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时期哪位谋士最不能得罪,看看贾诩这几次献计就知道

 读万卷书破万里 2020-05-23

在《三国演义》描述的众多谋士中,贾诩的出场次数并不多,很有些不显山不露水的味道,但他却的的确确是个厉害角色,几乎每次出手都能置敌于死地,即便曹操侥幸逃得活命,却也搭上了儿子、侄子和头号爱将。

劝说董卓旧部,使东汉王朝名存实亡

东汉末年,因十常侍之乱董卓被大将军何进召入京城,随即控制了中央政权。董卓为人残忍嗜杀,倒行逆施,招致天下群雄联合讨伐。后来司徒王允设计,使董卓被其亲信吕布所杀,为天下处理大害。董卓死后,其麾下将领李傕、郭汜等人准备各自解散部队,逃回乡里。作为军中谋士的贾诩出面阻止,劝说道:“诸君若弃军单行,则一亭长能缚君矣。不若诱集陕人,并本部军马,杀入长安,与董卓报仇。事,奉朝延以正天下:若其不胜,走亦未”。

正是这么一番言简意赅的劝说,使得眼看就要分崩离析的凉州军团重新集结,并重新爆发其强悍战力,一举攻克了长安城。李傕等人随后纵兵到处烧杀抢掠,不仅给关中百姓带来巨大灾难,也使刚刚稳定的局面再度混乱,中央政权的威信丧失殆尽,从此东汉政权风雨飘摇,天下英雄纷纷登场,开启了群雄争霸的新局面。

劝说曹操临阵放胆,奇袭击败袁绍

贾诩后来投奔曹操,迎来了他人生的一个崭新阶段,并屡屡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生死对决,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粮草消耗殆尽的曹操一度信心动摇,打算放弃官渡退守许都,贾诩从旁劝说:“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这一番劝说,不仅是曹操坚定了继续固守的决心,也开始兵行险着,率数千精骑奇袭乌巢,一举焚尽袁军粮草,取得了最后决战的胜利,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劝说废幼立长,保自己后世飞黄腾达

曹操晚年,次子曹丕和三子曹植之间的夺嫡之争愈演愈烈。曹操在两者之间举棋不定,无奈之下征求贾诩的意见,而贾诩却故意不答,直到曹操一再追问之下才道出了那句言简之意妙之语:“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贾诩貌似漫不经心的回答,实则暗示曹操以前车之鉴。这样既避开了立嗣这个敏感的话题,又使曹操更好地理会自己的观点,坚定了立曹丕继位的決心,实在一举两得。在这场腥风血雨的政治斗争中,贾诩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略处下风的曹丕,并以他的智慧达成了自己的目的,也保全了自己及后世子孙的荣华富贵。曹丕登基,为报贾诩之恩,果然封其为太尉。贾诩虽然有拥立的大功,但始终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他时刻担心自己非曹操旧臣而招致无端猜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整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连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

三国时代的谋士少有善终:周瑜英年早逝;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含恨五丈原;郭嘉为病魔所侵,身死北征途中:荀彧为曹操所疑,逼迫致死。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惟有贾诩,虽然有一言而灭亡东汉王朝的大罪,却能够安安稳稳活到寿终正寝,连其子孙后辈在魏、晋两朝也都平平安安,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