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药三分毒,吃药的毒副作用到底在哪里?

 我爱你文摘 2020-05-22
是药三分毒,吃药的毒副作用到底在哪里?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会出现副作用是很常见的问题。不少人都有会有这个烦恼,「听说吃西药虽然会立马有效,但副作用很大还会伤肝,严重还会造成药物性肝炎,但是我偏头疼很厉害,到底该不该吃呢?」

下面就来看看药物对我们肝脏的影响,哪些药物会容易造成肝炎?该如何避免?

1.为什么吃药会造成肝炎?

药物性肝炎正式的名称是药物性肝伤害,并不只限于「西药」,包括中药、草药、健康食品甚至毒物也不少见。

我们都知道肝脏是身体解毒最重要的器官,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药物性肝炎的来源,恰好都是与代谢的过程产生的有毒物质有关。

药物性肝炎的原因主要可分为两种形式:

✪ 肝脏代谢的过程极其复杂,总共有60个左右的基因参与其中。而每个人的基因都有些许不同,特定的人碰上特定的药物,不论剂量多少,就可能产生药物性肝炎。

而某些药物本身或者它的代谢物在人体累积到一定剂量的时候,就会产生毒性作用,引发肝炎。

是药三分毒,吃药的毒副作用到底在哪里?

既然这些代谢物会引起肝伤害,也会造成其他影响,即副作用。某些代谢物可能会「惊动」免疫系统,动员全身攻击,过程中就可能形成剧烈的发炎,产生发烧、皮疹等等症状,像是所谓的药物敏感症候群。

2.药物性肝炎会怎么样?

大部分患者其实并没有症状,往往是借助抽血检查才发现。

比较严重的状况可能会因为胆汁郁积造成全身发痒、尿液变深如茶色、黄疸或是肝炎导致腹痛、食欲不振、极度疲倦以及发烧等。

药物性肝炎大多在停掉致病药物后就会改善,但极少数的患者可能要花上好几个月才会完全康复。

是药三分毒,吃药的毒副作用到底在哪里?

3.抗生素是「伤肝药大户」

在美国,药物性肝损伤最常涉及的药物品种是抗生素类。抗肿瘤药在不少患者中可引起转氨酶水平一过性升高,在个别患者中还会引起黄疸,导致严重肝损伤(如伊马替尼、尼洛替尼、硼替佐米、帕唑帕尼和瑞博西尼)。

在中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最常见药物也是抗生素,但是以抗结核药物为主,广谱抗生素居次,这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显著不同。据统计,中国药物性肝损伤中化学药和生物药占73.19%(其中抗结核药占21.99%,抗肿瘤药或免疫调节剂占8.34%)。

是药三分毒,吃药的毒副作用到底在哪里?

4.“没事补一补”当心补出大问题

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被很多人简单地理解为“西药”。的确,目前已知全球有1100多种上市药物具有潜在肝毒性。

*其中常见的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抗感染药物(含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激素类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代谢性疾病用药等。

但是当大家看到西药说明书上密密麻麻的有关药物不良反应的信息,再加上有时医师叮嘱要定期检查肝功能,大家对“西药”造成的药物性肝损伤还是有一定的认识,也会有所防范。

是药三分毒,吃药的毒副作用到底在哪里?

而实际上,包括传统中药、天然药物、保健品、膳食补充剂等由于使用量大,一旦服用不当也会造成肝炎。

而这类药品常常伪装得更加隐蔽,无害的外衣容易让大家放松警惕,造成诊断的延后和疏漏,常常发现的时候已经是重症。

*报道较多的有何首乌、菊三七(土三七),补骨脂,以及治疗骨质疏松、关节炎、白癜风、银屑病、湿疹、痤疮等疾病的某些复方制剂。这些中草药和天然药物成分复杂,并且可能在生长、加工、炮制等环节上处置不当,造成药物肝毒性增加。

建议购买中药应尽量到大型正规的中医医院或中药店,并遵医嘱服用。如药品中含有前文提到的易引起肝损伤的中药成分,尤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远离偏方、土方,不要想着没事补一补。

5.应避免「吃」出来药物性肝损伤

避免“吃”出来的药物性肝损伤首先要注意“病从口入”,不必要的保健品少吃,治疗药物需要听从医生的嘱咐,不要随意吃。

一旦服用药物,不管说明书有没有提示肝脏损害,都需要密切观察有没有新出现的不适,一旦出现,尽快至医院进行检查。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吃药不喝酒,喝酒不吃药!尤其注意在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期间不可饮酒,酒精会使得对乙酰氨基酚的肝损伤风险成倍增加。

是药三分毒,吃药的毒副作用到底在哪里?

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绝对不能因为某些药物有肝毒性而讳疾忌医,拒绝服药,或者私自减少药量甚至停用药物,这样不仅会影响本身疾病的治疗,造成不必要的病情反复,严重时甚至可威胁生命,因此一定要谨遵医嘱服用。

✪ 任何「西药」在上市前其实都要经过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或相关单位监测,有明显肝毒性的药物绝大多数都直接被下架。

✪ 少数有风险但不可被取代的药物,由医师开立的时候也会小心谨慎的帮您监测肝功能。而止痛药或是常备成药,只要秉持少量、短期使用,一般也是安全的。

✪ 老人、慢性肝炎(B型肝炎、C型肝炎)或肝硬化患者、以及常饮酒的人,发生药物性肝炎的机会较高,千万不要随便自行服药,必要时也可先咨询医师。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