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根12万美元的香蕉被吃掉了,当代艺术还怎么玩?

 泊木沐 2020-05-23

一、背景:拍出12万美元的香蕉被吃了

这根香蕉作品题为《喜剧演员》(Comedian),出自意大利艺术家莫瑞吉奥· 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之手。其本人介绍说,这件作品从香蕉被固定的弧度和颜色,到胶带的粘贴方法,都“ 经过了深思熟虑”。

意大利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的作品《喜剧演员》的一部分,该作品一共有三根香蕉。

香蕉是他从市场上花30美分,大约相当于人民币两元钱买的,但已经有人出价12万美元来购买。不过有趣的是,这根香蕉还没来得及交付,12月8日,美国迈阿密当地时间周六下午1:45左右,艺术圈最火的那根香蕉被一个叫大卫·达图纳(David Datuna)的行为艺术家摘下来吃了……

迈阿密巴塞尔贝浩登画廊的展位上,达图纳把胶带一撕,吃的很香,边吃边和大伙儿聊天。

吃完,这老兄发了个ins:

《饥饿艺术家》,我的一次行为艺术,很喜欢莫瑞吉奥·卡特兰的艺术作品,也很爱他这个装置。老好吃了!

据画廊称,当时有观众惊呼:“您不应该触碰艺术品! ”不过画廊安保发现时,这个饥饿的艺术家已经溜了。

这举动非常应景卡特兰对这件作品的名字《喜剧演员》。据报道,尽管工作人员当时有些生气,很快换了一根香蕉,但画廊主管表示,达图纳的行为“倒不算是破坏了这件艺术品,也没有对作品的价值产生影响,因为那件香蕉作品的价值在于其创意”。另外据悉,卡特兰在他的作品里也附加了替换说明,就是说,这根香蕉是可以被替换的,这件作品是可以不断衍生的。

以上就是事件的梗概,之所以叙述得较为详细,不仅仅因为整个事件富有极强的故事性、戏剧性,而且它几乎经典地再现了现当代艺术的基本特征、本质和不同,也真实引发了大众对艺术及艺术创作的再次关注,尤其是对现当代艺术中的行为艺术、概念艺术、过程艺术,以及装置艺术、现成品艺术等的又一次自觉或不自觉的涉及和讨论。除此之外,也对究竟什么是艺术、艺术与生活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等问题有着某种不由自主的发问与思考。

二、评论:一根12万美元的香蕉,一场被玩坏的艺术?

香蕉本来就是一种普通的水果,就是拿来吃的。因此有人吃个香蕉本来也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但这并不妨碍香蕉成为艺术作品的一部分甚至是主角——哪怕是一支真正的香蕉。杜尚早就把现成品与艺术之间的绝对壁垒以玩笑般的手法给消解掉了。人们似乎早已熟悉了当代艺术的游戏规则和语言套路,也学会了根据不同的时空条件在生活和艺术之间自由切换。

杜尚《泉》 1917年

一支香蕉的这两种身份有没有对话和交错的可能?当然有,这就是我们熟悉的“行为艺术”或者“观念艺术”了。理解和接受也不难,只要赋予其一个能够自圆其说的意义就行了。比如2017年央美毕业展上3000个西瓜组成的“迷宫”。刘骁纯解释说:“瓜秀”,既喻瓜熟蒂落,又喻尚在童年。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瓜秀”是推倒大学院墙。这是对学子的开悟,也是进一步教改的信号。

2017年中央美院毕业展上3000个西瓜组成的“迷宫”

稍微留意一下艺术史就不难发现,艺术家似乎本能地有一种嘲弄或挑衅这个世界的冲动。不论是将皇帝赐给的金带挂在院中,飘然而去的梁楷,文艺复兴时期极具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包斯(Bosch),豪言“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的石涛,还是一面世即遭嘲笑和攻击的“印象派”、“野兽派”,都还只是以坚守“艺术”的形式表达对权贵、宗教、正统和伪善的个性化态度,本质上还是精英艺术的历史延续和自我完善。

而当代艺术犹如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曾经嘲弄和挑衅的对象早已变得索然无味,对于艺术本身的消解、嘲弄,主题和意义的指向也越来越个体化、多义化和虚无化。

Maurizio Cattelan(瑞吉奥·卡特兰)

Comedian(喜剧演员) 2019年

Banana and tape(香蕉和胶带)

芸芸大众实在是“太难了”。既然那些类似于小便池这样的玩世作品,甚至是塞拉诺《尿中基督》这样公然挑战西方信仰底线的泼皮式摄影到头来都被理论家们郑重其事地定义为具有重要艺术史意义的代表性作品,既然在号称价值观紊乱、艺术定义失效的当代语境中,人们心中对于艺术依然保有一份尊重与渴望,那么面对当代艺术家们对作品形态、价值和意义标准的不断“挑衅”,民众只好不断退缩,压抑自己的困惑、茫然甚至愤怒,努力说服自己去理解和包容这些越来越看不懂的作品,让自己相信艺术家和评论家们那些振振有词的阐释。

因此,当一支真正的香蕉被胶带简单粗暴、孤零零地固定在美术馆的墙壁上时,很多普通人还是愿意相信这是一件自己还没能完全理解的真正艺术。大家甚至对这件艺术品还有自己的解读,“这件作品很有可能是暗示了艺术界的财富不平等。”“就当艺术来欣赏,不要想太多,这是Maurizio常见的讽刺艺术。”

这支尽可能摒弃了所有能够让人产生发散联想的多余因素的香蕉,依然备受艺术业界、资本市场和普通大众的追捧——即使它被那么随意地吃掉了,或者说,“随意吃掉”本身就是作品的重要设计理念之一。

看,芸芸众生就是这么容易被说服。因为,这支香蕉只是一个巨大的艺术话语结构中的一个元素,同意大利知名艺术家、12万美元、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博览会、黄金马桶、《Comedian》(喜剧演员)、画廊等表述一道,构建起一个足够吸引眼球和具有说服力的虚拟艺术杰作。

艺术家和普通大众之间这种严重不对等的话语权力关系很容易走向失控。在评论家、媒体、机构和资本的强力支撑下,“挑衅”与“退缩”的游戏逐渐变成作品的核心价值和意义本身。当然,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种创作模式本身也是具有艺术史价值和社会学意义的。

在这个全民热衷和热议艺术的时代,真的已经实现了博伊斯“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理想了吗?当然没有。更多的不过是资本和媒体推动下越来越华丽和喧嚣的游戏秀场罢了。从黄金马桶到12万美元,从被砸中的教皇蜡像到现场表演吃香蕉秀还自我标榜为《饥饿艺术家》的达图纳再到网络终端无数亢奋的吃瓜群众,都是这部艺术剧本中完美实现艺术家意图的“喜剧演员”。

对此,你有何看法?当代艺术还怎么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