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仙人物语

 山右书馆 2020-05-23

这是你的选择,你想要过怎样的生活?

远离尘嚣,移居到与自然为伴的‘无人岛’,与各种各样的动物成为邻居,种植各色玫瑰、欣赏彩虹落叶、观察花朵星辰、捕鱼捉虫...在平凡无奇的田园生活中享受闲适野趣。

这是任天堂发布的新游戏《集合啦!动物森友会》(简称‘动森’)里的日常。没有任务、没有设定,开局只靠双手和想象力。从捏脸到搭建自己在岛上的第一个帐篷开始,玩家完全根据自己的节奏经历与现实同步更替的四季,与现实世界的好友在虚拟世界里体验探险狩猎的乐趣,建立个人专属的人生后花园。

这种看似只能在人生虚拟器中对恬静安逸生活的追求,画家熊谷守一却早在日本昭和时代就已经实现了。三十年来,他只热衷在自己打造的‘隐居岛’上与自然玩乐,是十足现实版的‘动森’玩家...


编辑、撰文丨Lex

头图| 熊谷守一

宝物

‘我出门啦。’穿好外套、戴上毡帽和腰挎、拄着拐棍的熊谷守一在每天清晨出门前和妻子秀子打完招呼,便开始了他在‘隐居岛’上的三十年如一日新征程——巡游之旅。


熊谷守一


熊谷守一,蜗牛与野菊花  1954年  板面油画 


熊谷守一,立秋的早晨  1959年  板面油画  


熊谷守一,蝉  1961年  板面油画  

说是‘岛’,其实并不大,就是他30坪的自家宅院。自60多岁决定归隐,熊谷守一便再没有踏出院门一步,而是醉心于在自家小院中的‘探险’——静坐门廊倾听雨声、和草木花卉耐心交谈、抬头看云形走势、在池塘边看小鱼在池中游走...乐此不疲地观察平凡生命的点滴。他曾说:“我的心里有一座庭院,能装下的人很少。我的世界很小很小,但对我来说刚刚好。”


熊谷守一


熊谷守一,豆蚁  1958年  板面油画  

与挂在树梢的叶子寒暄之后,他会静静踱步到自家小院中的某个角落,在风声、虫鸣的交错中,坐在树桩上寻找隐藏在草丛中的蚂蚁、蟋蟀、螳螂的踪迹;蝴蝶偶尔掠过他的耳畔,煽动翅膀发出的轻微震颤,在熊谷守一看来那是这个小院跳动的生命脉搏。而这些陪他度过每日辰光、构成他‘隐居岛’的小生物们也成为熊谷守一晚年重要的绘画题材


熊谷守一


熊谷守一,稚鱼  1958年  板面油彩 


熊谷守一,百日草  1959年  布面油彩 


熊谷守一,白猫  1959年  板面油彩 


和猫咪一起午睡的熊谷守一

熊谷守一并不算是一个勤奋的画家,他的绘画更像是一种娱乐活动,在夜深人静时以画布记录和传达自己对自然生命细致入微的观察。“不是因为喜欢画才画,我是在画的时候玩儿。比起画画儿来,我更喜欢玩儿这件事”。他用粗线条勾勒出简洁的轮廓,以平涂的方式让色彩明快而富有韵律,质朴明朗的画风充满童真却极为精准地抓住了微小生命的生动细节。


熊谷守一,千日草  1963年  板面油画  


熊谷守一,母猫  1959年  板面油彩  

画中的平静、朴实独特的视角源自于他对生活中不起眼小事物的热爱与珍视。比如石头和苍蝇,在常人眼中常被忽视的毫无价值又或令人厌恶的生物,在熊谷守一的世界中却有着特别的意义。“好多年前,我在围墙外修补道路工程用的石堆中,捡到一块心爱的小石头儿……女人喜欢戴用宝石雕琢成的美丽戒指,我也管这块小石子儿叫作“戒指”……然而,至今为止,把它拿给人家看,没有人说它的好。我的宝物,是与别人所不一样的。我的宝物,不是以人世间的价值标准来衡量的。”“我是那种哪怕一个玩伴都没有,跟一块石头也能玩起来的人。


熊谷守一


熊谷守一,地蜘蛛 1963年 日本Pola美术馆藏


熊谷守一,苍蝇

而在随笔集《苍蝇》里,熊谷守一认为展览会上没有被卖掉的‘苍蝇’在形态上富有别样美感,扰人心绪的‘嗡嗡’飞动声却让他觉得充满生机。“生病时,苍蝇在地板四周‘嗡嗡’地飞动,我就觉得特别有精神。这时,没有了它们,我就感到寂寞了。‘苍蝇’二字,既可以写成精力充沛的,也可以写成无精打采的。因为苍蝇也有带劲和不带劲的时候。”


熊谷守一,红叶 1961年  板面油彩 


熊谷守一,蜻蜓


熊谷守一,眠猫  1959年  板面油彩 

这种外在和内心的宁静都在体现在了他自然天趣的‘小画片’中,是他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力量,也是他个人生活的乐趣和保证。而这种构图随意、大繁至简的人生态度和绘画风格深受后世艺术家的喜爱和推崇(如,奈良美智),被世人称为‘艺术世界隐士’。20世纪50年代及60年代参加“反达达运动”的日本前卫艺术家兼小说家赤濑川原平认为熊谷的作品是“完全没有张惶失措的画儿。”


熊谷守一,日与夜系列,日

丧子


6岁的熊谷守一

1880(明治十三)年4月,熊谷守一(Kumagai Morikazu)出生于日本岐阜县惠那郡付知村(现中津川市付知町)一个富庶家庭。1900年进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西方绘画,并受到严格的素描、透视、油画等学院派基本功训练,这些从熊谷守一早期大量的人物肖像、风景和城市景观为主的作品中均有体现。


熊谷守一,自画像 1904年 东京艺术大学藏


西洋画科毕业留影  1904年  前排中间是熊谷守一


熊谷守一,轹死  1903年  铅笔素描 


熊谷守一,半裸妇  1903年  布面油彩


熊谷守一,马  1913  布面油彩 


熊谷守一,父亲像  1910-1915年  布面油彩  

熊谷守一早期作品善于用生动的笔触和微妙的光影关系营造作品的深度,但也因缺少独立风格而不为人所熟知。唯有两件留名日本近现代艺术史的作品皆与他丧子的苦痛经历有关。


熊谷守一,阳死去那天 1928年 日本大原美术馆藏

42岁的熊谷守一与地主家的女儿秀子相恋、结婚,两人共育有五个子女(黄、阳、万、榧、茜)。1928年,年仅4岁的次子阳死于急性肺炎。为儿子守夜时,熊谷守一创作了《阳死去那天》。受西方野兽派的影响,鲜艳的色彩和狂放的笔触强调了他创作时无法抑制的悲伤,带给观者内心强烈震撼。也因此,熊谷被后世认为是日本美术史上“野兽派”的标志性人物。


熊谷守一,山形风景  1936年  板面油画 

1932年,小女茜夭折后,熊谷守一在妻子家人的资助下在东京池袋建了一处带宅院的居所。画风也一改写实风格,融汇日本画的平涂特点,这一时期创作的大量风景和女性人体作品逐渐出现的以线条勾勒轮廓的技法也在此后被提炼为他作品的一大特点。


熊谷守一,给万出殡归来的路上  1956年  布面油画  

1947年,熊谷守一再次痛失爱子——21岁的长女万因肺结核离世。在作品《给万出殡归来的路上》艺术家描绘了自己、长子黄和次女榧从火葬场归来的场景,同样以死亡为主题,这次他并没有将女儿的形象直接呈现。在暖色近黄昏的背景中,色块和线条表达了一位老人在暮年失子后克制而细腻的哀伤,平面感和线条轮廓将他过往所熟悉的透视、光影等学院派技法统统抹去。熊谷守一将一切归零重置,开启标志性的绘画风格,也几乎是在这一时期,因中风抱恙,从此开始了不问世事的隐居生活。

‘虚度’时光


《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剧照

2018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第八天上映了一部来自由冲田修一导演、山崎努饰演熊谷守一、树木希林饰演秀子的纪录片《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让不少中国观众得以了解这位晚年遁世30年的传奇画家。

和诸多专注于描绘艺术家精神世界的困顿与癫狂不同,该影片刻画了熊谷守一和妻子秀子晚年坚守在花园最为自然平常的生活场景,从发生在院中的平淡小事,一窥熊谷守一的内心世界。


《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剧照

熊谷守一在自己的‘隐居岛’上,按照自己的心意‘虚度’时光。坐在池塘边发发呆、抽一袋烟、像孩童一样认真观察身边的每一株植物、尊重每一个生命,不问世俗前路的人生态度,呼应着影片开头日本昭和天皇的疑问“这是几岁儿童的画?”


和猫咪一起午睡的熊谷守一


熊谷守一


熊谷守一

熊谷守一偶尔会在上午接待上门求画求字访客,但必须提前和他的女佣预约,并且写什么也只能由他来决定。影片中的一个片段讲述了一位从信州慕名而来的温泉店老板带着当地特产和珍贵丝柏木板登门求字“云水馆”作为店面招牌,被老先生拒绝。但当那人开始述说自己从信州远道而来的不易,同为日本中部出身,不知新干线为何物的熊谷守一不忍心,便答应题字。写的却是自己喜爱的偈语“无一物”, 如同他的艺术座右铭“求美则不得美,不求美则美矣。”是晚年熊谷守一面对无常人生、绘画的超然心态。


熊谷守一,樱  1968年  板面油彩  

正因为一字难求,熊谷先生手写的家宅门牌总是被人偷走,就算用钉子钉得再结实也是枉然。1968年,熊谷守一被日本天皇授予文化勋章。令人意外的是,艺术家本人却断然拒绝了这一由天皇颁发,象征国家的最高荣誉,理由也很‘熊谷守一’:平静的生活不想被更多人打扰。1972年,92岁的他再次拒绝了由明治天皇创立的瑞宝勋三等,这次的理由是并不认为自己为国家做出了什么贡献或价值。


《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剧照

如今,熊谷守一生前隐居的小院早已被改造为清水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作为熊谷守一美术馆,一楼墙壁上刻着老人总也看不腻的,忙于为生存而奔波的蚂蚁。而《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还会告诉你,“蚂蚁是先迈开左边第二条腿前行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