋以后,鲁柘砚逐渐失传。
  1972年中日建交后,日本访华团成员提出要购买鲁柘砚,这才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发现鲁柘砚原产地在泗水县柘沟镇。此后,泗水县多次组织生产,均未获成功。
  1989年孔子文化节期间,省金石专家石可提出恢复鲁柘砚生产的愿望。出生于泗水县柘沟镇农村、小时候接触过鲁柘砚的杨玉祯临时受命,担当起“复活”鲁柘砚的重任。
      无名小镇产名砚
  柘沟镇因盛产土陶出名,更因柘沟砚而名扬海内外。烧制鲁柘砚必须用陶土,此土是柘沟镇得天独厚的资源,全省独有。
  9月2日,记者来到泗水,拜访了泗水县鲁柘砚工艺研究所所长杨玉祯。杨先生已进入古稀之年,但为了鲁柘砚的复兴,他仍在四处奔波。
  杨玉祯说,据考证,鲁柘砚产于具有五千多年制陶历史的古镇——泗水县柘沟镇。全国各地出土的鲁柘砚证明,该砚始于唐代以前,北宋时期最为兴盛,曾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在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各国享有盛誉。清乾隆皇帝曾为其收藏的钟式东鲁柘砚赋诗一首:“模削谁成几上宾,洪钟作式出陶均。设如洞理文流响,七召畴为待扣人。”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鲁柘砚制砚工艺失传多年,民间陶匠偶尔也烧出几方砚台送给亲戚朋友。杨玉祯小时候就见过邻居烧制的鲁柘砚,但他并不知道具体制作过程。“上小学的时候,劳作课上老师也没什么可教的,一般都让我们捏砚台玩儿。”杨先生说。
  杨玉祯告诉记者,柘沟镇因盛产土陶出名,更因柘沟砚而名扬海内外。烧制鲁柘砚必须用陶土,此土是柘沟镇得天独厚的资源,全省独有。
  陶土矿以柘沟为中心,东西走向约26平方公里,储量12.2亿立方米。在柘沟一带为裸露区,一般距离地面0-3米,易于开采。土中含有二氧化铝、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钛、氧化镁等成分。用此土烧制的大缸腌出的咸菜清脆香甜,名满京城。而用这种陶土烧制的柘砚更是质地优良,颜色丰富。
      土坯房里烧出国礼
  三间年久失修的土坯房,屋顶上结满蜘蛛网,地上到处跑着老鼠……烧制鲁柘枧,一切从头开始。
  建国后,泗水县陶瓷厂和柘沟镇曾多次组织能工巧匠恢复柘砚生产,均未获得成功。1990年,泗水县成立鲁柘砚工艺研究所,大家寄希望于石可和杨玉祯,要求将鲁柘砚“下力气搞成功”。
  一切从头开始。建小窑,购置澄泥工具,制作装泥浆的布袋,搭建阴干泥浆的凉棚,置办整毛坯的板、锤、刻刀等工具……说起当时的环境,杨玉祯苦笑着说:“只有三间年久失修的土坯房,屋顶上结满蜘蛛网,地上到处跑着老鼠……”房子没有窗户,三间土屋相连,门楣很低,进门时必须低着头。1.65米的个儿都挨过碰,而研究所身高1.88米的艺术顾问额头上碰出了好几个包。
  第一次学雕刻鲁柘砚,杨玉祯的手被划得满是刀口,鲜血淋漓。但想想自己肩上的重担,他咬牙坚持下来。
  1990年冬,第一窑鲁柘砚试烧。为保险起见,这一窑主要装了学徒们的习作,石可的作品只放了一件。由于从备料、澄泥、成坯、雕刻、装窑、烧结等道道工序都格外谨慎,第一窑竟然奇迹般成功了,虽然破损率很高,但大家都非常兴奋。
  杨玉祯兴奋地说,这是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接受的一项特殊任务。不过第一窑烧成功了,谁也不敢保证第二窑也能成功。鲁柘砚属于火焰艺术,成败的偶然性因素很多。
  1991年5月,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谷牧出访日本,将鲁柘砚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前首相海部、中曾根等贵宾。此外,鲁柘砚作为高级礼品还赠送给韩国、德国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的知名人士和朋友。
  1991年,在研究所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下,当年鲁柘砚就生产出十多个花色、200多个品种(以仿唐宋名砚为主),具有沉静坚韧,温润如玉,含津益墨,声若金石,手触生晕,发墨如油,不渍水,不损笔,古朴大方等特点,其质地、造型、色泽、使用等方面,不仅超过宋代所制,还优于国内同类澄泥砚。
  2007年初,鲁柘砚成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十年求得六七方“鳝鱼黄”
  干燥的春季坯子容易断裂,多雨潮湿的夏季坯子容易粉化。目前研究所仍采用原始工艺生产,产品的保存也存在风险。
  虽然皇帝女儿不愁嫁,但鲁柘砚在花色、品种上的创新并没有因此停止。在继承唐宋名砚的基础上,泗水县鲁柘砚工艺研究所陆续开发出以香港回归等为背景的纪念砚。
  杨玉祯说,所有鲁柘砚中比较罕见的是鳝鱼黄砚台(砚台的颜色)。“鳝鱼黄”可遇而不可求,因为鲁柘砚本身是一种火的艺术,“鳝鱼黄”是一种窑变的,受温度、气温、煤炭品种等客观因素制约,十余年来,仅仅“求”到六七方鳝鱼黄砚台。
  已贵为国礼的鲁柘砚尽管不愁销路,但是仍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杨玉祯说,干燥的春季坯子容易断裂,多雨潮湿的夏季坯子容易粉化。目前研究所仍采用原始工艺生产,还没有建成恒温室,产品的保存也存在一定风险。同时,鲁柘砚的受众仅限于书画界人士,难以走进普通家庭。
  目前,研究所已联合相关院校、研究机构成立研究小组,对砚台的花色、图案及烧制工艺进行进一步创新,运用传统工艺开发普通消费品,茶具、建筑装饰材料,使这种传统瑰宝走进寻常百姓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