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教育角度看“成长型思维”VS“固定性思维”,人生应该设限吗?

 咩咩羔 2020-05-23

固定性思维,认为人的才能一生不变。

成长性思维,认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养。--《终身成长》

儿子大二暑假,学校招慕助教一职,报名者众多。儿子征求我意见:'报名的人有300人左右,招10个助教,我报还是不报?'我没有给出具体回答,而是引导他说出信息背后的顾虑,儿子说怕选不上。

我们经过认真分析,发现选核标准有以下几项:此门课程成绩,是否有过助教经历,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了解了这些,我和儿子统一意见,报名。虽然不一定能选上,我们还是认为应该尝试一下,不试怎么知道?

很幸运的是,半个月后,儿子收到了通知,申请助教成功,这件事让我想起“成长性思维”,也想起了《终身成长》这本书,其实我和儿子一直在运用成长性思维,来引导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终身成长》坐镇美国亚马逊心理类畅销榜十年,目前累计印量达180万册,它为什么这么受欢迎,成为家家必备书目,我想是因为大家在这本书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寻找到了另外一种活得更精彩的方法,体会到了只有运用成长性思维,人生才能不设限。

《终身成长》从体育、商业、人际关系、父母及教育工作者几个角度阐述了成长型思维与固定型思维的具体表现,思维方式的不同,给生活带来了不同的结果,书中知识体系庞大,今天我仅从教育角度来分析下本书的精华内容,以及我们的思维方式对生活的影响。

                     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区别

常常会有人问这样一个问题:“人和人之间为什么会有不同?为什么有些人聪明、易成功,有些人做什么都不行?”其实,这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所带来的不同的生活状态。

终身成长作者卡罗尔·德韦克认为,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了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这两种思维模式。那么这两种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呢?

评价不同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对自己能力的评估不是好就是坏,有时难免失真。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相信能力可以培养,他们能够以开放的心态评估自己的现有水平。这种评估有利于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对成功的看法不同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希望百分百成功,而且他们认为聪明人应该永远是成功的不能失败,而这一点促使他们会极力掩饰缺点和不足,最后变成不爱学习的人。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他们认为成功意味着要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能力,这是在不断地学习中才能实现。

对失败的看法不同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某件事情的失败,意味着他成了失败者。失败本来是一种行为,在他们眼中转变成了一种身份。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失败虽然痛苦,但是我们能从失败中学习和受益,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对努力的看法不同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无能的人才需要努力。付出努力,意味着不擅长做这件事。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天才也是需要努力才能成功的。他们觉得天赋固然重要,但是努力也不可或缺。

脑波不同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只对反映其能力高低的反馈有兴趣。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答案的对错上,他们对帮助学习的信息没有兴趣。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更多地把关注点放在如何提高知识水平上,对他们来说,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从以上关于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五个方面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不同的思维方式可以导致不同的生活状态固定型思维的人,把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当成是人生的失败,而这些事又成为他们衡量人生是否成功的标尺;而成长型思维的人则认为,这些困难和挫折是对人生的一种考验,可以促进自身的进步,从中获得学习的快乐。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展现出的两种思维方式

关于终身成长这个话题,有很多的影视作品均有体现,像《蒙娜丽莎的微笑》、《卡特教练》、《为人师表》、《嗝嗝老师》等等,然而,我最喜欢且百看不厌的只有《蒙娜丽莎的微笑》,它给了我太多的灵感和思索。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一部世界著名的电影,它反映的文学艺术以及现实意义都非常深远,今天我想从教育的角度、固定型思维与成长性思维的角度来剖析这部电影

《蒙娜丽莎的微笑》通过教师凯瑟琳和卫斯理女子学校的学生之间的故事,展现出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所导致的不同的命运。

卫斯理学院的学生来自上流社会,对这些学生而言,学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们一毕业,就要结婚成家,做个好太太,更多的时候,卫斯理就像一个精英太大的培训机构。

这种思想逐渐在学生的心中根深蒂固,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养成了“固定性思维”模式,她们按部就班的生活下去,没有感觉到丝毫的不适。可是凯瑟琳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平静,最终,学生们在凯瑟琳成长型思维的引导下,重新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我们来看两种思维模式在影片中的呈现: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代表是凯瑟琳;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代表是:学生贝蒂、卫斯理学院校长、贝蒂的母亲、学生琼……下面我们将详细分析:

形象

教师凯瑟琳是一名留美博士,她不仅认真负责、思想先进、独立有爱心,而且她的自信和独立,像一缕阳光似的照亮了学生们的心房,也给学生们带来了新的观念。

凯瑟琳是新时代女性的典型代表,她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认真负责,主张独立,主张在无论物质还是精神上都不要依赖任何人,这种形象在卫斯理学院是个另类的存在。

她是有着自由思想和灵魂的,在学习期间,接受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对生活和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他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将这些思想传授给他的学生并且和保守封建的礼教思想做斗争。

校长及学生受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影响,她们认为,一直以来,女性都是依附于男人生存的,女性没有机会也不应该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所以她们的课程安排涉及到如何摆放家中的餐具?如何体现优雅的仪态?如何帮助丈夫在工作中晋升?

凯瑟琳教师

教学模式

卫斯理学院的教师都是按照教学大纲来教授学生的,她们是固定型思维模式,从来没想过要改变教学模式,总是按部就班的工作。

可是凯瑟琳不同,她发现了课程设计中的不足,马上找校长协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

第一堂课,卫斯理的学生给凯瑟琳一个下马威,当她把准备好的课件展示出来时,学生们不等她提问,就纷纷说出了答案,凯瑟琳感觉自己受到了挑战。但是她没有发火,没有一蹶不振。课,她拿起学生的简历开始一一研究,并且先想到了应付刁钻学生的方法。

第二堂课凯瑟琳出乎意料,没有使用教学大纲,她给学生展示了一件屠宰动物的绘画,学生们只好临场发挥,有人说作品除了贵,没有其他优点,有的认为充斥着色情,这个没有标准答案的绘画,使得学生们开始主动思考,究竟什么是艺术标准?是谁决定了艺术的概念?

凯瑟琳没有按照固定型思维模式来处理这种突发事件,也和传统意义上照本宣科不同,她自创的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目瞪口呆,凯瑟琳也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重新树立了自己的形象。

第二堂课的凯瑟琳和学生们

课程设计

在卫斯理学院,有一套固定的教学大纲,卫斯理学院每年毕业的学生都是按照这个课程标准来学习的,这也就是第一堂课,学生能够给凯瑟琳下马威的原因,每天学习什么内容,学生们早已烂熟于心。

凯瑟琳引导学生要有自我创新的精神,在教《向日葵》的课堂上,她鼓励学生去多角度思考分析《向日葵》的多种画法和艺术内涵,并且引导学生将生活和艺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并发现自我的价值。

学生们在凯瑟琳的引导下,画出了不同的《向日葵》

对待婚姻和爱情的态度

凯瑟琳是反抗男权社会的女斗士,作为一名自由独立的女性,凯瑟琳在爱情和婚姻上表现出与一般女子不同的观点,她热爱生活,享受爱情,也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但是她一直坚守自己的原则,坚持要求恋爱的两人应该相互尊重,注重情感上的沟通交流,她不能忍受男子的霸道和决断。

凯瑟琳的成长型思维,促使她用自有的女性意识,一边反抗着男权社会,一边追求着自由和解放。

与凯瑟琳截然相反的是南希,南希是个单身,她崇尚传统的婚姻观念,她既是传统男权社会的牺牲品,也是固定型思维的代表。

凯瑟琳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还有卫斯理学院的校长,她在学生贝蒂写的一篇报道中,了解到护士给学生发放了安全套,此刻,校长没有给护士任何机会解释,更不理解安全套是起保护作用的,于是辞退了工作30余年的护士。

卫斯理学院校长带领下的教师们,沿袭了校长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一学期结束,校长组织教师开会讨论凯瑟琳的去留问题,她们一致表决同意,如果凯瑟琳可以按照教学大纲来教授课程,就可以留下。

贝蒂的母亲也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贝蒂结婚后,发现自己深爱自己的丈夫出轨,伤心的贝蒂的冒着大雨跑回了家求安慰,却被母亲责备不守妇道,丢了家族的脸。

贝蒂看着母亲,指着《蒙娜丽莎的微笑》那副画,问母亲'画中的蒙娜丽莎在微笑,但她真的幸福吗?'

影片中这些固定性思维的人物,她们决定了卫斯理学院的学生也是固定性思维的人物,这些学生一直以来的目标就是嫁做人妇,相夫教子,可是凯瑟琳如一缕阳光,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学生贝蒂和琼在凯瑟琳的影响下,远离现在的婚姻生活,选择了去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新的生活。

    凯瑟琳的成长型思维,证明了不设限的人生可以更精彩

思维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改变的。

影片结尾,凯瑟琳不愿随波逐流,选择了辞职,继续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学生们都赶来为她送别。她们感谢这位给她们带来生活希望的教师,喜欢给她们传递过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教师。她被学生称为微笑的蒙拉丽莎,这个充满魅力的凯瑟琳教会了学生们如何追求自己的人生意义。

作为一名独立自由的女性,凯瑟琳所特有的成长型思维,使她表现出与一般女子的不同,她有自己的爱情和婚姻观,她热爱生活,享受爱情,勇于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

凯瑟琳和第一任男友是异地恋,由于缺乏交流,凯瑟琳拒绝了男友的求婚,她不愿把自己的人生交付给一个所不熟悉的男人。

卫斯理学院的男教师邓巴爱上了凯瑟琳,但是身处爱恋中凯瑟琳并没有被爱恋冲昏头脑,她清醒地认识到,邓巴欺骗了她,于是果断地拒绝了和邓巴的交往。

凯瑟琳重视事业,也看重爱情,她不认可学生们把自己的命运依附在男人身上,她鼓励学生们勇于做自己喜欢想做的事情,拥有爱情和事业,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并且以实际行动给学生们描绘了美好的前景,女性同样可以追求梦想,实现自己的价值。

正是由于凯瑟领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所以她没有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她比卫斯理学院的大部分教师活得更精彩,她可以做勇敢独立的自己,去追求梦想和事业。

影片中的学生贝蒂,本来的生活就是嫁作人夫,相夫教子,即使丈夫出轨,对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来说,她只有忍耐,别无他法。贝蒂在失败的婚姻中没有胜利,没有幸福,也没有自我价值。

贝蒂和母亲

在凯瑟琳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引导下,贝蒂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并不幸福,她制造的假象不仅欺骗了大家,也欺骗了自己。于是贝蒂转变了思维模式,她向丈夫提出了离婚,决定去纽约开始自己的求学之路。贝蒂开始用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的人生,发现她的人生可以不设限,可以活得更精彩。

卫斯理学院的学生们在凯瑟琳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引导下,纷纷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开始了自己不设限的人生。

人的一生应该设限吗?稻盛和夫在《干法》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难得来世上走一遭,你的人生真的有价值吗?

用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方式生活,人生就是设限的人生,一眼就可以望到底,这辈子就是平淡无奇的。

用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方式生活,人生就是不设限的人生,可以任意驰骋,享受成功和失败,享受创新、享受从来没有体验过的激情,难道这样的人生不是更精彩吗?

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应该避免用固定型的思维方式来教育学生,他们的这种固定型思维模式,会营造一种充满评判色彩的学习氛围,他们会根据学生一开始的表现,判定哪个聪明,哪个笨。接着,他们就轻易放弃那些'笨'学生。这些老师认为'笨'学生是学生的责任,而不是自己的责任,他们无法改变学生的智力水平。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老师,会创建一个充满信任、没有评判的学习氛围。他们注重怎么教会学生,而不是刻板地评判学生。他们致力于教会学生热爱学习、教会学生自学和思考,就算学生当下水平不足,他们也会指导学生如何缩小差距。

育工作者承担着教育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任,希望更多的教师可以把成长型思维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

改变也许艰难,却从未有人说过不值得。

让我们从《终身成长》这本书开始,用成长型思维来处理工作、生活中的问题,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的精彩,活出一个不设限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