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岁人生》简介

 liibun 2020-05-23

一、百岁人生的六大预言

提要如果你能活一百岁,请问该如何去规划和看待你的人生?这个问题,在这个个人寿命不断增长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也是让我们每个人都倍感焦虑的问题。本书作者从个人寿命增长这个角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人生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全新视角,并给我们提出了建议。

正文本书的两位作者心理学家安德鲁.斯科特 Andrew Scott 和琳达.格拉顿Lynda Gratton 都是伦敦商学院的经济学教授。Andrew Scott 还是牛津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核心成员,多次在哈佛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商学院举办学术演讲,并担任多家国际金融机构以及毛里求斯总理的经济顾问。Lynda Gratton 的“转型公司人力资源战略”被认为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人力资源系统,目前主要致力于人力资源、新型工作方式和雇佣关系的研究,曾经出版过多本知名经济学著作。他们在书中提出了一个精彩的问题、如果你能活一百岁,请问该如何去规划和看待你的人生,作者在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人生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全新视角,并提出了建议。

纵观整本书,作者一共提出了关于未来的六大预言。

第一个预言:你的这辈子很有可能会活到将近一百岁,甚至超过一百岁。

老话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原来,我们一直都在把这句话当作金科玉律,但是最近几年慢慢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了。三十岁还在到处投简历的人比比皆是,四十还在周末去上课充电的人也很多。在过去,到了五十差不多就可以叫一声老大爷了,可能整天坐在大门口晒太阳,你过去跟他打个招呼说,嘿,大爷,你干吗呢,他可能连话都听不太清了。但是现在,五十岁是当干之年,在单位正是年富力强。还有六十大寿,请问现在这个大寿还真的有人在过吗?过去二十岁的姑娘可能都是两个孩子的妈了,可是现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里面,二十岁的妹子可能还没谈过恋爱。我们再打开电视看看新闻,也都在说国家可能要延迟退休年龄这些话题。每次面对这些,我们都不由地感慨,人类寿命的格局跟过去相比,可能还真的是不一样了。

这些直观的感受其实都有实际的数据做支撑,根据加利福尼亚大学等研究机构的最新权威数据显示,从1840年开始,人类的寿命就在以平均每年大约三个月的速度递增。换句话说,也就是每过十年人类就可以多活两到三岁。在进入到21世纪以后,这个趋势还在更快地加速,从2001年到2015年,短短不到十五年,人类的寿命增加超过了五岁。而且请注意,这个增速统计的可是全球的平均寿命,一个取了平均值的寿命都可以有这么高的增幅。而且它的这个增加可不仅仅是针对于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也是一样的,甚至增幅表现得更加猛烈。比如说咱们中国,在建国初期的平均寿命是不到四十,而现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权威报告,截至2016年,中国早已突破了七十六岁,整整多了三十六年。

因此,根据这些研究机构的计算,一个2007年出生的00后,活到至少一百岁的概率请问将是多少呢?答案是50%。也就是说,现在你身边的这些00后的小孩,每两个人里面就可能有一个百岁寿星。以后像10后、20后的这些孩子们,搞不好每个人都是响当当的百岁老人。所以作者就说,长寿这件事千万别以为跟你没关系,你这辈子活到一百岁,或者将近一百岁,是非常有可能的。那么就请从现在开始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第二个预言传统的三段式人生必将消亡,多段式人生很快登场,请你做好准备,开始调整人生节奏。

什么叫做传统的三段式人生呢?说白了,就是人生分成了边界非常明显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上学,第二个阶段工作,第三个阶段回家养老。比如说一个人,他七岁上小学,二十来岁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这二十年就是第一个阶段,全部都消耗在学校里了;然后开始干工作,干到六十退休,这三十年就是第二阶段,全都耗在单位里了;然后退休回家,抱抱孙子,养养花,等着走向人生的尽头,这是第三段,全都耗在家里了。

这种典型的三段式人生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几乎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多数人的基本节奏。作者就认为,这种三段式的节奏在人人都长寿的时代里已经要崩盘了。这种生活方式最根本的一个问题,其实还是一个财务和工作的问题。说白了就是第二个阶段人生里,积累的财富可能很难再支撑你的养老。过去人们工作个二三十年,挣点钱,留点积蓄,差不多就足够退休之后的养老生活了,反正你也活不了这么久。可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如果你还要六十退休,再考虑到国家要延迟退休年龄,姑且算你七十退休好了,七十距离一百岁依然还有三十年,请问这么长的时间,退休的这段日子又该怎么办呢?

有人可能就说了,我勤奋一点,我干到八十再退休,这样总行了吧?作者说,这可能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人类的寿命是在不断的加长,可是行业的寿命是一直在缩减的。据统计,进入到21世纪之后,各个行业基本都是按照十五到二十年的速度重新洗牌一次,二十年之后你想干,可能连这个行业都不存在了,怎么可能让你一直从毕业干到八十岁呢?要知道这可是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有哪个公司或者行业能让你一直干半个多世纪呢?另外,作者还特别提醒我们,除了行业的动荡,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无聊。有科学研究表明,从事一个行业超过三十年之后,可能就会出现精神上的严重疲惫,无聊会慢慢杀死你。目前全世界各个国家普遍推行的六十岁左右退休,这个数字也不是一拍脑袋想出来的,也是为了保护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要避免他陷入无聊。所以就算你想干八十岁,估计你的大脑和精神状态也不会答应的。

所以作者认为,三段式人生其实是特定时代下的特定产物,如果人类都只能活六七十,这个节奏还是可以的,可是大家都能活到一百岁的时候,多段式人生就会登场。

所谓多段式,就是一辈子被分割成四段、五段,甚至七段、八段,乃至更多的小阶段,每个小段都有自己不同的主题,并且各段之间是穿插进行的,不会再有明确的边界。比如,十几岁的时候你在上学,三十的时候你可能又重新回到了校园;二十岁的时候忙得没空谈恋爱,四十的时候抽空谈了一个对象,没过两年结婚了;五十岁的时候,你从一个公司的管理层辞职了,中间花了一年的时间去旅行,放空自己,回来之后又找了一个新行当,重新开始创业;六十的时候你创业成功,决定再回到学校里面读一个新学位。这些在今天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人生,在未来就会司空见惯,就像现在的三段式人生一样,是非常合理和正常的。

作者还给我们打了一个比方,传统的三段式人生就像是一个是不长的音乐会,大家坐在这听完三个乐章,音乐会就散场了,而多段式人生就好比是一场时间很长的跨年联欢晚会,这么长的时间只表演三个节目大家都受不了,所以整场晚会必须要有很长的节目单,每个节目时间还都不能太长,并且中间还要安排一些观众去休息,有上厕所的时间,只有这样,整台晚会才能撑得起来。

第三个预言自我更新、自我革命将会是未来我们每个人的第一生存技能,喜新厌旧可能会成为人类的美德。作者认为由于三段式人生的崩溃,多段式人生的到来,这种快速变化的节奏要求我们必须要时刻拥抱新鲜事物。如果你不敢或者是不想面对新事物,总想吃老本,做一个固步自封的人,那么就只会让你被这个时代彻底抛弃。

在过去的三段式人生里,有些固步自封不想改变的人,可能确实还有苟延残喘的机会。比如说,假设有一个性格循规蹈矩害怕改变的老王,他大学一毕业就进了一个单位工作,到了五十岁的时候,他的知识、技能、学习能力早就不如单位里新来的年轻人,那怎么办?老王仗着自己是老同志,资格老,所以就决定厚着脸皮继续扛几年,很快就混到了六十,结果就光荣退休了。所以你看,在这三段式人生里,这种人还是可以混下去的。可是到了多段式人生,就不会再有这种机会了。在百岁人生里,五十岁可能是刚刚度过了生命的二分之一,正是打拼和学习的时候。老王五十岁那年可能必须要转变行业,开始创业,如果不想改变,那就只能回家去喝西北风了。所以在多段式人生里,这种害怕改变或者不愿意改变的人将会无处可逃。

作者说,这种剧烈变化的生活节奏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必须要学会自我否定、自我更新。我们要习惯于经常跟过去的自己说再见,每过一段时间就要把自己清理一遍,敢于放弃已经拥有的东西,包括你的经验、学历、知识,甚至还有你的三观。在这长达一百岁的人生里,你的三观毁被来回地颠覆,重建,再颠覆,再重建,将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除了这些,作者还特别强调了一点,那就是学习。在百岁人生里,学习将会是贯穿我们一生的任务,也就是所谓的终身学习。在未来,我们在大学校门几进几出会非常普遍,每个人都会拥有不止一个大学学位。除了这种终身学习,碎片化学习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由于我们的人生是多段式的,拿出大段的学习时间就会比较困难,那么学习活动就会被分散到各个时间的碎片里去。比如说娱乐,未来的娱乐产业可不仅仅是打开电视看看电视剧这么简单,游戏、电影、移动互联网等各种娱乐渠道都会把知识充分整合进去,让你一边玩一边学。作者认为,这种娱乐产业和教育产业的结合,也是未来的一个重要趋势。

第四个预言大量的职业将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之间的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

作者认为,现在人工智能这种技术并不是科学家们一拍脑门想出来的,它的出现其实背后有更深层的社会需求。还是拿人类长寿来说事,我们的寿命拉长之后,一方面那些枯燥无聊的、可以批量培训的重复性工作就让人们越来越难以忍受,而另一方面,在多段式人生里面,流动性会越来越大,个人经验的积累会变得越来越困难,也变得越来越不值钱,所以这些问题就开始呼唤一种新的智能技术来代替我们人类,赶紧把我们从无聊里解脱出来,同时还要帮我们天天在那儿一直积累经验,就像谷歌的 AlphaGo 看遍人类所有的围棋棋谱,24小时不下线,代替人类成为专家。所以在这种需求之下,人工智能技术的走红也就完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那这对于我们未来的就业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作者认为人工智能会使得未来的社会分工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作者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中间行业被掏空。也就是最顶层的、需要大量原创性工作的那些行业,比如说像科研、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娱乐业、教育业,这些产业会保留下来,并且还会发展得更好;同时,还有一些比较低层的、不需要太多科技含量的,像理发、化妆、餐饮业这些个人服务产业也会被保留,而且服务业的需求会越来越大;除了这两头之外,中间大量的、科技含量一般并且具有重复性、标准性、容易被指令描述的行业,都全部将被人工智能无情的取代,这就是所谓的中间行业被掏空。比较典型的像中介、金融、物流、医疗、会计、银行,可能是最新被替代的重灾区。因此作者就建议我们,请你一定要看看你自己的行业是不是具有这些特征,如果有的话请做好思想准备,也许就是在短短的几年之后,人工智能就会抢走你的饭碗。那怎么办呢?也没有好办法,作者说请顺应时代,放弃过去,准备开始改行吧。如果你觉得自己肯定做不了科学家和设计师,那你可以尝试一下向服务业发展。

这种未来行业的两极分化也会对城市和地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用咱们中国人的话说那就是一线城市会越来越好,二三线城市想追上一线城市今后会越来越难,城市和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会越来越严重。这个事怎么跟我们现在的感觉好像是相反的呢?不是说现在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大力协调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平衡吗,怎么反而未来一线城市的优势还会继续加大呢?作者认为,其实这个也很好理解,刚才说到的中间产业被掏空,受伤害最大的其实正是广大的二三线城市,两头的那些产业比如像科研、教育、文化创意、服务业等等,这些正是一线城市的固有优势。在人工智能的社会,更好的行业资源只会更加向大城市里集中,这个优势只会越来越大。而受到冲击的二三线城市想追上这个差距,是非常困难的。

除了行业的巨大优势以外,多段式人生带来的巨大流动性也是大城市的优势之一。过去在三段式人生里我们在一个地方待上几十年,这一辈子很快就过去了,可是现在你要活一百岁,一生可能要尝试好几份工作,去好多个地方。既然都是换工作、换地方,为什么不试试到大城市里看看呢?世界这么大,人生这么长,先去大城市里面溜达一圈,这不是很正常的想法吗?所以正是在这种心态之下,一线城市只会像一个巨大的漩涡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精英人才,这种人力资源的优势也是其他城市很难追赶的。所以作者最后就直接给了我们一个建议,建议您去大城市里工作、生活和学习,在这些城市里多段式人生可能会更精彩、更成功,而且还可能更容易找到你的理想人生伴侣。

第五个预言:在未来,跨年龄的交往会成为主流。

作者认为在多段式人生里,按照年龄去判断身份的办法可能就完全行不通了,将来在各个年龄段里,什么样的人可能都会有。比如二十出头的一个人可能是一个大公司的 CEO,三十来岁的可能是一个在校大学生,一个四十岁的人可能才刚刚办完婚礼等等,年龄已经不再是区分人群的标签。年龄不仅没法代表身份,更代表不了我们的能力和性格。比如你的顶头上司可能会比你小十岁,但是在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上,他可能会比你强很多。再比如你的下属可能会比你大十五岁,但干起活来可能比你的腿脚还要利索,丝毫不落下风。还有住在旁边跟你平级的老王,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爸爸,而你还单身呢。但是人家老王下班之后跟你一样是跑去唱 KTV、喝啤酒、吃烤串,样样不差,玩起来比你更疯狂。

那么面对这种局面,你觉得自己能搞定吗?作者说,在百岁人生里,我们必须要学会跟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打交道,跨年龄交往,忘年交只会越来越多。因此,就要求我们要有更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以及更加开放的心态,真诚地迎接来自不同年龄阶段的新朋友,千万不要再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跟你年龄不同的人。这里作者还说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男女之间的恋爱在未来更多可能也是跨年龄的,二十岁的小伙子去追求一个四十岁的女士,或者三十岁的女性跟一个五十岁的男人结婚,可能都会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大家对年龄都已经不敏感了,相差个十岁二十岁甚至三十岁的人,他们之间擦出爱情火花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所以那种跨越了几个年龄阶段的爱情故事,在未来还真有可能满大街都是。

第六个预言:人生的选择会越来越慎重。

前面说了,在多段式选择里面,每个人的流动性和个人机会越来越多,有人可能就说了,既然选择变得这么多,那么将来大家做选择是不是就会更随便呢?作者说,错了,恰恰相反,大家会比原来更慎重,更纠结。这是因为你做的每一次选择背后都是有成本的,选择做得越多,成本付出得越多,当选择的次数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个总成本会是以几何基数增长的,所以怎么可能不慎重呢?

其实这个也很好理解,在过去的三段式人生里面,我们一辈子的选择可能也就是那么寥寥几个,一个巴掌都能数得过来,如果你不小心做错了一个选择,比如说进入到一个自己不怎么喜欢的行业,虽然也很痛苦,但可能会想,哎呀,算了吧,大不了忍一忍,也别折腾了,反正过上个二三十年,这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可是在百岁人生里,这么漫长的一生,你还能忍吗,或者说,你还会忍吗?一旦选择出现问题,将会折磨你更长的时间,所以最后你可能必须要重新做出选择。

所以,作者认为,在未来人们的选择会更多,但并不等于每个选择都会更加随便,我们反而会更慎重和小心。从这个意义上看,在多段式人生里的我们反而活得更较真了,这种心态将会让我们未来的行为方式发生很多的变化,比如说最典型的一个,就是人类的婚恋延迟问题。其实,咱们国家北上广等大城市里面现在已经开始出现这个趋势,很多条件具有相当优势的人在择偶这件事上越来越较真,三十岁没结婚的可不在少数。其实不光是工作忙,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家在选择伴侣这件事上更谨慎了,宁缺毋滥,不想凑合。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类的婚恋时间只能是更加延迟,三四十岁不结婚就会非常非常正常,不能够再被称之为是剩男剩女。

选择越来越难,那该怎么去做选择呢?作者也给我们提了两个建议。一个是要经常性地放空自己,就是在漫长的一生里,不要急着一直埋头赶路,可以适当地停下来,轻松一下,就好像一场演出一定要留出几个中场休息时间。比如你可以结伴旅行,感受一下外面的世界,给生命留出空白,反而更容易看清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帮助你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第二个是一定要从现在开始重视个人无形资产的积累,就是你的个人信誉、口碑、人脉圈子、信息渠道等等这些。在百岁人生里,那些有形的资产,比如像车子、房子再值钱也终将贬值,而只有这些无形资产可以历久弥新,帮你消除选择时的信息不对称,为你带来更好的选项。比如,如果你的人脉圈子足够广,那么在每一次跳槽的时候就会为你带来更好的行业或职位信息,帮助你成功向下一个人生阶段过渡。再比如,如果你的个人信誉和口碑非常好,那别人给你介绍的恋爱对象就会更靠谱和优秀。

总结

第一、人类的寿命正在逐年递增,每个人都有可能活到一百岁,漫长人生该怎么过?

第二、传统的三段式人生消亡,多段式人生登场,我们要充分做好思想准备,适应更多选择和更多流动性的人生节奏。

第三、在多段式人生里选择虽然越来越多,但做选择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因此人们反而会活得更认真,做决定的时候越来越慎重小心。

第四、自我更新和善于接受新事物在未来将是每个人的首要生存技能,固步自封、害怕改变或者不愿意终身学习的人将被时代抛弃。

第五、在未来跨年龄的交往会越来越多,我们应该要具备必要的沟通能力,学会跟不同年龄的人打交道、交朋友。

第六、人工智能将会取代大量的人类劳动者,会导致很多产业的消亡,并会扩大城市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因此在选择职业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趋势。

作者的两个建议,一个是要给自己的生命留出空白,另一个是重视自己无形资产的积累和打理,这会帮助你做出更好的选择。

二、罗振宇:百岁人生下的5个挑战该如何应对?

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如约而至。有人感慨,有人激动,有人背起知识点,有人暗自立决心(比如我)。罗胖说,在过去的时间,战争、饥荒、癌症这些威胁人类寿命的东西一个接一个被掌控,我们这一代人大概率都能活过100岁,这催生了我们这一代人在百岁人生下的5个挑战。

问题一:老了能干什么?

活得长,有充分的时间,这是一个好消息,也会变成一个大问题,因为“我们都没有为这么长的时间做好准备”。按当前规定,男性60岁、女性55岁就到了退休年龄,如果真能活到100岁甚至120岁,60岁也就是刚刚步入中年,后面还有半辈子的时间如何度过?这个问题说出来,大概每个人都要思忖一会儿。毕竟,退休前为了工作、为了生活拼搏大半辈子,老了以后,到底该怎么活才不负自己,是个大命题。记得2018年重阳节,我们公司内部搞了一个小讨论:你打算未来如何养老?有人说老了要为梦想而活,有人说老了要做喜欢的事,但我迟迟没有发言,因为觉得只有一个路径的老年生活还是不够理想。虽然追求梦想够豪气,做喜欢的事够潇洒,可我也不想丢掉平日里懒懒晒晒太阳的小幸福,不想丢掉与同龄的老伙计们在一起的踏实感。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北大教授钱理群。2015年夏天,钱老毫不留恋地卖掉房子,只带着心爱的书本和老伴儿搬进了泰康位于北京的养老社区——泰康之家燕园,生活虽然低调,著作却出版不停。入住泰康养老社区半年后,钱老便出了新书《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至今已出版9本书。钱理群将高产归功于养老社区的规律生活。他总结说:第一解放了老伴儿,不必再长期照料二人生活,自己心安了,更有利于专心写作;第二,为自己找个理由离开很多日常琐事和对外应酬,更有利于专心写作; 第三是开始锻炼身体了,每天坚持散步40分钟,身体更棒了,更有利于专心写作。按照钱老的话说,燕园像是一个大花园,而且健身房、游泳池、图书馆、电影院一应俱全。他对此非常满意,因为在中国,像他这样能够整天坐着写东西、天天写东西的人其实非常少。“更好的是,老人们能在这里各得其所。”钱理群说,想要安静,就回房间里一个人静思写作;想要热闹,下楼就有一群老人可以谈天说地。泰康在过去11年的养老探索中总结出:老年人有七大养老需求都需要被满足,包括社交、运动、美食、文化、健康、财务管理和心灵归宿,而泰康养老社区全都符合。无怪乎钱老叹道:“这才是我心目中的安度晚年。”

问题二:从头开始学学问?

罗振宇还说了一个百岁人生下的新挑战是,职业的变化。新坐标决定了新人生。2018年有则新闻是这样的:因为一个收费站被裁撤,一个女员工哭诉说,“我都36岁了,除了收费,啥也不会。”而另一位100岁的老奶奶却说:“我特别后悔60岁的时候没有开始学小提琴,如果当时练了的话,现在已经有40年的演奏经验。”

罗胖说,这就是我们这代人的故事:60岁上大学,70岁学门手艺。“如果现在不开始,难道要等到100岁后悔吗?”这又让我想起了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专业研究养老问题的杨燕绥,自己母亲也住在泰康之家燕园。在这里,她的母亲正在从头开始学习钢琴,每天练习书法,并且读起了以前想读、却没时间读的书籍。根据泰康的调研显示,精神文化生活得不到满足,是老年幸福的一大阻碍。因此,泰康养老社区极其注重满足老人精神需求。

在泰康全国的养老社区里,根据居民兴趣爱好共开设了139门精品课程、组建了72个居民俱乐部,包括戏剧、桥牌、摄影等;而且在每年130多个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含双休日)会举行各种主题文艺活动;日常还有美食节、生日会、化妆舞会、趣味运动会等,让老人们不仅能够学习知识,还能结交朋友,每天充实而快乐。正所谓,种下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问题三:如何与孩子相处?

在百岁人生下,人们和孩子的关系也会变得不一样。按照过去的习惯,老一代总想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传递下去,不管是经验还是观念。人类祖祖辈辈就是这么过来的,代际传承是这个世界的基本价值纽带。但是当我们可以活到百岁人生时,代际传承变得有困难。比如,当你100岁,而孩子70岁时。罗胖说,到那时,我们有没有能力与子女像朋友一样相处,也会成为一个新问题。在泰康之家燕园里,笔者不止一次问过这里的老人同样的问题:您如何看待与子女的关系?得到的回答几乎都是一样的开明:儿女有儿女的生活,我们各自过好,就是互相支持。那什么叫过得好呢?一位把自己的妈妈、爸爸、婆婆、公公全送进了泰康之家燕园的美丽女性对我说:“在家里,我们做儿女的也会照顾老人,但一个是时间方面不能全身心投入,也不一定那么专业;另一个是玩不到一起、吃不到一起,因为老人们的身体原因在饮食上都有要求。到了燕园就什么都不用操心了,饮食各种各样,该吃什么吃什么;都是老人们在这里生活,大家更有融入感,不会孤单;养老社区还配有医院和医生,健康随时有保障,感觉很好。”我想,这便是罗胖口中所说的“小趋势”吧。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换,做出最适宜的养老选择,把握自己的小趋势,以引发好的趋势,带来好的改变,从而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让生命的旅程流光溢彩。而只有与老年时光携手灿烂,或许也才真正能称作——“时间的朋友”吧!

当天,罗振宇还讲到了百岁人生的另外2个挑战,包括如何重新定位婚姻,及如何看待挫折。总之,罗胖说,面对百岁人生,最困扰人们的其实不是那么长的时光怎么办,而是在漫长的时光里,我们必须调整人生选择的标准。当寿命那么长,人们做重要选择的标准会发生变化。我们选择不是眼下的利弊,而是更深远的追求。因为,“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只是开始的结束。”

三、畅游《百岁人生》

《百岁人生》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琳达.格拉顿和心理学家安德鲁.斯科特合著的一本书。这本书囊括了经济,心理,文化等方面的分析,向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能活到100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根据最新的数据表明,00后的年轻人寿命会有50%的概率超过100岁。在即将到来的长寿时代,如果我们现在仍旧延续陈旧的生活方式和理念,那么后半生也只能陷入空虚和懊悔。而这本书在警醒着人们,百岁人生会对我们的工作,教育,家庭格局,思考方式等带来巨变,而我们需要为之做好提前规划。正如作者所说:不要简单的把健康生活100年当成目标,而应该将百岁人生当成你的预期寿命下限。

01. 长寿时代降临

1840年开始,人类的寿命就在以平均每年大约三个月的速度递增。在建国初期的平均寿命还不到四十,而现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权威报告,截至2016年,中国早已突破了七十六岁,整整多了三十六年。在不久的将来,预计50%00后都将活过100岁。

长寿时代的降临有很多的原因。首先,近些年医疗水平提高,婴儿的死亡率大幅下降,老年慢性病的问题也逐步得到改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饥荒和营养不良不再是死亡的最大杀手。改善的卫生条件,先进的技术,都推动者长寿时代的加速到来。

02. 多段式人生的登场

作者将我们最常规的人生称为三段式人生,即读书,工作以及退休三个标准阶段。但是在长寿时代,三段式人生会逐渐消失,而多段式人生会逐渐替代。

首先,在长寿时代,国家养老金的负担会逐渐加剧,这也是很多城市已经开始面对的‘人口老龄化‘难题。近些年,全球的出生率下降,导致国家的税收减少,延迟退休年龄不是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养老的压力会转向个人的积蓄。 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日益提升,退休后对维持基本生活的金钱需求也会增加。同时,长寿时代的到来,会大大延长退休的时间,所以在工作阶段的财富积累会很难满足退休后20-30年所有需求。

另外,未来的工作行业格局也许会发生很大的变化。20世纪20年代,标准普尔500指数公司的平均寿命是67年,而2013年已经减少到15年,你所在的公司寿命很可能会远远小于你的寿命;行业也会发生巨变,曾经光鲜的制造行业已经被互联网的大军和洪流所淹没,将来的行业巨变可能会更加出乎人们的意料。面对可能的动荡,却还是坚持三段式的人生,只会带来无奈和恐慌。

作者预测多段式的人生最终会登场。教育,工作,休息不再有明显的年龄边界,而且可以穿插进行。每个人都可能经历工作几年后去充个电,然后重新回到职场,开始一段新领域的工作。所以教育会在将来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对各种新技能的需求也会增加。 而不同工作之间过渡,穿插了教育或者是一段时间的休息,也可以帮助人们调整好自己的精神,为下一个阶段积累活力。

03. 活在未来的竞争力-无形资产

面对长寿时代的到来,我们务必要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格局,来应对即将发生的变化。作者在书中强调了无形资产的重要性,这些无形资产的积累会为我们带来长久的竞争力,让你能够在多变的时代里,保持自己的一席之位。无形资产主要有三种,生产资产,活力资产,以及转型资产。

1 .生产资产

生产资产可以用来提高生产力,包括了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网络关系,以及好的声誉。 以学习能力为例,在长寿时代,人们要做好随时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随着AI技术的发展,作者预测将来会发生‘职场中空‘的现象,即中层难度的技术工作会逐渐被AI取代,高技能的工作者,也就是那些掌握最新技能的人,会越来越有社会竞争力,而对那些底层的服务业工作者,也会有更大的需求。我们不能指望用一个领域的知识活一辈子,一成不变,不思进取注定会被新时代所抛弃。

在可能被AI挑战的时代,人们要有意识的去积累那些机器无法替代的能力,比如说创造力,共情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软技能。这些技能往往是很难通过教科书本就可以获得的,所以学会在实践中获得真知以及精进,会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2. 活力资产

想象一下我们的人生会超过100年之久,而一辈子永远在做类似的事情,无聊可能会先让我们感到厌倦。活力资产能够使我们保持生活的热情。它包括健康的身体,亲情以及友情。他们才是构建百岁人生的基石。

在长寿时代,年龄不再是人生阶段的衡量基准,你可能在学校里认识50岁的中年人,也可能在职场上和相差20岁的人成为同事。你会有更多的机会遇见不同年龄层的人,跨越年龄的友谊将变成常态。这也要求我们有更好的沟通能力,卸下自己对年龄的有色眼镜,尊重每一个年龄层的朋友。

同时,女性会更加追求自己在职场上的成就,对配偶的决策也会变得更加慎重,结婚年纪和生育年龄都会有所推迟。但是女性也会成为重要的家庭收入来源,尤其在对方职业的转型期,能够为家庭提供一个稳定的过渡空间。而且在未来,四世同堂的可能性会非常之高,亲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可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