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安石出了上联,难倒苏轼,700年来无人能解,却被清朝一官员轻松对出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0-05-22

提到王安石,大家想必不会陌生。

5月21日,便是王安石逝世的第934年,这将近一千年的时光里,他从未曾被世界遗忘。

他活在史书里,活在每个人心里,流淌在古老的传说和民间故事中……

对于许多人来说,他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事迹,是“王安石变法”。

这场轰轰烈烈的变法,结局是以失败告终。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许多士大夫因此对他嘲笑和贬低,可却不去分析为什么失败,其中是否有可以学习的地方。

变法的失败,有人认为,是因为王安石的改革思想与改革实践太超前了,超越了当时的封建时代。

黄仁宇先生就曾说过:王安石与现代读者近,反与他同时代人物远。

李亚平先生在其《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实录·都是王安石惹的祸》一文中也说道:“原因是,天还没亮,而王安石起得太早了。“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今天,他在政治上的成就暂且不表,小编想跟大家说的,是他与苏东坡的一段趣事。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王安石的变法,苏轼是不赞同的。二人因为政见不同,结下了梁子。

有一次,王安石想搓搓他的威风,提醒他做人低调一点。他便出了一个极难的上联想要“刁难”苏轼。

这幅对联的上联是: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难点在于,这一年是闰八月,阴历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的节气,确实是两度春秋。另外,第四个字和第十二个字也都是”春“字。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这幅难度极高的上联,难倒了苏轼,他至死也没能把这幅对联给对上。不过,王安石自己也没有亮出下联。

这个上联被收录在《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里,流传了下来,七百年来无人能对上,直到清朝一名学者琢磨许久,终于对出了下联。

这名学者叫做梁章钜,是清朝道光年间一名官吏,深受百姓爱戴。他晚年的时候,极爱诗词创作,在楹联方面颇有心得。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他对出来的下联是: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中国古代用干支纪年,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依次搭配,60年为一个循环,又称60一个甲子。

如果活到61岁,就是”重逢甲子“。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至此,这个困扰了世人700年的对联,终于被人对上了。

梁章钜对出的这幅流传几百年的绝对,史称”古绝对“。

从王安石出对联难倒苏轼这件事可以看出,人还是需要谦虚一点,沉下来做学问,毕竟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王安石劝苏轼谦虚的故事,可不止这一个对联。

前文说到的《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就记载了王安石几次“为难”苏轼的事情。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一次,是在王安石虚心向他请教时,嘲讽他写的《字说》,被贬到湖州做刺史。

第二次,是看到王安石未写完的《咏菊》,嘲笑他写得慢,是江郎才尽。

还认为王安石写的“西风左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是瞎写,觉得菊花能抗霜雪,不会秋风一吹零落满地。

结果苏轼被贬到黄州之后,发现菊花真的会吹落满地,顿时无地自容。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苏轼想要向王安石道歉。王安石曾说过,他年迈后多病,需要中峡的水治病。

苏轼就想为他取来,结果取水时太过疲惫,错过了中峡。

当时的情况又不方便逆水行舟,他问过当地的老者,得知上中下峡的水没有区别。

苏轼也没有多想,就随手取了下峡的水回京城。

但是当王安石将水烧开泡茶之后,却轻易发现了这是下峡之水,不由失望。他欣赏苏轼的才情,但也不满他的草率无知。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于是,便出了前文所说的,难倒了世人700年的上联请苏轼对出下联。

王安石本是惜才之人,几次“为难”苏轼,不过是搓搓他的年少锐气,想要教会他做人要谦虚的道理。

少年人,往往意气风发,自以为文采飞扬。

可人总有知识浅薄之处,不能因为没经过了解便去嘲笑他人“无知”。

不然一旦“打脸”,丢脸事小,还会影响到你的前途和命运。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