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小体育不及格,到一年跑500公里,驱动我的根本不是自律

 昵称44943940 2020-05-21

运动的心路历程 来自儿戏国 00:00 11:26

(答应你们的一段野生音频☝🏼)

上个星期,晨跑完5公里刚踏进家门,我的运动app keep给了我一个大勋章「你达成了500公里的跑量」

看到这条信息我是又惊又喜,因为我从没刻意去积攒公里数,这一年用keep记录训练计划,跑步路线,日积月累的同时,每一公里就都被见证了。

我自豪地把勋章给麦看,他意味深长地说:「刚刚认识你的时候,我可没想到你会有今天。」

坦白讲,我小时候就是一个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的人,别说天天锻炼了,散步都是头等大事(捂脸~)

小学的体育课要5000米长跑,我和几个同学通常会跑完半圈躲进小树丛里,等大批人马第三圈跑过来了,再混进队伍。

那个时候我人缘好,同学不会打小报告,老师和家长都不知道,所以也没人告诉我这是为什么体育课成绩总徘徊在及格线边缘。

直到出国读书了,忙碌的课业开始展开,每天太多事情做,太多任务要完成,学校有请专门的人给我们做讲座,告诉大家精力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融入生活习惯的、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的精力再生技巧。

这时我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运动,但是因为不规律,训练时间不固定,甚至每次还耗费心力,运动还是不运动?

今天太忙太累了就不练了。

运动,这种价值观要是追溯到原生家庭,就没有丝毫体现。

我小的时候,运动的好处远远不如现在普及,爸妈没有运动的概念,周末的家庭活动并非去爬山徒步打球,而是逛商场书店和菜市场,我妈甚至觉得泡个澡,心率加快了就等同运动了。

运动的价值没有被原生家庭接受,以致于我深入骨髓地有些排斥,自然也不觉得运动是多么必不可少的事情。即使成人后有专家、医生的建议,运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我每天优先级很低的事情。

原生家庭对人一辈子行为习惯情绪的影响大家都是有共识的,为了改变根深蒂固的生活方式,要不是让自己去做认知层面的改变,要不就是某种经历迫使自己改变。

我是后者。


击败恶性循环

六年前,我妈诊断出了晚期直肠癌,自那开始我们的家庭就踏上了定期化疗放疗手术的道路,我在经营自己小家庭的同时,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帮助妈妈照顾爸爸。

那是一段上有老下有小,一地鸡毛,疲于奔命的日子,特别是在我妈妈人生最后的几个月里,每天面对日益消瘦,被疼痛折磨的她,还有家庭里那么多且琐碎的事情和压力,我压得喘不过气。

那是我人生的低谷时期,一切不快乐的因素都无法改变。

我那时晚上睡不着,导致生物钟混乱,饮食习惯也不好,抵御不住甜品和零食,导致精力断层,又因为情绪和心理上受到很大的打击,整个人疲惫不堪,快要崩盘,这是一个完整的恶性循环。

爸妈家后面有个足球场,我每次都会带着哥哥踢球,顺便自己绕着足球场跑一圈。

直到有一天晚上,心烦意乱,我把一切事情安顿好后,自己冲出家门疯狂奔跑,在足球场上跑了无数的圈,直到自己再也跑不动了,躺在了草地上。

那时,身体给我的感觉不一样了,突然感觉自己被什么点亮了。

世界真的很大,我很渺小,现在情况很糟糕,妈妈即将离开我们,这是什么都抓不住的感觉。但如果说抓住点什么,就是运动,它能立刻让我感受到情绪和精力的改善,能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充盈。

规律、低刺激、难坚持的小事

自那以后,我尝试每天晚上都来跑半个小时,每一周加一圈,我妈那时说「苦难是化了妆的祝福」我想这就是祝福之一了。

从此我就爱上了这件规律、低刺激、难坚持的小事,我每周保持着5次的跑量,每次跑半小时,无论在哪里,我都乐衷于研究跑步的路线,这么一晃就是一年,手机上记录了密密麻麻的跑步数据。

用外在激励带动内在驱动力

2019年我的愿望清单上多了一件大事,跑半程马拉松。那个时候只能跑几公里的我,并不了解一口气跑下22公里是什么概念,但当了解清楚了情况我就决定了,想着大不了就走下来呗。

因为有了目标,我的脚下就像装了火箭,从一周多跑1到2公里开始,今天突破8公里,下周跑10公里,下个月跑12公里,每个里程碑都是跑跑跑的动力。

比赛那天在赛道上跑了两个多小时,在冲终点线的那一刻,一切比我想象地平淡很多,我摸着胸口的奖牌,一切都这么平静地结束了。

那一刻也明白了,若是几个月的拼搏就是为了拿下这场比赛,那么结果是多么令人失望呢,但如果享受的训练和突破自我的过程,一切真的就不一样了。

保持持久的兴趣

在这场比赛之后,又报了几个半程马拉松和全程马拉松,为了增加运动的多样性,我找到了一个健身教练,踏上了专业系统练习肌肉力量的旅程。

那,真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我在教练的指导下,察觉到举铁的乐趣,我的训练规律、睡眠饮食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对肌肉的概念都在迅速提升。

一切都是正向循环,一旦生活方式里注入了足够的有氧和力量训练,面对生活的无常时,整个人都对劲儿了。

在运动健身的这条路上,我有种自己不断被打开的感觉,我也深深感受到,要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这三点缺一不可:

1/ 明白运动的价值

很多人觉得我运动就是为了减肥瘦身,为了能有训练痕迹,这些都是很好的动力,让人为了目标而动起来。

但是运动的效果来的真是很缓慢,可能练了半年都看不出痕迹,跑了半年也没减重多少,如果只是以结果导向来衡量自己几个月的努力,我们就会有得失心,觉得自己白练了,教练也白请了。

然而如果可以设定了目标,把目标放下,你会发现运动的过程中有多少润物无声的事情。

运动能逼迫我去科学摄取食物,重视规律的睡眠作息(睡够3个周期,免去午睡),多巴胺对情绪的影响,我对待工作、家人的情绪更好了,精力更旺盛了,体力也更好了。

另外,人一旦把重复规律的小事坚持了下来后,那就是思维模式的转变,你会知道如何在一件枯燥重复的小事上保持持久的兴趣;怎么鼓励自己把外在激励转变为内在驱动力;打败过去的自己跨出舒适圈;不仅仅是突破困难,而是习惯困难。

成长的体验,都是我们自己赋予的,而达到怎么样的目标(减肥、瘦身、训练痕迹、比赛成绩)就是成长的附加值了。

2/ 找到适合的运动

从门槛最低的运动开始,对于我来说就是跑步,每天先动起来再说,如果你喜欢跳舞的去跳舞,喜欢拳击的去拳击,喜欢练肌肉的去练肌肉,有一双跑鞋,去跑楼梯,跟着视频做操,喜欢的东西总是能容易坚持一些。

循序渐进也很重要,最开始的时候强度要低,时间缩短,不追求距离和强度,让身体慢慢适应起来,体能上来了,再加入更多训练。

3/ 不是要自律,要融入生活方式

能规律做运动在很多人眼里看来是「自律」,长期去做一件你不想做的事情,或,不去做一件你想做的事情,这个需要很周全的计划和强大的执行力。

不过一旦你开始了,你会发现,自律只是让自己开始,接下来能否长期持久地坚持下去,完全来自于运动给你带来的正面反馈。

这种反馈不仅仅是身材好了,有训练痕迹了,而是全面状态的提升,无论是情绪、体态还是自身专注力和精力。

大家应该都深有体会,精力是比时间还稀缺的东西,任何的事情到了最后都是拼体力,身体跟不上,有再多的时间都是百搭。

keep的名言是,自律给我自由。

我想,在每天别人起床时,keep里面的人已经健完身、拉完筋、洗完澡,这确实能让一天规划自由,这个感觉是很棒的。

也许你会说你过来人了说得容易,但真正落实到实处,怎么也不能做到。

但是你看,我一个基础这么不好,曾经对运动最嗤之以鼻的人,也克服了这一系列规律、枯燥、重复的过程,慢慢养成了习惯。

我把我的经历分享出来,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无论能让你开始动起来,还是坚持动下去,都是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意义。

晨宁 于纽约 2020年5月

大家都来分享下吧:

你准备开始运动了吗?

你为什么会开始运动?

忙碌的生活工作中,如何保持运动?

是什么信念,支撑你一直运动?


微博:@儿戏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