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汉字中,最悲伤的一个字,是哪个呢?这...

 齐吕斋 2020-05-21
中国汉字中,最悲伤的一个字,是哪个呢?

这个奇怪的问题,是清朝词人纳兰容若的妻子卢氏提出的,饱学诗书的纳兰容若都被问愣了,答了几次没猜中妻子的答案,却不知,答案竟是自己名字中的一个字……

康熙十三年(1674年),19岁的纳兰容若,在父亲明珠的安排下,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

卢氏个性温柔贤淑,无事时,便陪在纳兰容若身边看书。她总会提前进书房,替他收拾干净桌子,摆上两样他喜欢吃的水果。她说,这样一来可以令容若困倦时解解乏,二来瓜果的清香可以驱散屋内的浊气,比什么香料都好。

他读书累了时,她便切开水果,和他边聊着天,边分享美味。

有一次,她问道:你识得的这么多文字里,最悲伤的字,你知道是哪一个吗?

纳兰容若自幼熟读诗书,却从没想过这个问题,一时倒被妻子问愣了。他想了想了,说了几个答案,都不对。最后,试着问道:是“情”字吗?

妻子卢氏仍摇头道:“这个字呀,还是你名字中的一个字呢?”

容若不解。

卢氏轻声道:是“若”。

见丈夫怔住,卢氏解释道:世人常道,这件事若能这般这般,这次意外若能如何如何,那该多好?将来若能怎样怎样,我必将如何如何。你看,每次这“若”字一出来时,皆是因为已对某人某事无能为力。

这个“若”字,实在是失意者自欺欺人的一个字,要么痛惜不可挽回的过去,要么就是寄望于不可臆测的未来。只因对现实太无力,才只得在语言中憧憬和安慰。

想必,日后容若写出他生命中最负盛名的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时,心中对“若”字内隐含的悲戚,定有切肤之痛。

因为,容若与卢氏,两人在一起仅仅度过了三年多的幸福时光。

康熙十七年,卢氏因难产亡故。纳兰性德将亡妻暂厝于双榆树村南五六里的双林寺中,并到寺内宿夜守灵。

他呆坐在亡妻身旁,孤寂悲凉,心如死灰,在昏昏夜色中,吟咏着为妻子写得悼亡词:“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一年后,在妻子周年忌日,他再次去双林寺参谒亡妻,在哀哀经声寂寂佛火中,他吟念道:“爱易逝,恨亦长,弹指间流年成一瞬。缘起缘灭终难解,惟愿此生眷恋不变。”

在此后的七年里,纳兰性德总共为妻子写了50余首悼亡词,每一字每一词,都来自心尖。他最初的词集名为《侧帽集》,取少年得志“侧帽风前花满路”的潇洒倜傥之意,在卢氏去世后,他将词集改名为《饮水集》,“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他的词作,原本缱绻深情,唯美动人,自妻子去世后,又蒙上层层怨愤,丝丝离愁。

“故地重游,物是人非,回忆涌上心头。有些人爱过了,便是一生一世。”

时间如水,中间隔着一道道山河,你过不去。她转眼湮灭在人群中。

本想往后余生,风雪是你,平淡是你。岂料世间徒留风雪,唯独无你。

郁郁寡欢的纳兰容若,尽管此后在父母之命下续了新弦,但对新妻却无爱意。

康熙二十四年,也就是卢氏去世的第七个年头,30岁的纳兰容若因寒疾去世,追随爱妻而去。

有人为他惋惜,身为一代权臣纳兰明珠的长子,如果走父亲的路,本可平步青云。但他一生视荣华富贵于无物,只愿将生命交付于爱情与诗词。

他的诗词,并没有磅礴的气象与厚重的义理,能被数代人吟唱,历久弥新,皆因一个字——“真”,情真意切,字字有心。

他出身权贵,词里却没有一丝纨绔子弟的傲慢、优越之气,读他的词,宛如一位友人,在一个绵绵春雨夜,与你促膝对坐,款款倾诉谈心。经历世事无常,人心变故,再读纳兰,心中无限慰藉,化作一生叹息。

花开花落世间事,云卷云舒慰平生。

滚滚红尘中,愿有一心人,陪你立黄昏,问你粥可温。

喜欢纳兰容若的朋友,可以关注下面这套纳兰容若词传,词传中,以词为轴,书写了词人浪漫却波折的一生,用温情脉脉地语言,讲述着好物易碎,世事无常的人生。

这本词传与仓央嘉措、苏轼、辛弃疾、李煜、李清照词传套装销售,6个著名词人,6本词传,套装只要45元,无论是京东、当当,还是头条其他小店,真的没有比这套书更低价实惠了。

读世情,叹人心,慨平生。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图片下方【看一看】下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