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BBC揭发食品乱象:这食物每年害死3500万人,而你每天都在吃!

 清风明月tbm5q1 2020-05-21

每日英语听力,每天学点英语

我们从小就知道,糖吃多了不好。但是,你知道平时吃的多少食物中都含糖吗?
 
一顿饭里可以没有肉,也可以只有一点菜,但绝对会有一坨糖。麦片、谷物、排毒果汁,一切生活中看似健康的食物,竟然都有糖的身影!


早在 1995 年,WHO 就曾呼吁全球戒糖。然而,在过去 50 年,全球糖消耗量还是激增了 3 倍。
 
糖,到底是如何入侵各种食品,又是如何让我们违背本能,忽略近在眼前的危险,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BBC 纪录片《耽于享乐——糖》(Addicted to pleasure —— sugar),就为我们揭开糖的谜团。

 










纪录片一开始,就出 4 张巨大的桌子,上面摆满了各种诱人食物,让人有一种走错片场的错觉。接着,主持人带着 4 位志愿者出来。

原来这整桌子摆着的,是志愿者们 每周吃下去的食物。


节目组根据 4 人的饮食习惯,把他们经常吃的食物,分别摆在不同桌子上。4 人在找到自己的桌子后,被要求 猜测自己每天吃下多少糖。

结果,每个人猜测的糖摄入量,都与自己每日真正的吃糖量,相差甚远!

第一位志愿者是一位有糖瘾的 年轻母亲,她以为自己每天只吃掉了 24 克糖,但实际上她每天吃掉了 112 克糖,是 建议值的 4.6 倍。

第二位志愿者是一位印度裔的 年轻男性,他的家族每天都会吃掉很多高糖零食,他知道自己每天吃掉很多糖,但是他从没有想过自己每天吃掉的糖,是 正常值的 4.8 倍。


第三位志愿者是一位每天奔波在路上的 销售经理,虽然她不喜欢吃甜食,但是她经常吃 外卖 和 半成品食物 。她在不知觉中每天吃掉了 92 克糖,超标 3.8 倍。

最后一位志愿者,是一位 嗜饮料如命 的大胖纸,他每天不停地喝饮料,直到喝光冰箱里的存货。这个恶习让他年纪轻轻就患上了 脂肪肝,他每天要吃掉 156克 糖。


(这位老兄每年光吃糖就要吃 57 公斤)

看到这,你可能会想,这不就是节目组为了制造节目效果找来的托?
不!在纪录片中,主持人在伦敦街头,端着各种美食(如:炒牛河、果汁、麦片等),找路人进行随机测试。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对食物含糖量的估计,都比实际含糖量少很多!

他们,都猜错了食物的含糖量....

对含糖量一无所知,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糖 就好像无孔不入的水,以不同的形式进入我们的食物,闯入我们的生活,危害我们的健康。

为了证明这一观点,主持人和 专业营养师 进行了一波大采购。她们两个拿回了两大包常见的食物,包括麦片、果汁、饼干等等。紧接着,在营养师的指导下,主持人仔细阅读了这些食品配料表。


结果发现,那些她以为没有糖,吃起来不甜的食物,其实都含大量糖分。

就连标榜着 天然、绿色、健康,甚至「无糖」的食物也存在大量糖。比如:看似健康的蜂蜜就含有 35% 的蔗糖,而 新鲜果汁的含糖量竟然不输可乐!

更可怕的是 咸味食品 也含糖,比如:麦片、奶酪......甚至是 番茄酱 都额外添加不少糖。


100克番茄酱,含22.8克的糖

为了了解人类对糖的喜好,主持人又带着 1 名志愿者来到 英国雷丁大学。这名志愿者在喝了一杯高糖果汁后,接受 脑部核磁共振 检查。

下面这张图片显示,糖触发了她 前脑皮层 的 奖励机制,释放出愉悦的信号。


也就是说,吃下越多的糖,你也会跟着越 high。

研究人员解释:大脑释放这种愉悦的信号,是人类漫长进化过程中培养出的习惯。在原始社会,人类处于 “战斗或逃跑” 状态,只有不断摄入高能量的食物,才能随时准备应对挑战。含糖的野果成了获取能量的好选择,人也因此 爱上了糖。

We are hard-wired and biologically driven to see good energy dense foods. All of us have a prime evil urgeto seek high energy foods and our brains are telling us that. Everybody likes sugar sweet things because it’s a natural drive. 
我们天生从生物学行为上倾向于高能量的食物。我们每个人都有渴望高能量食物的原始本能,而且我们的大脑也不断地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喜欢甜味的食物,因为这是本能。

然而,现代的人类早已告别了 “战斗或逃跑” 的生存环境,不再需要那么多糖分摄入。相反,如果不减少吃糖量,还会 因为吃糖 出现肥胖、脂肪肝、糖尿病等一系列代谢疾病。


一方面,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健康,会避开高糖的食物;

另一方面,人的天性就喜欢吃糖,所以食品厂商为了销量,需要添加更高剂量的糖。
这可怎么办才好?

食品厂商煞费苦心,终于发现,可以在 营养成分表上做文章。

纪录片中,主持人发现,超市大部分的包装食品的营养成分表都很难阅读。不是印得密密麻麻,就是藏在包装角落,让消费者很难找到关键信息。


而且,有些商家在营养成分表上 耍小聪明。

比如某品牌的 番茄酱,就把 计算单位 从 100g 换成了 15g,制造 含糖量很低 的假象。

食瘾,其实和其他上瘾是一样的,包括毒品,酒精等等,有些食物,在你摄入后,在体内消化的过程中,会刺激大脑,会导致上瘾,会导致你激素的变化,引起情绪的变化,精神状态的变化,等等。

所以,如果你总是戒不掉高碳水化合物,你很有可能是因为长时间大量摄入高碳水的食物,导致已经对他们上瘾,当你每次渴望碳水的时间,你的大脑已经被控制,上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原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情绪,等等都有可能导致上瘾。

我们没办法改变 食品厂商 的决策,不过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控糖。

文章开头提到的 4 名志愿者,在猜测每日吃糖量后,集体去了 英国纽卡斯尔 的医院。

他们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下,进行全套 身体检查,她们的体重和体脂都超过正常值,还出现代谢问题。


有糖瘾的年轻妈妈出现了 糖前期。

拿饮料当水喝的大胖纸,出现了 非酒精性脂肪肝。

天天吃西式快餐的印度男子和销售经理,也暴露在 心脏病 的魔爪下。

为了摆脱 肥胖 与 疾病,为了更好地活着,他们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戒糖。


6 周后,除了印度男子在戒糖期间 偷偷喝酒 外,剩下的人都重返健康:

年轻妈妈 摆脱了糖前期,销售经理的 心脏病风险下降,而喜欢喝饮料的大胖纸,不但减了好几斤,他的脂肪肝也改善了很多!

不能说的秘密~

位于美国费城的莫奈尔化学感官中心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独立科研机构,40年来,300多位生理学家、化学家、神经学家、生物学家和遗传学家在这里从事有关食物的各方面研究。至于我们嗜糖的程度及原因,莫奈尔的科学家们了如指掌。

研究中心的经费一半来自于联邦补助,另一半来自于食品巨头(以及一些烟草公司)的赞助。虽然莫奈尔一直引以为豪的就是科学家们的诚信和独立,可是这些公司因为对其提供研究资金而能够随意进出研究中心的实验室,他们通常可以更早看到研究成果。

因此,食品巨头们更加了解为什么我们嗜甜如命,只不过,添加糖的成瘾性对于这些食品巨头来说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饮料公司的高管不会用「上瘾」这个词来描述人们每天饮用可乐的行为,而是将他们称为「重度使用者」——世界上80%的可乐被20%的「重度使用者」消费。

在吸引「重度使用者」方面,食品巨头们不遗余力。未成年人对事物的喜好成型后,这种喜好往往将会伴随一生,儿童及青少年因此成为品牌的战场。根据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2012年的报告,美国食品制造商将72%的广告费投入那些销售给儿童的食品中。


虽然向孩子们宣传酒精和香烟是违法的,但用他们喜欢的卡通人物直接推销不健康食品是完全合法的。虽然这些食品公司并没有教导孩子们喜欢甜食,但它们让孩子们形成了一种口味习惯——食物就应该是这样甜甜的味道,并且孩子们对甜度的渴求也越来越大。

当然,由于肥胖儿童的快速增长,食品制造商们及其高糖分加工食品受到的批评剧增,于是,他们试图通过一些方法转移公众注意,并且大获成功。他们利用了水果的健康形象。

从糕点到谷物再到饮料,几乎所有的制造商想要自己的产品与健康形象挂钩,而水果是最佳的代言人。在饮料里添加一丁点儿浓缩果汁,哪怕果汁含量仅占配方的5%,也可以标榜为天然健康的饮品。

但其实,这种浓缩物只是糖的另一种形式。在制作过程中抽干了水果中大部分的有益成分(例如纤维和维生素),并且可以与任何添加剂混合来调节口味,浓缩果汁基本上已经与水果没有任何关系。



你有糖瘾吗?希望看完这篇文章后,能够开始关注食品中的糖分,成功摆脱糖的魔爪哦~

参考文献:
1.段富津. 糖是现代慢性病的“主犯”[J]. 健康指南:医疗保健服务, 2016(2期):33-34.
2.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ss20065/?from=search&seid=1387470036492712534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