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赶春会(四)-难忘那些年的农村起会的热闹场景

 刘沟村图书馆 2020-05-22
六、春会上的吃喝
1、猪牛羊肉及鸡鸭鹅蛋
猪牛羊鸡鸭鹅肉,历来是人们喜食的美味佳肴。过去,猪牛鸡鸭都是用粮食喂养,不添加化学成分的飼料;羊是在野外放养,青草中没有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所以味道鲜美。
会大人多,各种肉食销售量大。苗店除了屠行、牛肉锅外,附近庄上人,也会把自养的生猪宰杀,拿到会上销售。屠行也叫肉架子,苗店樊玉德祖孙几代做猪肉生意,价钱公道,不缺斤少两。樊玉亭开的牛肉锅,肉嫩味美不掺杂使假。每当牛肉出锅时,附近孩子们,都会掂着小瓦罐去舀牛肉汤,牛肉汤下面条实在解馋。
羊肉多为自产自销,价格便宜。因羊肉有膻味,那时的销量没有现在那么多。会上都会有多个卤肉锅,卤猪肉、猪杂(猪头、肠子、肝肺、猪蹄)及卤鸡、卤鸭、卤鸡蛋。
卖猪肉

距大会较近的庄上人,都要割些肉带回去,以备遇到远道而来的亲戚朋友,将其邀至家中,做几个菜,温一壶酒,叙叙家常,增进感情。
苗店附近卖猪肉历来是毛刀(除腿骨外,不除骨头),猪杂碎(连肝肺、肠子、猪头)二折一(二斤当一斤),猪蹄比猪杂碎还便宜,不像现在猪蹄比肉还贵。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物价稳定,供销社、食品站的猪肉每斤0.71元。
2、鱼鳖虾蟹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前,我们这里雨水充沛,河、沟、坑塘水量充足,除野生的火头、鲶鱼、黄鳝、窜白条和鳖、虾、蟹等鱼类外,还有人在坑塘里放些鱼苗饲养。
大雨过后,庄上的大路沟里,会有小鱼游动;离河近的庄上人,夏天在外面露宿,第二天早上起床时,稿荐下会有鳖鱼出现;午饭后到河中洗澡,老远就会听到在岸上晒盖的老鳖、乌龟,噗嗵噗嗵地往河里滚。那时,逮鱼的方法很多,有鱼鹰逮鱼、用网撒鱼、洞里摸鱼、垂勾钓鱼等等。
鱼鹰逮鱼:养鱼鹰的鹰把儿担着小船,船上站着鱼鹰,放着船蒿、闸网。来到河边潭涡旁,将鱼鹰长长的脖子用细绳扎起,以防鱼鹰将捉到的小鱼吞下。然后推船下水布下闸网,以防鱼儿向上、下游逃走。闸网布毕,手持长蒿足蹬船板,身体时而前倾时而后仰,一起一伏,使船在水中游走,发出呱咚呱咚地响声,以哄动沉在下面的鱼羣。
然后,吆喝鱼鹰下水叨鱼。鱼鹰叨着小鱼吞在嗉中,浮出水面后,鹰把儿握其脖子将鱼倒入船舱内。有时,两三只鹰叼住一条大鱼游出水面,鹰把儿急忙将船驶近,用舀子(带网的工具)舀起,倒入舱内,一晌下来鱼儿满舱。
鹰船逮鱼

记忆中,大杨庄的杨金中、大苗庄的苗玉坡两位鹰把式,不仅技艺高超,且性情正直出手大方,遇到熟人,总会拿出鱼来说: 拿回去给老人们熬熬吃。中午在哪里吃饭,也要拿出鱼来,或煮或炒做上一锅,让附近的邻居们品尝。余下的到集会上出售。
捉鳖。鳖也叫老鳖、脚鱼。捉鳖的身背鱼篓手持铁叉,赤脚走在浅水之处。凭多年的经验,他们通过浅水中的气泡、水底的鼓堆,判断有鳖无鳖(有人笑称有鳖眼),然后用钢叉刺扎,十有八九能夠扎到老鳖。
在水位稍深地方,扎鳖的脱衣下水,一叉一叉排扎,一旦扎到,扎猛子用手抠着鳘的后腿两侧,拿出水面,以防被鳖咬伤。记忆中,赵庄的牛万军不仅弦子拉得好,捉鳖也是高手,时常拿着鳖到集市、春会上出售。
鳖是人们共知的滋補品,可在当时却没有现在那么主贵,逢集、会上都会有售,价格便宜。
捉鳖用的钢叉

蚂虾、螃蟹、泥鳅。河沟、坑塘只要有水的地方,都会有虾蟹泥鳅。捉虾蟹泥鳅,有手持推网,在浅水中来回推动捕捉的;也有拿竹篓、鸡罩等生活用品捕捉的,赤手在水边洞中摸螃蟹也是常见的。捕到虾蟹泥鳅,捡出田螺、水草、料礓、石子等杂物,即可到集市上出售。
虾,有增乳及医治麻疹透发不畅的功效,所以,当产妇乳水少时,用虾辅助摧奶;孩子出天花、麻疹时用虾表花,都是有效的方法。油炸小鱼蚂虾,也是一道不错的美食。
油炸焦鱼蚂虾

3、野免。过去,农田里、沟壑旁到处都有野兔出没。农闲时,捕捉野兔是好多人的爱好。捕捉野兔要先从爪印、粪便、吃莊稼的痕迹,判断有无兔子。如发现爪印新、粪便黑且有吃荘稼的新茬,说明就有兔子。爪印多而来回重复,说明兔子就多。兔子多藏身在一块地的斧子脊处(较高处)。
捕捉野兔的方法很多,有用猎枪的,有下套、下网的,还有用猎鹰的。无论哪种方法都会有猎狗相助。逮野兔,除了以逮兔为营生的猎人外,多以玩乐为目的,逮住兔子打平和(聚餐),吃不完的拿到集市上销售,兔肉是很不错的野味。

4、各种饭食。春会开始前,卖饭的都会抢先在会场合适的地方垒起锅灶,然后拉着锅碗瓢勺及桌椅板凳、柴禾来到会场,在锅灶之上塔起帐篷,担水洗菜做好准备工作。大会开始,饭棚一个连一个。经营者高声叫卖: “会大人多,早吃早喝” 招揽顾客。
会上的饭菜品类很多,多数流传至今。    
(1)馍类。馍类有硬面卷子馍、蒸馍、花卷、菜包、豆包、糖包、锅盔、油饼、烙馍、烙馍卷菜、煎饼、油酥火烧、火烧等。那时的火烧镆做工精细,个大塌心,外焦里嫩吃着掉渣。苗店王国平及曹岗张太峰的火烧做工精细,供不应求。

(2)油炸面食。油炸面食有油条、油饼、麻花、散子、糖饼等

(3)汤类。卖汤的也叫挖碗烩锅子。有豆腐汤、丸子汤、粉絲汤及肉片汤、牛肉汤、肚片汤、肚絲汤、鱼片汤、鱼头豆腐汤、鸡蛋汤等等。人多时,经营者会烧起大火,一边往锅里续水续料,一边盛着卖。

(4)面条类。面条类有汤面、蒜面、臊子面、呛锅面、蒸面、炒面、拉面、扯面、浆面条、炸酱面、糊汤面等等。

(5)糊饽。糊饽是唐河县源潭镇独有的一道风味食品,也时常出现在附近的春会上。糊饽和清庭贵族所食的香饽饽风味相仿,来自北方少数民族。

据说,百多年前,一宁夏厨艺高超的青年人,来到水旱码头的源潭镇,打算乘船到南方谋生。因盘缠(路费)不足,滞留在一家饭铺当伙计。撑柜见其忠厚老诚厨艺娴熟,动员他在此施展才能以长期留用。

来人按掌柜之意,配备食材,通过道道工序,制作出具有特色风味的美食——糊饽。掌柜品尝后赞不绝口,将其留下,升为掌勺。

糊饽用料讲究,工序繁多。首先,用凉水加盐和面,揉成面团,擀成面饼,然后放入平底锅中加油烙成九成熟的大饼,待晾凉后切成饼丝。再将水发黑木耳、黄花菜、香菇(切丝)、粉条(切段)莲藕(切丝),在油锅中炸至八成熟,豆腐切片切块,上笼稍蒸后切条,瘦肉、红萝卜切丝,芹菜切段备用。

有客人品食时,先用麻油将葱姜蒜加瘦肉丝爆炒,加入佐料后出锅。再将锅内放入麻油、葱姜蒜、红萝卜、香菇丝、黄豆芽翻炒,加入黄花菜、黑木耳及佐料翻炒后,加入些清水稍焖后出锅。
之后,将水烧开,陆续放入芹菜、饼丝、炸藕、豆腐、菠菜等食材待滾,放入素炒配料,最后加麻油调味,翻炒出锅。一碗香喷喷的糊饽做成,插筷子不倒,再大的饭量一碗足矣。
(6)油茶。把黑芝麻、白芝麻、花生仁、核桃仁装入布袋中用擀面杖擀碎(花生、核桃仁不能过碎)备用。将放油的小锅用温火慢烧,然后放入面粉慢炒。炒至嫩黄有香味时倒出,待凉后过筛。筛后,和芝麻花生核桃仁一同放入锅内再炒,炒至一定程度倒出,就成了油茶面。
卖油茶的将清水倒入锅内,用火烧至一定程度,倒入油茶面,不停地搅拌,至稀稠适度没疙瘩,加入食盐即成。
油茶壶、放油果子的油茶

油茶生意,有座摊和跑摊两种。座摊的在固定摊位经营,使用的油茶壶大。跑摊使用的油茶壶小,如鳖灯(一种点香油的陶瓷油灯,常在人多的场合使用)状,口小肚大嘴长。两种壶都是在盆窑里烧制而成,外包棉套以保温。
跑摊卖油茶的,肩挎油茶壶,手提放有小碗、汤匙及油果子(油炸面筋泡)的竹蓝子,游走于会场中,嘴里不停的 油一一茶,油一一茶地吆喝。有人买时,经营者拿出小碗摇动壶身,壶嘴对准小碗,噗,不多不少就是一碗。然后抓些油果子放入碗中。
(7)浮子酒。浮子酒也叫甜米酒。经营者担一挑子,挑子前面有锅灶、风箱,固定在四周有框的木托盘上。托盘上放铜锅、小碗、汤匙,下有炭火炉子。挑子后面,放着盛酒浮子的盆子及烧火的木炭。
酒浮子,是将精选糯米用水浸泡至软,洗去米浆沥干水分,然后上锅煮熟,再用大火蒸30分钟左右,蒸后取出晾凉。将适量酒曲倒入凉开水中搅拌,搅匀后伴入晾凉的米中,密封3一4天即成。
有人喝米酒时,经营者在铜锅内加水,拉动风箱煽动炭火,水刹那即开。然后舀一小勺酒浮子加入水中,少待,一碗香甜可口的浮子酒即可呈现在客人面前。根据客人要求,酒内还可以打几个荷包鸡蛋,或者下些糖圆,香甜可口。曹岗赵运成兄弟的浮子酒很有名气。
浮子洒

会上还有饺子、小米干饭、糖圆、粽子、粽糕、莲子汤、热炒凉粉、凉拌凉粉等等,曹岗王保卿的粽糕份大好吃,品食者多。
有的朋友相见,会约到大一点的饭铺里,报几个菜喝几盅酒。也有人拿一两毛钱打些白酒,端起小黑碗三两口下肚,顿觉舒服得劲。
小时候,火烧馍5分钱一个,捞面条1毛钱一碗,大碗茶仅要1分钱。可有人会到僻静的地方,吃着自带的锅贴、小堂锣(烙油馍),渴了到井边喝点凉水。还有的老年人,买个白蒸馍舍不得吃,带回家去一疙瘩一疙瘩分给孩子们……

七、撂烟圈
撂烟圈也叫套圈儿。经营者在会场内寻一块空地,在四周栽下木桩,桩与桩之间横绑木杆子连接,圈起一个圆场子。场子内,四面摆放香烟、香皂、玩具等小物件,中间设一 “老杆”。“老杆”最值钱,从下到上叠放着多种物品,最上面放一小物件,小物件也可以被烟圈套住。
经营者三几人合伙,手拿竹编的烟圈叫卖。感兴趣好玩的人们买下烟圈,隔着拦杆往里边撂。按规距,套着什么拿走什么。若套不住,甘愿认输。撂着老杆,场内东西全部拿走。
一旦撂着老扞,经营者就会说尽好话 ,或者找会首或有头面的人物从中调解,说什么小本生意,请高抬贵手,以求少出些钱了事。
撂烟圈儿

八、卖药

眼药。老沟刘村存仁堂的眼药,从创始人刘文焕起,至今已传了六代。在那医药不发达的时代,他们研制的清凉散、珍珠散、琥珀散、拨云散等眼药,配合内服中药,对治疗青光眼、白内障、角膜炎有奇效,享誉方圆数百里。
存仁堂的眼药除了在家经营外,过去在唐河县城、源潭、大河屯、羊册、官庄、赊店、青台等地都设有店铺,医惠一方百姓。遇到春会,他们会用驴、骡拉着木制轿车到会上经营。“轿车”就是老沟刘眼药的标记。
木轿车制

膏药。膏药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的功效。附近的梁氏膏药和上宋膏药都很有名,经常出现在春会上。
梁氏膏药(人称梁斜子膏药)来到会上,搭起布棚,挂起 “泌阳县羊册梁氏祖传膏药” 招牌及病人赠送的锦旗。医者端坐棚下,面前摆放各种膏药及火罐、银针、艾蒿锭,有时还放一些熬膏药的名贵中药材。摊位的一侧放芦蓆一张,供病人就诊。
扎针卖膏药

卖膏药的医生,都有很好的针炙医朮,不用吆喝,就会有病人慕名而来,扎针贴膏药者络绎不绝。
丸药。春会上还有些卖药的,多为“古刹名寺”的“道长”、“高僧”。他们先耍几套小把戏,再练几路拳朮,用以招徕观众,销售英雄大力丸、筋骨跌打丸等丸药。英雄大力丸可以治百病,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常吃身体健康,永葆青春。筋骨跌打丸,可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疼。信者买药但多数上当。
卖丸药

九、看相和算命
看相的多为安徽及江浙一带的外地人,他们手牵骆驼,以吸引人们围观。若有人看相时,他们只要看上一眼,就会根据他们所撑握的相朮绝技总诀、手相诀等专业知识,说出其父母存亡、弟兄几人、儿女几个和阴阳宅如何等等。有时说的很准,让人信服,从而收取钱财。
牵骆驼看相

另一种走江湖的看相人,他们三几人一伙,手牵骆驼来到人多的地方。为首的对着骆驼阵阵有词,其余人散在人群之中,以闲聊的方式探听信息。

散入人群的人,将探听到的信息,利用手势或春点(江湖语,如一留、二月、三汪、四摘等等)不动声色的传递给看相人。

看相人心有灵犀一点通,说出被看相人的前世今生。话当然不会说得太死,留有余地,随机应变,让人信服,从而骗取钱财。

算卦。算卦者多为盲人。平时,他们携带签筒、卦板、马札(可折叠的小坐),用棍子探路,去到各个村落为人算命。春会上也是他们常去的地方。

过去盲人处于社会最低层,为讨生路,投师学算命。在师傅几年的传教中,他们凭借良好的记忆力,熟练撑握掌上推算、流年赶黑皇历、干支节气速算、日上起时法和天干通变、地支循藏、相冲相克等等秘诀。出师后,运用所学的秘诀为人抽签算卦、择好、看利月、卜前程,从而弄俩钱糊口。

抽签算卦的盲人


十、讨饭的乞丐

过去,一些没吃没喝的穷人和残疾人,靠乞讨为生。他们组成丐帮,以多种形式讨要。打莲花落(lαo)的 : 打起竹板节奏鲜明,即兴编唱,见什么唱什么,机智灵活,妙趣横生,挨门挨摊讨要,不给钱不走。唱道情的 : 身挎两端张有蟒蛇皮,中间用蓝布缠绕的竹筒,用手拍打发出咚咚响声,边打边唱。其内容多为传说故事,依此挨门讨要。

讨饭的乞丐

刻脸上刑和砸砖叫街。刻脸的也叫红刀把子。他们把筷子捆在一起,对着自己的眉头一遍遍拍打,直打到眉头木麻不觉疼时,走向人群或摊位,大声吼喝讨要。若不给钱,就会用利刀将眉头处划一道道口子,流出满脸鲜血,惨不忍睹,如再不给钱,就摇头把血甩到摊位上,使主人感到晦气、恶心(厌恶)而急忙拿出钱来“打发”其离开;砸砖的: 不论冬夏,脱去上衣,用砖块有节奏的狠击胸部及背部,直击得胸部背部出血。人们出于同情与无奈,拿出钱来。

有瘫子、痿子,手拿着碗在地上爬行讨要的,还有一手拿碗一手拿棍,在门前硬靠着要饭的。丐帮头一般不参加讨要,独自躲在破窑或破庙里“坐享其成”。丐帮里一旦有人受了欺辱,丐帮头会组织丐帮,将当事人的摊位、住所团团围住,吵吵闹闹使当事人啥也干不成,不认输不给钱不会离去。
随着社会的变革,人民生活的提高,从古老的庙会到春会,再从春会到物资交流大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往日的喧嚣热闹逐渐走向萧条。特别是影视网络的普及,打工潮的涌现,赶会的人逐年減少,各种生意也不景气,春会上会首赔钱的事时有发生,因而春会愈来愈少,群众文化生活匮乏。
十一、农民文化节

1995年年底,时任苗店乡党委书记的郭书云,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展示发展成果,重塑苗店形象,她主持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研究,报县有关部门批准,决定举办苗店乡农民文化节。

苗店农民文化节,利用元旦假期期间,从1996年到1998年,连续举办三届。节会以少花钱办实事为宗旨,乡直各单位、各个村委会通力协作,相互配合,选送节目,自编自演,尽力把这一新生的文化活动办好。

由于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乡村两级通力协作,准备工作扎实,因而到会参与者众,真乃人山人海。为演出安全,主会场用铁栏杆防护。开幕式上市、县领导及上级文化部门与会祝贺。会上表彰了小康户、十佳少年、十佳青年、十佳计生模范、好媳妇及致富能手等先进入物。

节会期间,乡直各职能部门利用宣传彩车、咨询台、展板、标语、专刋等形式,宣传科技教育、信访、计生、土地管理、村镇建设等法律法规,力求家喻户晓。

文娱活动除县越调剧团演出外,有机关干部的大合唱、有各村自编自演的快板、三句半及戏曲选场、选段。还有打獅子、舞彩扇、踩高跷、吹唢呐等节目。乡中学校和苗店小学,分别承办了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排球和象棋、跳棋、军棋等球类、棋类比赛。乡文化站承办了由县书协主席亲临指导的书法展览。
开幕式上人山人海,本文作者受命指挥各个节目按顺序演出。


彩扇舞

时任乡党委副书记邱纪云(场内站立者)带领宣传彩车来到主会场。

书法展展厅

县书协主席王蕴珊(前排左2)本文作者(前排左4)和参加书展的部分作者合影。


通过举办农民文化节,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振兴了一方经济,对社会隐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提高了苗店的知名度。


原创首发,一稿一投,文责自负,1000字以上,作者简介、靓照同发;投稿请发qq邮箱或加微信联系,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收藏本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