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我爱好文学的儿子

 石榴花文艺 2020-05-21

给我爱好文学的儿子

文/王根生

孩子,你热爱文学没错,但过分依恋,就注定这辈子会过得很苦。要么是生活苦,要么是感情苦,更有甚者两者兼苦。原因很简单,“文章憎命达”。

当然,也有官运亨通的作家红得发紫,那其实作为作家的生命已经死亡了,一个崭新的政客呈现在人们面前,所谓作家作品只是增加自己政坛的砝码而已,给自己贴金而已。因为这时候他可以自豪地告诉大家:在官场中,我的文章写得最好。或者可以这样说,他们本来就不是为文学而活着的,只是靠自己的灵气给自己在官场打了一番江山而已,他们的志向依然是传统思想的“学而优则仕”。要做到那样,必得有较好的官场基础,你有吗?其实,做一个六感迟钝的人,什么也不去想,好好活着,就是幸福。

文学,对大部分爱好者来说,只是一个梦。在中国文学中,月亮是思乡怀远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学中,月亮是一个荡妇的象征。用西方文学来解释,那么文学就像一轮月亮,她永远勾引着那些千里之外幻想朝拜文学圣地的教徒们,(对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的爱好者来说)文学也像中国文学中的海市蜃楼,到达圣地的人太少太少。因为这条道路不是用沙石铺成的坦途,而是用爱好者累弯的脊梁铺成的。到达的,沾沾自喜如神仙般周身闪光;但更多的,都是成就了幸运儿,毁灭了自己。所说来说去,都是月亮惹的祸。

别浅显地以为你发表了几篇文章,你就跨进了文学圣殿。错了,那正是月亮迷惑你的地方,她在勾引你,她是《聊斋志异》中的女鬼,在勾引着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进而喝你的血。你的某些文章很不错,这只是看见了月亮的轮廓,你并没有摸着月亮女神的脸庞。她不给你点甜头,你还有信心跟着她走吗?

文学就是《红楼梦》中贾瑞眼中的王熙凤,她毒设相思局,害死贾瑞。文学不是无情无义,而是茫茫痴迷者中让他动情的郎君太少太少。

所以,我以过来人奉劝你和那些天下爱好文学的少年们,文学可以养性,但不可以养家。也许自己觉得挺清高的,但清高的另一个称呼是孤独。君不见,三毛、顾城、海明威、小林多喜二等等的下场。文学使人内心高雅,但过分的贪恋甚至做着作家梦,那只会弄得你倾家荡产,精神恍惚。

不要羡慕那些感人肺腑的悲剧,什么梁山伯与祝英台,什么罗密欧与朱丽叶,什么三毛活在我们的心里这样自欺欺人的鬼话。人生的痛苦,只有当事人自己最清楚。当事人无法摆脱自己的痛苦,以自杀来了结,可想而知人生有千条路,万条路,却惟独没有作家走的路,这是何等的痛苦呀?这简直就是穿越漫漫的悲惨世界永无尽头。作家的眼泪到了欣赏者眼里,却成了鉴赏。如此说来我们的欣赏者实际上在以别人痛苦做原料,酿造自己的精神愉悦。鉴赏者眼中的悲剧,已经被彻底的改变了,变味了,它添加了你的二度创作,美化了。所以,你感觉到“纵然为文学去死,也是人生一大幸事”,其实这是感觉欺骗了你。

那个世界是什么我不知道,也许他比人生幸福,但是在由这个世界走向那个世界的道路上,一定是非常痛苦的。任何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刹那间,都意味着巨大的破坏,巨大的痛苦。有一位学医的人告诉我母亲生我们的痛苦,人体最多只能承受45(单位)的疼痛。但在分娩时,一个女人承受的痛却高达57(单位)。这种痛相当于20根骨头同时骨折。一个新政权的建立那必是无数者的鲜血染红了早上的第一轮太阳。所以,由活人走向那个世界,一定是痛苦至极的,这可能正是所谓的脱胎换骨。所以,人们爱看悲剧,但是没有人愿意做悲剧的主人公。原汁原味的悲剧,是没有任何美感的,唯有经过一番加工,才具有美感,才具有迷惑性、欺骗性。

爱好文学是一件很苦的事,文学折腾你死去活来,我曾和一位很有修养的同事谈到这个问题,深有同感。作为朝圣者,如果你真的很虔诚,愿意做殉道者,那么你先做好为别人铺路的充分准备,再往前走吧。须知,在这条路上半途而废比站在起点站上迷惘更痛苦。

苏轼在《留侯论》中有这么一段话:“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借用苏轼的感言,我想说,成就大事的人,智商情商并不一定要求很高,重要的是必须有张良这样的忍耐,必须有认准一个目标,百折不回的气度,必须剔掉功利的影子,必须面对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而不回头、忍受着亲戚朋友的责备误解而不后悔,真正以一个虔诚的殉道者的心态去准备走自己的路,才可能成就大事。这种人,就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门槛》中的那个傻瓜、那个圣人。孩子啊,如果你真的被文学弄得神魂颠倒,想为它献身的时候,你做好了这个准备吗?

 忽然想起了一个当年上海开垦大西北的兵团战士给我们讲的一个亲身感受——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国家要开垦大西北,要让戈壁荒滩变良田,要让天山真正成为碧野笔下的天山。于是号召大城市的热血青年到大西北去。当时上海街头报名场面简直可以用火爆来形容,有初高中毕业生、还有大学毕业生,而有的竟然是大学在校生。为什么这么踊跃,当然和政府的宣传有着一定的关系。但说实话,有一首诗影响了他们一生,那就是《敕勒歌》里的“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所描绘的异域风情让这些大城市的少男少女们深深着迷。于是这些还不知道独立生活是什么意思的大孩子们整好好行装,戴着大红花,离开了自己的父母,走出了生活的大城市,来到了这个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地方,在这块土地上载歌载舞,他们沸腾着,狂热着,在寸草不生的荒漠里,留下了人类的第一道脚印。可那种浪漫顷刻之间便被严酷的生活打碎,以后的日子文学上描写的太多了,我就不说了。

孩子,不是文学不好,而是做她的恋人太难太难。文学太高傲,她只对最自己意的男子动情。不过即使动情,文学也是风情万种的女人,她永远有着众多的迷恋着,她永远在所有朝圣者中挑选,永远在思考“我到底更爱谁”这样的话题,让你在爱恨交加、爱恨情仇中生生死死,备受煎熬。这样的日子,你受得了吗?

一句话,爱j就意味着完全彻底坚定如一的奉献牺牲,而不是坐在女神的身边,吃着精美的食物,写着优雅的赞美诗,俯视众生朝拜自己。你必须清醒,即使你坐在女神身边,你还得时时提防着自己的位子被人夺走。外人看来是风光,个中的酸甜苦辣,几多眼泪流进自己的肚子,那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做一个普通人,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吧,孩子!如果你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请不要再去准备了。人生之路千万条,总有一条属于你。

须知,并非所有的牺牲,都是悲壮;并非所有的奉献,都是伟大。即使你的路子没错,即使你无比虔诚!

2011年11月5日于临潼迂公斋


(作者简介:王根生,临潼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西安市教学能手。长期从事高中语文教学。曾在《光明日报》《中国报告文学》《四季歌文学季刊》《连环画报》《陕西日报》《西安日报》等发表数十篇教育教学随笔、散文、文学评论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