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袁崇焕更悲壮的“九品小官”,率百姓敌24万清军,却被历史遗忘

 网洛书城 2020-05-21

中华历史上永远不缺“英雄”,有诸如关云长忠肝义胆,也有岳鹏举精忠报国;而这些“大英雄”多是身居显官,史册中更是功名高挂,但谁还记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无名英雄”?更别说一个只出现在“江阴县志”里的小小“九品”芝麻官了。

比袁崇焕更悲壮的“九品小官”,率百姓敌24万清军,却被历史遗忘

恰逢明末清初,大明最后一个皇帝“崇祯”也吊死在“景山”的一棵歪脖树上;八旗子弟进驻中原,大半中国已归满清,其中也包括小城“江阴”。满清入关后有一规矩“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满清委任的新任县官当即宣布江阴全城三日内军民皆剃发;消息一出震动“江阴”上下百姓。古人素有“身体发肤授之父母”之说,千年无人敢有违逆;此时满清要剃发,岂不是触动了汉人内心最不能碰触的底线?“剃发令”一石激起千层浪,江阴再起义军,声势浩大足有数十万人。“江阴”平而复反,清军此时派出前明汉人降将“刘良佐”镇压;“江阴”百姓则推举前朝“九品典史”阎应元为义军首领。

比袁崇焕更悲壮的“九品小官”,率百姓敌24万清军,却被历史遗忘

别看阎应元只是明朝的九品芝麻官,但其人胸有大才,腹有良谋;阎应元明知“江阴小城”要兵无兵,要物无物,但仍将县库打开将里面能用的东西统统分发给百姓。一时间“江阴”上下全民皆兵,县志记载足有二十余万;这二十万“兵”在阎应元的统一调度之下将“江阴”小城打造成一座固若金汤的堡垒。当然,此时的“江阴”虽铜墙铁壁,其实已被清军围得水泄不通,早已成了一座“孤城”。满清降将“刘良佐”本是汉人,此时代表清军平叛其实也心中不忍,于是只围不攻,想把“江阴”百姓困死在城中。此时的阎应元非但没有选择“坚守”反倒选择主动出击,县志记载“遣壮士夜缒城入营,顺风纵火;军乱,自蹂践相杀死者数千。”

“刘良佐”见阎应元厉害,只得退兵3里,最终选择了劝降。此时的阎应元居然答应“投降”,不仅答应投降,此时还派出城中老弱抬着银两去清军大营“慰问”。谁知就在清军哄抢银两之时,来的“江阴老弱”竟引燃了银两箱子内藏得火药;就这样来“慰问”的数百老弱江阴百姓连同两千多清军一起同归于尽。

比袁崇焕更悲壮的“九品小官”,率百姓敌24万清军,却被历史遗忘

“刘良佐”损失惨重,又见“江阴”誓死不降,于是动了杀心,命令清军“炮轰”江阴西南角;刘良佐炮轰西南,实则派“掘子军”在城东南掘地,想挖进江阴城。谁料早被阎应元识破,城上用滚沸的桐油浇下,一霎时满清“掘子军”死伤数千。刘良佐见不能奏效只得又劝降,言“弘光已走,江南无主。君早降,可保富贵。”城上阎应元笑道“大明只有投降的将军,没有投降的典史!”此言一出,刘良佐羞愧难当。阎应元话中意思很明白,一个汉人中的小小“九品典史”尚且不投降,而一个堂堂明朝大将军面对清军却选择了投降,其中讽刺之意不言而喻。

“刘良佐”久攻不下江阴小城,惹怒了随行的一个“满人”大将。县志中并没记载此人是谁,但此人自恃勇力,腰悬双刀,只身攀梯登上江阴城头。此人身披重甲,守城的百姓手中刀枪不能伤;阎应元提示道“刺他面目!”众人依计,这才将此人杀死。阎应元将此人头砍下,尸体扔出城外,众清军皆来抢尸;阎应元见状料定此人绝非一般人,吩咐将此人头颅高挂江阴城头。

果不其然,刘良佐亲自在城下哀求归还此“满人”头颅,并答应用银两赎回。谁知阎应元嘴上答应,待银两到手后却把一只“狗头”用布包裹扔出城外。在刘良佐的苦苦哀求,以及众清军皆跪地哭求的情况下,阎应元为避免过度刺激清军,这才将“满人”头颅扔出城外。清军将此人头颅与尸身缝合,全军举哀三日;可见此人绝非一般清兵,但究竟是谁至今是个谜。

比袁崇焕更悲壮的“九品小官”,率百姓敌24万清军,却被历史遗忘

古城“江阴”坚持了数十日,转眼又到汉族节日“中秋”。史载“时天无纤翳,皓月当空,清露薄野,剑戟无声。黄弩师鼓胡琴于西城之敌楼,歌声悲壮,响彻云霄。外兵争前窃听,或怒骂、或悲叹,甚有泣下者。”可见江阴城中故意借“中秋节”大肆庆祝,欢笑之中却充满了视死如归的悲壮之情。清军面对小小江阴城和“九品芝麻官”竟然屡屡受挫,清军大帅“多铎”大怒;他先派降将“孔有德”增援,又派博洛、克勒德浑两位满清“贝勒”亲率十四万大军增援,此时围困江阴城的清军已达24万之众。“多铎”亲调两百余门“红衣巨炮”炮轰江阴城,阎应元终因城破被俘。阎应元在城破之前提诗于城楼“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题后跃上战马,领千人百姓与入城清军巷战;阎应元终因寡不敌众被围,他环顾从者道“为我谢百姓,吾报国事尽矣!”遂想要自尽,但终被清军俘虏。

比袁崇焕更悲壮的“九品小官”,率百姓敌24万清军,却被历史遗忘

待清军将阎应元绑至“刘良佐”面前时,这位明朝“降将”竟感动的抱住阎应元痛哭流涕。阎应元怒“哭何为?事已至此,惟一死耳,速杀我!”清军大帅“多铎”恼羞成怒,不仅下令杀了阎应元,还下令“屠城”。江阴百姓慷慨赴义,男战死、女自尽,拒不投降。就这样十七万两千余人惨遭屠戮,只有藏在“寺观塔”内的“印白和尚”与老少五十余人得以活命。

比袁崇焕更悲壮的“九品小官”,率百姓敌24万清军,却被历史遗忘

阎应元与江阴城中百姓这一壮举立刻引起连锁反应,整个江阴千里之内此后皆抱着统一态度“不做清朝官,不应清朝举。”后直到乾隆得知“江阴”与“九品”阎应元后,亲下圣旨为阎应元大修“供祠”,整个江阴这才逐渐归附“大清”。

比袁崇焕更悲壮的“九品小官”,率百姓敌24万清军,却被历史遗忘

小小“江阴”城在“九品芝麻官”的带领下居然能抵御24万清军,共81天的疯狂进攻,这在历史上堪称绝无仅有;不仅如此,自阎应元以下,全城数十万百姓“男战死、女自尽”,这在历史上更是一段不可多得的悲壮故事。

比袁崇焕更悲壮的“九品小官”,率百姓敌24万清军,却被历史遗忘

只可惜“阎应元”只是一位“九品芝麻官”,难比袁崇焕这样的“大英雄”;尽管史书中多把阎应元忽视,但江阴至今仍以为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