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咽炎五症分类及组方.pdf

 刘雁辉 2020-05-22
慢性咽炎五症分类及组方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是一种慢性咽炎五症分类及组方。

    慢性咽炎为历史以久的常见多发疑难病,遍及于厂矿、学校、机关、农村,上海曾有十人九咽之说,西欧有随工业发达而发病增多之报告。反复发作者比比皆是,数年不愈者屡见不鲜,迄今为止,卫生部有好转标准,尚无全愈标准,《国外医学》俄文提出:“过去所用各类疗法效果均不够好。”严重的消耗药品经济,制约生产力的发展是全球的现状。

    现代医学认为,咽炎是咽部粘膜的病变,侧重于局部治疗,如抗生素局部封闭、局部雾化,或抗生素内服输液等,药物单调。即大量的喉片问世也只能治其标,故能好转,易反复,难全愈。

    本发明在祖国医学理论基础上从整体出发,认为除足少阳胆经外,其余五脏六腑之十一经络直接循行咽喉,尤其与肺肝肾关系更为密切,内病可累及咽喉,咽喉病灶也可影响内脏。故治疗原则必须辨证分型标本兼治,易于根除,治疗后免疫功能增强,全身机能得以调整,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且咽炎丸系列所用之中草药皆为全天然无毒之品,理论上可上溯千年,实践验证无任何毒副作用,优于抗生素的治疗。

    本发明的目的是严格遵循辩证论规律,创立咽炎五个症型,各有专方专药专证,填补国内空白,解决了咽炎的根治问题。

    本发明认为慢性咽炎属祖国医学喉痹范畴,早在《山海经》中已有记载,《内经》“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伤寒论》厥阴篇“咽中痛,其喉为痹”。《诸病源候论》“咽中如生谷不通喉”,“咽喉不利喉”。《喉科指掌》中的“劳碌喉风”,《喉科秘制》中的“阴毒喉痹”,《重楼玉钥》中的“鱼鳞风”《喉科心法》中的“阴症喉痹”、“血虚喉痛”、“阴虚喉痛”,《喉科紫珍集》中的“喉节、气子”,《喉科枕秘》中的“阴毒喉风”等。皆对此症之描述,本研究对理论穷本溯源,复经大量的临床实践逐一验证,将其最常见的患例归结为五大症型,发明咽炎丸五大类型,如辨证准确,用之效若桴鼓,兹分述如下。

    1、慢性咽炎之余邪留滞型咽炎丸

    《囊秘喉书.卷上》说:“凡咽喉齿舌症,须辨内外二因,虚实二火。”《疡科经验全书.卷一》亦有“咽喉有数证,有积热,有风热,有病后余毒未除”的记载,本研究创立咽炎之余邪留滞型,病因多由肺肾亏虚所致,外感或急性扁桃腺炎、急性咽炎之后,余邪余毒来清,滞留咽喉,长期不愈。若其素体虚弱,久病耗伤,过劳损伤,形成肺经虚损,如肺阴亏损,阴津不足,则失其清润肃降之机,咽失津养,肺气上逆,如肺气上逆,则肺气虚损,功能失常,则肺气不能宣发于肌表,卫表不固,精气不能输咽喉,咽喉失濡养,余邪滞留。久病或过劳,失血耗液,房事过度,过服温燥药物而致的肾阴亏损者,咽喉及脏腑失却濡及滋养,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足,无力祛邪于外,咽喉功能减退,易为病后余邪滞留。

    主症:咽痒咳嗽,痰少而粘稠,异物感,吞咽微觉不利,咽干微痛,吭喀  频频,晨间干呕,刷牙尤甚,或朝轻暮重,困乏虚烦。舌质红或中裂,苔少或光剥少津,脉细数。

    专科检查:咽粘膜慢性充血,呈暗红色,淋巴滤泡增生,呈颗粒状突起,咽侧索常肿大,悬壅垂肥增大,咽部反射敏感,赤脉细或不清。

    专方发明:咽炎丸1号,配比采用重量份

    专药:盘龙参10-20、石仙桃10-20、沙参5-10、生地5-10、百合5-20、玉竹5-10、荆芥5-20、防丰5-20、牛子5-15、川贝母5-15、杏仁5-15、杷叶3-10、二花3-15、黄岑5-15、大青叶5-15、桔梗5-10

    方解:

    盘龙参为兰科绶草属植物绶草的根,石仙桃为兰科桃属植物石仙桃地全草。二药养阴生津清热,治疗咽喉肿痛燥咳,潮热盗汗等效非它比,药理研究对金黄色葡萄菌等有抑制作用,用之以为君,沙参生地百合玉竹养肺、肾、胃之津以为臣,二花黄芩大青叶,《中药药理学》认为其抗菌抗病毒之范围较广,促进白细胞有吞噬作用,促进免疫功能。桔梗所含皂甙能使气管粘膜分泌增加,痰液稀释,加荆芥防丰之疏散经络等以为之佐,甘草和诸药而为使。

    制剂与用法:

    诸药修制后粉碎过200目筛制丸若绿豆大,烘干消毒灭菌,每100克一袋,每服6-10克,每服6-10克,每日2-3次,儿童酌减。

    优选配方为专药:盘龙参15克、石仙桃15克、沙参10克、生地10克、百合10克、玉竹10克、荆芥12克、防丰12克、牛子10克、川贝母10克、杏仁10克、杷叶6克、二花10克、黄岑10克、大青叶10克、桔梗10克

    2、慢性咽炎中虚型咽炎丸

    咽喉与脾胃关系极为密切,内经中早有咽气通地之旨,《红炉点雪.卷二.火病泄泻》更清楚提出:“夫咽之所以咽物,喉之所以侯气,虽居上焦阳分,然有太阳少阳少阴之脉络焉,人之一身,水升火降,无壅无滞,则咽自利而喉自畅也,若夫土衰水涸,则相火蒸炎,致津液枯竭,由是咽喉干燥疼痛作矣。”或饮食不节,过度劳伤,或本咽炎,误投寒凉,或本气郁,过用舒散,以致中气中足,升降伯失调,久治不愈,因气虚而气易逆故半嗝不出,出则顿舒,因腑气不降故咽紧壅塞,因功能衰退,食管蠕动减弱,故噎,运化失职,痰浊内停,时有返流,此类型最为难治,发病最多,随之抗力低下,精神忧郁,易于转化。

    常见症状:咽紧壅塞,壅则烦急,半嗝胸闷,食欲不振,消瘦明显,吞咽不爽,久之噎感明显,越想越重,舌淡痕,脉虚或弦虚,咽检:喉底颗粒增生,暗红充血,喉底毛细血管曲张。

    专方:噎嗝丸即咽炎丸2号

    专药主要成份:

    牛大力10-30、白残花10-20、人参5-20、赭石5-15、大云3-10、半夏5-15、山药5-15、陈皮5-15、沉香1-3、七叶一枝花2-10、甘草2-10。

    牛大力为蝶形花科鸡血属植物美丽崖豆藤的根,别名大力薯。能补脾以升清气,舒筋活络以恢复咽部及食管功能,兼能润肺以协降胃气为君药。白残花,何氏谓其治疗肝气犯胃、胃气上逆,咽喉梗阻感,并可用于痰浊滞胃,纳呆口臭,用之以为臣。人参山药培正,赭石半夏以降递,合而用之,既无过咽壅紧胸闷之患,又无过降噫气重之忧,七叶一枝花清热解毒抗癌,以防病久之变,合而为之佐使。

    制剂及用法:同咽炎丸1号优选实例配方如下:

    牛大力20克、白残花15克、人参10克、赭石10克、大云10克、半夏10克、山药10克、陈皮10克、沉香2克、七叶一枝花5克、甘草5克。

    3、食道炎丸治疗急慢性食道炎,又名咽炎丸3号

    食道炎证祖国医学至今尚无列专病论治,因其生理特点和病理联系,国外早已将之为耳鼻喉科范畴,《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耳鼻喉科学》于八十年代初也列入该科,加之临床发病较广,故发明食道炎丸以专药专治。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食道炎多由理化因子刺激,过饮烈酒,过热或辛辣食物或误吞酸碱引起的无菌性炎症,或因食管镜检查,食管扩张,插胃管或误吞异物造成外伤后发感染所致。白喉、猩红热或伤寒等急性传染病也可并发本病。

    主症:胸骨后痛吞咽困难。痛可放射到背部和左肩胛骨上方,进干食、粗食或热食时,可症状增剧或有摩擦感、灼热感。检查:食管镜可见白膜形成,或有出血灶,粘膜充血,水肿发亮,甚至管腔变窄,累及贲门。

    慢性食管炎多由急性演变而来,牙鼻窦和扁桃体病灶感染亦是原因。肝郁滞,湿热结毒,心肝脾等慢性病引起食管静脉曲张阏血。或食管肿溜,狭窄,及贲门失驰缓症使食物停留食管内发酵,腐败引起食管炎症。或胃气上逆,胃酸过多,返流激食管等,均宜诱发本病。

    主证:胸骨后闷痛,进热食或激性食物痛即明显,甚者可放射至左肩骨处。胸骨后有灼热感,食物通过缓慢、梗阻,或沉重、压迫、牵曳等感觉。

    检查:食管镜可见管粘膜弥漫充血伴不同程度不肿,粘膜表浅靡烂,或有白色分泌物,有的还有圆形或不规则形小溃疡,过缘暗红色,或者贲门部可出现水肿状赘生物,刷片易出血,作活检以和肿瘤鉴别。

    专方:食道炎丸,又名胡氏回炎丸3号

    专药组成:积雪草10-30、救必应10-30、人中黄2-5、桃仁5-15、红花5-15、山甲5-15、佛手花5-15、赤芍10-20、三七参2-10、寸冬5-15、犀角0.5-2、川黄连2-10、神曲5-15。

    方中君药救必应为冬青科冬青属植物铁冬青的树皮,积雪草为伞形科积雪草植物积雪草的全草,二药均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行气止痛、祛阏、止痛之效。《中医方药学》谓其治疗胃脘痛(胃炎)、新旧外伤性疼痛、咽喉肿痛。以犀牛角、人中黄、赤芍以凉血消炎,增强君药之效。《本草备要》谓人中黄“大解五脏实热”。何氏谓赤芍“可使局部充血减退,使痛肿消散。”佐以桃仁、红花、山甲,活血通经络,消散食管静脉曲张之阏血,《用药心法》云:“桃红,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血,故凝血需用。又支血中之热。”《本草从新谓佛手花“理上焦气之气而止哎,进中州之食而健脾”。三七参、寸冬以化瘀止血滋润生肌,恐共寒凉,用神曲护胃,以为使。

    制剂与用法:同咽炎丸1号

    优选专药组成:积雪草20克、救必应20克、人中黄3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山甲10克、佛手花10克、赤芍15克、三七参5克、寸冬10克、犀角1克、川黄连5克、神曲10克。

    禁忌:孕妇慎服

    4、发明咽炎丸4号,治疗红肿疼痛型

    红肿疼是两个不同的症状,是辨证要点中的重点。红肿与疼痛是两个不同的症状,但彼此有一定的联系:红肿甚者,疼痛剧烈,红肿轻微,疼痛变轻,肿胀微者红者胀痛不甚,红而肿轻者疼痛一般。引起肿痛的原因不外乎外感邪热,肺热盛,虚火上炎,痰浊结聚,外感邪热愈后,余毒仍然滞留,形成病灶,反复发作,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腺炎、喉痈等,治疗不彻底造成的慢性炎症反复发作。

    主证:咽喉各证的红肿热痛

    专方发明:咽痛丸,咽炎丸4号

    专药:挂金灯10-30、人中白2-5、山豆根5-20、天竹黄2-10、金银花5-20、知母5-20、黄芩5-20、连翘5-20、薄荷2-5、大黄5-20、神曲5-20。

    方解:

    挂金灯酸平,清热解毒,化痰利咽,《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谓其对痰热壅盛咽喉肿痛等证有较好的疗效。人中白、咸寒,清热泄火之力较强,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并能祛痰解毒。《本草纲目》云:“人中白,降相火,清瘀血,盖咸能润下走故也。”《理 骈文》:“治喉痹喉痈、喉癣、双乳娥、口疳,人中白(煅)青果、儿茶、冰片各等份,研吹。”二药用之为君。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喉,《永类钦钤方》“治喉中发痛,用山豆根磨醋噙之,追延即愈。”金银花,《积善堂经验方》谓其:“治一切肿毒,喉痹乳娥。”且味甘气芳,不伤脾胃,慢性症可较长时间服用。故用之以为臣。连翘《本草经疏》:“清凉以除瘀热,芬芳清凉以散郁结。”配薄荷增强辛凉宣散之力,佐知母、黄柏直折相火,竹黄除痰,神曲、甘草护胃调合诸药而为使。

    制剂与用法:同咽炎丸1号

    优选实例专药:挂金灯20克、人中白3克、山豆根10克、天竹黄5克、金银花10克、知母10克、黄芩10克、连翘10克、薄荷3克、大黄10克、神曲10克。

    禁忌:孕妇慎服

    5、发明咽炎丸5号,治疗阴虚气郁型

    本阴虚体质,又兼气郁不达,水不涵木,导致咽炎之阴虚兼气郁型,投知柏六味养阴清肺汤之类,效不理想,故发明咽炎丸5号,以治之。其发病机理医界熟知,此处不再多述。

    主要证状:

    咽疼、灼热,吭喀不利,咽干明显,或兼腰膝酸软,头晕乏力,或烦燥易怒,口苦失眠,脉弦细数。

    专方:咽炎丸5号

    专药:十大功劳15-25、熟地5-15、当归5-15、麦冬5-15、白芍5-15、桑椹2-10、合欢皮5-15、枣仁5-15、丹参10-20、丹皮5-15、东山楂10-20、绿萼梅5-15。

    方解:

    十大功劳为小科十大功劳属植物细叶十大功劳的全株,功能养阴清热,清肺止咳。绿萼梅既有解郁作用,又能生津止渴,常用于郁而化热,火热伤阴的疾患。何氏谓其治疗“梅核气兼有慢性咽炎,阴虚火旺者尤为适宜”,用之为君。白芍与理气药同用,可解除梅核气病人喉部紧迫梗阴感。麦冬,《药品化义》谓其:“若肺苦气上逆,润之清之,肺气得保。”当归,《本草正》谓其:“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加熟地、桑椹养阴药以之臣。佐郁金、香附、合欢皮以开郁。东山楂以防养阴药之滋腻,甘草调和诸药而为使。

    优选实例专药:十大功劳20克、熟地10克、当归10克、麦冬10克、白芍10克、桑椹5克、合欢皮10克、枣仁10克、丹参15克、丹皮10克、东山楂15克、绿萼梅10克。

    典型病例

    例案一:咽炎之余邪留滞型

    董志德,男,46岁,96年12月4日就诊

    慢性咽炎反复发作十年余,咽痒咳嗽,干呕晨间刷牙尤甚,咽中异物感明显,时咯粘痰粘稠少许,遇烟酒刺激或夜间休息不好增重。重时输青霉素双黄连等暂时缓解,多次用中西药仍时轻时重。

    检查见咽粘膜慢性充血呈暗红色,淋巴滤泡增生,悬壅垂肥厚增大异常,舌质红脉细数。

    处方:咽炎丸1号100克×6袋,每次6-10克,鲜梨水冲服。嘱其用完药复查。

    97年元月5日复查,诸症消失。

    97年5月25日随访,未复发。

    例案二:咽炎之中虚型

    张志敏,女,38岁,95年4月30日就诊

    咽炎反复发作2年余,患者因家境不顺,气时咽紧壅塞如绳勒一般,胸闷烦急,多次用散气药、凉腻药,咽紧未愈,又兼纳差食少,半嗝连连,嗝出则舒。进硬食咽下缓慢,时有噎感,动则短气。

    检查喉底颗粒增生,粘膜粗糙,毛细血管曲张,舌淡齿痕,脉弦而虚。

    处方:咽炎丸2号,又名胡氏噎嗝丸,100克×6袋,每次6-10克,鲜橘叶水送服。嘱其用完药复查。

    95年5月28日复查,诸肖失。

    96年6月26日随访,无复发。

    例案三:慢性食道炎

    徐存甫,男38岁,97年8月5日就诊

    患  者素嗜烟酒,又喜辣椒,一年前偶与邻舍生气,暴怒后又狂饮酒,导致吞咽困难,咽疼,胸疼引疹,经输青霉素及消炎药后疼减能食,但进干食热食有摩擦感噎感灼热感,四处求治年余,仍然时轻时重,恐惧异常。

    食管镜检查:食道粘膜弥漫充血伴水肿,食道中下段粘膜糜烂。

    处方:食道炎丸100×6袋,每时2-3次,每次6-10克,嘱其用完药复查,忌服浓茶叶水。

    97年10月5日复查,自述服药3日后灼热感消失,现已全愈。食管镜复查未见异常。

    98年4月随访未复发。

    例案四:咽炎扁桃腺炎并发症

    张万全,男29岁,97年6月5日就诊

    患扁桃腺咽炎三年余,长其咽疼而干,感冒或有火时增重,甚尔诱发高热,春秋更为明显。长期用药时地重,淅至咽疼而有异物感,不时咯血,吭喀不利。

    咽检:喉核II°肿大,悬壅垂水肿充血,喉底粘膜粗糙,颗粒增生,咽侧索肥厚。

    处方:胡氏咽炎丸4号,100×6袋,每次6-10克,每日2-3次,嘱其用完药复查。

    97年7年30日复查,自述咽痛消失,诸症全愈,咽检正常。

    例案五:咽炎阴虚气郁型

    王朝军,男47岁,1997年5月9日就诊

    患者从事办公室工作,长其熬夜,又兼夫妻反目,长期心情郁闷。咽部干燥,饮水不解,微灼热,咽中自述如长小划,咯之不出,痛苦异常,头晕乏力,心烦失眠,脉弦细数。多次作胃镜来见癌变。

    咽部检查:喉底色暗,粘膜粗糙,颗粒增生

    处方:胡氏咽炎丸5号,100×6袋,每次6-10克,每日2-3次,嘱其用完药复查。

    97年6月15日复查,咽检正常,患者自述诸证消失。

    98年元月5日随访,未复发。四、2887例疗效统计如下:

       余邪留滞型   中虚型  食道炎  肿痛型  阴虚气郁型

           719        525    468     619       556全  愈     661        473    415     528       528好  转     30         38     29      17        22无  效     28         14     24      20        6治愈率                   92.8%

    说明:其中6-12岁208人,60岁以上185人。病程10年以上423人,3年以上546人,一年以上1236人,一年以内者286人。无发现一例药物反应。  其诊断标准依据《中国医学百科全局、耳鼻喉科学》结合上文专证专型及检查。全愈标准:患者自我症状消失,咽检咽喉各部正常,半年以上未复发。自述症状好转但咽检仍有病灶,或咽检正常仍时有症状,或愈后复发者,均列好转或无效范围。

    五、部分参考书目

    内经《灵枢》、《素问》《伤寒》《千金翼方》《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耳鼻喉科学》五版教材《耳鼻喉科学》及教学参考书,《现代中医耳咽喉口齿科学》《诸病源喉论》《喉科指掌》《喉科秘制》《重楼玉钥》《喉科紫珍集》《喉科枕微笑秘》《疡科经验全书》《红炉点雪》《中医方药学》《中药药理学》《本草纲目》《本草经疏》《本草备要》《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药品化义》《神农本草经》《虚证论》《尤氏喉科》等。   内容来自专利网m.zhuanlichaxun.net转载请标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