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方圆之道的精妙处事哲学

 冲波逆折 2020-05-23

传统中国人的处世之道,就凝聚在一枚小小的古铜钱中,外面圆圆的,中间是棱角分明的方孔。它寓示着“外圆内方”的做人道理。方和圆,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方面理解,有不同的定义。方,做人的正气,优秀的品质;圆,处世的技巧,圆滑的行为。方,原则性;圆,灵活性。方,有棱有角;圆,圆滑世故。方,个体与群体的对立;圆,个体与群体的统一等等。

一个人如果过分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必将碰得头破血流;但是一个人如果八面玲珑,圆滑透顶,总是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必将众叛亲离。因此,做人必须方外有圆,圆中有方,外圆内方。成功要诀就是精通何时何事“方”,何时何事可“圆”,“方”“圆”如何相济。

纪晓岚的大名已是家喻户晓,在清朝由盛而衰,由治而乱的过渡时期,以他天纵之聪明,在复杂多变的封建官场中,随机应变,方圆相济,上得天道,下媚黎民,生前显赫,死后流芳。他传奇般的成功就在于巧妙地将“方”与“圆”有机地结合起来,达成了天理与人欲、品德与才华、生活与事业、为学与为官等一系列看似对立的事物之间的高度统一。

其实与人交往都有对立统一的关系,一个人与最要好的朋友之间,也有对立面;与最仇恨的敌人之间,也有依赖面。处理好人际关系,主要就是根据彼此依赖面大还是对立面大,巧妙地把握“方”与“圆”的转化。

就是事业与生活的关系而言,事业宜方,生活宜圆只有自由自在的人生才能快乐无比,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恬淡自守、清心寡欲是一种高尚的气节,然而过分冷淡避世,则会毫无抱负,无法救助世人,报效天下,呕心沥血,兢兢业业是一种美好的品德,然而过于忙绿苦干,则会丧失人生乐趣,无法陶冶情操。

就思想与行动的关系而言,思想宜方,行动宜圆。人的思想往往与行动有着很大的差距,思想上考虑成熟的东西有时却无法转化为行动;情感也往往与理智不能和谐,理智上认为正确的,但情感却执拗地与它相抵触。要解决这种矛盾,就要以行动之“圆”助思想之“方”,要善用高尚的思想来提高行动的价值,善用圆滑的行动来落实先进的思想。

就天理与人欲的关系而言,理就在欲中,应该以情来统治理。

就德与才得关系而言,儒家传统,重德而轻才,司马光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曹操心目中“贤”的标准,恰与儒家所持者相反,重才不重德。曹氏认为有德行的人,未必能进取;能进取的,未必有德行。纪晓岚却认为:有德行中的伟人,也有功业中的伟人,汉唐英雄,于德行虽有亏,但他们创造了历史,影响了人类的命运,我们不应该忽视其伟大之处。

就为学与为官的关系而言,做学问要方,做官要圆。做官与做学问并不矛盾,方圆相济。纪晓岚不仅在学术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仕途上也志得意满。这与他善于运用方圆之道是分不开的。

“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宜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当政治清明天下天平时,待人接物应严正刚直,当政治黑暗天下纷乱时,待人接物应圆滑老练;当国家行将衰亡的未世时期,待人接物就要刚直与圆滑并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