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品收藏市场呼吁规范—与文物鉴藏家曹淳先生一席谈

 我是圭水 2020-05-22

规范,中国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保证

失范,中国艺术品市场乱象丛生的根源

初春的北京,虽有轻度雾霾,但阳光依然明媚。

我们坐在洒满阳光的办公室里,聊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疾患与发展。

“规范,规范对于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提起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曹淳特别强调规范的极端重要性。中国艺术品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原因在于缺乏规范;中国艺术品市场如果健康发展,必须有足够的规范。

欧洲艺术品交易,几乎每一件艺术品都有清楚的来历,或者是祖上传流,还是从哪一位藏家获得,无论是传流的来源,还是获得的方式,都能够清清楚楚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这一点,在我国还难以做到。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或者东西的来路不明,或者来路不正;或者说不清楚,或者不敢说,或者根本就不想说。凡此种种,让艺术品交易这样一件很雅致的事情,变得神神秘秘,甚至见不得人。在这样的神秘莫测的过程中,让人难以获得鉴赏与收藏的乐趣。其实,一件艺术品流传过程中所展现的故事,对每一个热爱传统文化艺术的人都会获得美好的享受,获得历史与时代的流连。然而,遮遮掩掩的神秘感,把这些美好的艺术文化损毁殆尽。

“当然,对于许多藏家来说,他们的神神秘秘遮遮掩掩情有可原。”曹淳对于这种状态表示了清醒的理解。一个人藏有几件好东西,本是一件很荣耀很幸福的事,虽不必招摇过市,但也没有必要躲躲闪闪。他们的内心顾忌什么,大家往往心照不宣,但是,对于中国艺术品的交易、鉴赏,这都不是一件好事。

“中国真正的收藏家是很少的。”什么是真正的收藏家呢?简单地说,收藏家就是为了收藏而收藏。收藏是出于钟爱,收藏是出于欣赏,收藏是出于保护,收藏是出于传流。而我国90%以上的“收藏家”们收藏的动机就是为了赚钱,“收”直接就是为了“卖”。持有这样动机的人应该不能算是收藏家。这一点,也是与欧洲国家的许多收藏家不一样的地方。当然,我国也有一些收藏家,他们的收藏确实是为了收藏而收藏。他们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做出了令人尊敬的贡献。

“收”就是为了“卖”,如果把这样的藏家比作“贩夫”,似乎言重。因为艺术品投资也是一种经营行为,只花钱不赚钱,对许多藏家来说是难以为继的。但对于收藏界来说,应该从整体上树立一种对于艺术品和文物的敬畏和责任。而具有这种敬畏和责任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收藏家,成为收藏“大家”。

如果收藏就是为了赚钱,或者说把发财当作收藏的第一目标,许许多多的不良风气自然就会发生,就会蔓延,就会疯长。可以说,现在在文物和艺术品收藏、交易、拍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猫腻”,都会从这里找到源头和缘由。

“权威的‘大家’也不一定都说真话,包括对自己的收藏,甚至对自己的作品不说真话。” 他们不说真话的原因有多种。有的“大家”明知自己的藏品是假的,但对外仍宣称是“真迹”,目的是维护自己的“权威影响力”。有的大画家对自己的作品,也说是假的,其中的原因自然无法拿到桌面上来。还有的权威大家,宁可不顾名节出卖良心,只要收钱就给人家的“藏品”题跋,并且明码标价,见钱落笔。收获据说可用“日进斗金”来形容。这样的“大家”为艺术品市场带来的危害将是深远的。

所谓“盛世收藏”,其实也不尽然,至少“盛世”不一定唯一是收藏。比如近年来一直有人说“艺术品必然成为继股票和房地产之后的第三大投资标的”,投资股票如何?投资房地产如何?广大参与者自有深切体会。所以,“艺术品”投资不一定适合与股票和房地产相提并论。由于各种媒体的极力宣传,“艺术品收藏”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热门领域。许多电视台竞相上“鉴宝”节目。这些节目有两个重要倾向,一是变现化,二是娱乐化。“变现化”就是“金钱化”,专家、主持人、藏家一起上阵,引导怎么把“宝贝”变成钱,变成较多的钱;“娱乐化”就是“表演化”,一和表演挂上钩,“宝贝”就成了道具,“宝贝”一旦成了道具,就什么离谱的事情都可能发生。无论是“变现化”,还是“娱乐化”,大都很少顾及艺术品的文化鉴赏和审美。

在外界看来,现在拍卖行业很火。其实真正“火”的是那几家排在前列的大拍卖公司,他们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而更多的拍卖公司生存得并不乐观。一些拍卖公司“拍”了几场方知水很深,钱难赚,也就不敢再“拍”下去了。但这并不妨碍仍不断有人迈进“拍圈”里来。因为一些小拍卖公司采用苟且的方式仍可以挣到钱,也可以活得不错。比如印拍品画册,先收钱,一页至少一千,画册还没印刷几十万元先进了账。印得粗糙不怕,只要省钱就行;交钱的也不在乎印刷质量,正好利于以假乱真。再加上“拍会”的自导自演,自弹自唱,付出的成本不多,但收益全都是自己的。何乐不为!“主要是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拍卖公司,生存得很困难。”

“艺术品交易中的丑恶行为不仅仅影响到艺术品市场本身,而且波及到了对于金融秩序的损害。”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任何一个领域都不会孤立地存在,孤立地运行。是经济的动力和诱惑,使艺术品领域的种种光芒与阴暗都不可避免地浸淫到其它领域。当一幅几十万元的艺术品经过阴暗的交易变成了价值几百万,进而作为巨额抵押物获得银行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贷款,这就不是一般的险恶了。

艺术品和文物的收藏是一种高雅的情趣,是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品读,是对于传统和美学的赏析。因此,从事文物和艺术品行业的人们,尤其是拍卖公司的老总应该具有较好的综合素养。

但是从根本上说,规范化是艺术品和文物收藏、交易最重要的环节。现在艺术品和文物收藏领域中的乱象,在很大的程度上缘于不规范,缘于缺乏规范。而艺术品和文物的收藏、交易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规范化,依赖于完善的规范体制和体系。

“文物和艺术品领域的规范化也许不是很难,但是,由于种种显而易见的原因,目前又确实很难做到。”从长远来说,文物和艺术品领域一定会规范起来,也必须规范起来。否则,就不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要求,就无法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交谈接近尾声,我站起来,反复品读悬挂的一幅书法:“博爱”。

两个大字端正厚重。是孙中山先生的真迹,也是他的心声。

“这两个字市场上常可见到,因为是楷体,好仿。”曹先生介绍。

曹淳先生,书画、文物鉴藏世家。魏武帝曹操七十五代嫡孙。清·曹文埴(文敏公)、曹振镛(文正公)嫡孙。幼承庭训修习诗书亭学、书画鉴藏诸艺业。

家学渊源,太外祖父为清末著名学者、收藏家、原故宫博物院文物鉴定顾问李浚之(号响泉,清.张之洞嫡侄),著《清画家诗史》(清代书画家鉴定典籍)、《纪晓岚砚谱》、《君子留真谱》等专著,其子中较著者有史树青、启功等,祖父为民国书家曹家麒(号石卿,金城中国画学研究会成员、湖社成员,同张伯驹、萧劳发起北京书法研究社)。受三代书画家庭环境和氛围影响同近现代、当代诸名画家及文物鉴藏家皆有往来且过从甚密。书画鉴定师承家学,并虚心求教于常任侠先生、启功先生、史树青先生,秉承天赋资质和经验积累,精于近现代书画鉴定,为近现代书画鉴定专家之一。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多家大型艺术品拍卖公司担任鉴定专家及业务经理,负责中国书画艺术品相关拍卖业务。2000年后在中国数码公司(香港上市公司)任网站文物频道经理。从事艺术品拍卖期间参与历届春秋两季大拍及中小型常规拍卖会数十场。绘画上专攻人物,取众家之长。造型精妙传神,潇洒飘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