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班为什么会变成文化?

 昵称535749 2020-05-22

中欧商业评论

996就像是一个精致的鸟笼,谁也跑不了。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欧商业评论”(ID:ceibs-cbr),作者:24晓识,36氪经授权发布。

加班就像是一个精致的鸟笼,对于新到公司的员工而言,我们会在心里不由自主地挂上加班这个笼子。

你有没有想过不要这么忙碌?有没有想过今天晚上就不加班了?有没有原本打算下班准时走,但是看到周围所有的同事都坐着不动,依旧对着电脑飞快打字,于是你觉得早走实在太不好意思,估计领导也会不高兴,只能继续留下来加班?

如果我们再往前回溯,探究加班文化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就会发现,在最初的时候,大家都是到点了准时下班,如果有谁忙,那个人就自动留下加班。但慢慢地,开始有一、两个同事下了班始终不走,他们的敬业刻苦让领导很感动,在开会时多加表扬。慢慢地,加班的人数开始变多了,领导不再是表扬留下加班的人,而是会鞭策批评那些从不加班的人。这就让不肯加班的人抬不起头,再后来,每到下班后,所有人都自觉坐在办公桌前,即使没有那么忙碌,也依然要假装忙碌,与大家一起加班。

日剧《我,到点下班》剧照

这就是我们所要引出的鸟笼效应。鸟笼效应是一个著名的和有意思的心理现象,它起源于近代杰出的心理学家詹姆斯。一天,他们两个人打赌。詹姆斯说:“我有个办法,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的。”听完詹姆斯的话,卡尔森根本就不相信,他说:“我不会养鸟的,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养一只鸟。”

没过几天,卡尔森过生日,詹姆斯送上了一份礼物,那是一只精致漂亮的鸟笼。卡尔森笑着说:“即使你给我鸟笼,我还是不会养鸟,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你和我的赌,你会输的。”

可是,从此以后,卡尔森家里只要来客人,看见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大部分的客人就会问卡尔森:“教授,你养的鸟去哪里了,是飞走了吗?”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释:“不是这样的,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然而,每当卡尔森这样回答的时候,就会换来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无奈之下,卡尔森教授只好买了一只鸟,詹姆斯的“鸟笼效应”就成功了。

加班就像是一个精致的鸟笼,对于新到公司的员工而言,我们会在心里不由自主地挂上加班这个笼子。而当鸟笼出现后,有些领导者希望下属加班,自己就会带头加班,有些同事也会想要争取更多表扬,同样会留下加班。长此以往,大家都不好意思下班准点走,所有人都不得不把自己作为那只鸟放进去,开始无尽的996文化。

日剧《我,到点下班》剧照

鸟笼效应是一种惯性思维的心理现象,人在利用惯性思维的同时,也要善于突破习惯思维。作为管理者,与其通过鸟笼效应培养加班文化,不如更好地思考如何提高员工效率,营造更好的工作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