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孝悌,次见闻

 石榴花文艺 2020-05-21

家有残疾哥

文/王建忠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困难时期,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便领着我和哥哥在小金的羊毛山下安了家。

进入一个十三、四口人的大家庭,作为“后房”的母亲来说要承受种种压力。并不是说祖父母有多苛刻,堂姐堂弟有多娇气和好强,妯娌也没有冷眼相待,而是对于一个迫于生计忽然又给家里添了三口人的家庭来说,无疑“好生活”让人“瓜分”了,自己心里也觉得理亏。所以母亲只能认真做事,在生产队劳动和做家务积极肯干,遇到不顺心的事背后偷擦着泪水,从不与人辩解和争吵。她内心的强大别人难以体会,所以把小病扛成大病,在1963年的一个冬夜离开了我们,把我们留在了羊毛山下,留在了全村有名的大户人家。在这里我们度过了童年、青年,直到壮年我们才又返回马额塬下的故园。

母亲离开之后的第八个年头,祖母、祖父相继去世。后来我们这个大家庭解体了,组成了三个家庭:父亲(继父)我们四口人;二爸家三口人;三爸家四口人。家是分了,但父亲兄弟之间谁有困难,谁有大事,父亲总是出注意,想办法,和亲戚乡亲一道帮忙,因为父亲是老大,在家里、在村上很有威望。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六年二月,父亲一直担任生产队干部,直到带领群众修建农田时被冻土压倒,后在灞桥陆军二院住院半年之后去世为止。哥哥自幼残疾,大集体化时只能干点轻活,例如给队上看果园、三夏看场、发工票、打牛粪等,干不了重活,但分配给他的活他总能认真去做。

七十年代未到八十年代初,农村先是“联产承包制”,后是“大包干”,家里分了十多亩地,我当时做民办教师,地里的活只能在下午或节假日去做。哥哥虽然低一脚高一脚行走不便,但仍然肩扛镢头去挖坡地,去羊毛山上收割小麦,扳玉米、砍秸杆。总之,自己能干的活都主动去干。别看他腿脚不好,手挺灵巧,为村上的大人小孩义务理发十多年,能缚条帚,能将农具的木把安得很结实,用起来得力;会磨剪刀、剃头刀、菜刀等,找他的人很多。在我当民办教师的那二十年的艰难岁月里,他曾出门干黑工,工头让他给工人做饭,蒸馍、擀面、熬粥,叫他干啥他干啥。干过黑工的人都知道,十多人甚至二十多人的一个队伍,几乎天天蒸馍,他虽然体力不好,将近十笼的馍向上搭很费力,村上同去的小伙子免不了给他帮忙,干一季活能挣六七百元,后来才上千了。有时春秋两季干了几个月,不是少钱就是一分未给,工头说活包烂了,等下季跟着他干再给,其实是推脱话。哥哥特别节俭,从不乱花钱,买的衣服屈指可数,从不给自己买好吃的。

有一年夏收前他干黑工回到家里,第二天恰逢马额会,他让我到工头家里去领工钱。去时我想,在街上办完事回家时再领,防止街上人多,让小偷割了包。可到了马额工头村的岔路口,我脑子犯了晕,去工头家领了八百多元工钱,用手帕裹好装在肩挎的拉链布袋里,谁知在街西头买三夏工具时,只顾猫着腰拣扫帚,布袋着地,拉链自动张开,钱被小偷顺走,等我发现时已经晚了。回到家里喝了一杯茶水,便去一个小兄弟家里借了八百多元交给哥,他一脸微笑然后把钱交给我老伴。他怕我大手大脚乱花钱。他是从苦难中走出来的,有时不免指责我:“看你大手大脚的,盖房的账、娃结婚的账,你啥时还完?”我笑着说:“该花就花,还账的事不用你操心,别人向我要,我心里有数。”哥哥终生未婚,独自一人。他平时有些零用钱,那些年就给我女儿、儿子买好吃的了;现在我孙女、孙子今天向他要一元,明天向他要二元,他毫不吝啬,有时俩个孙儿干脆从口袋掏,惹得他一阵大笑,康慨解囊。

2003年暑假,我在原籍马额盖了新房,老伴和儿子已住在塬下,让他住下来,他坚决不肯。他说上面有房子(已三代人居住过,土墙瓦顶,墙体裂缝)、有土地、有活干。托亲朋和乡党劝说也无用。这十几年间我一直奔波于两地,还好我在小金工作,周五回老家看他,给大瓷瓮担满水,看看米面油盐酱醋和蔬菜情况,零用食物可以在村上的商店购买,有时从塬下去上班,带些馒头或蔬菜。直到2015年8月,由于连绵的阴雨,老屋南墙塌陷,村支书打电话告诉我,让街办的小车将他送回新居。

我哥心灵手巧,就是脾气暴躁,年轻时免不了和我吵架,甚至动手,但也不能全怪他,我也有一定的责任,年轻人谁没有个脾气,谁没有个缺点。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器官也会出现毛病,他今年66岁,大我3岁,患有高血压等多种疾病,行走更艰难。每天早午饭,家里大人小孩都给他端吃、端喝,有时俩个孙儿为端饭还和我争。我看到小孙子哭了,就让孙子端菜,我端饭,我哥他一脸阳光,哈哈大笑。帮我哥的扶贫干部程新平同志来家多次对我说:“老王,我每次到咱家要是遇上吃饭,看到你和嫂子或孙子给老哥端吃端喝,说实话,我也帮过不少家庭,你们这种做法见到的不多,何况你和他是兄弟关系!”我笑着说:“其实我不光为我哥着想,我还为全家着想,他要摔伤病了,还得我们去医院伺候呢。”老程点点头,我俩大笑起来。

一个残疾孤寡的哥,和我相依为命了大半辈子,同一血脉的兄弟在人生的漫长道路上没有磕磕碰碰是不可能的。但他为我们家奉献了一生,我们这个家庭能有幸福的今天,也有他的一份功劳。难道还有比母爱、父爱、兄弟亲情更伟大的爱吗!



(作者简介:王建忠,退休教师。喜欢音乐、游览、写作等。在各种网络平台发表诗歌、散文近200篇,深受读者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