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司机真的是马路杀手吗?

 写乎 2020-09-14
作者:刘宏宇

似乎一直都有这样的论调,说女司机或称女性驾驶员,都是“马路杀手”。也有说她们是“停车场的灾难”。
总之,好像女人一模方向盘,就俩字儿——完蛋。
停车场里,的确可能女性驾驶员“纰漏”较多。但论起“马路杀手”,实在想说,女司机真的是挺冤枉。

(一)不可泛泛一概而论
如果能拿大数据说话,提取其中四组数据,不妨对比看看。
第一组:男女驾驶员的人数比例。
第二组:交通肇事者的男女比例。
第三组:严重交通肇事(杀手级)的男女比例。
第四组:严重交通肇事驾驶员重伤或死亡的男女比例。
相信,真的要是能看到比较靠谱的上述四组数据,应该会发现:

其一,即便抛开“基数”因素,总体来看,发生交通肇事的驾驶员,还是男性比例高一些。
其二,造成严重后果的驾驶肇事,无论从绝对值的人数上,还是从相对的比例上,还是男性驾驶员占据“主流”。
其三,交通肇事致肇事驾驶员重伤或死亡的情况,绝对人数上,仍是男性居多,但相对比例来讲,女性罹难概率会高一些。
假设上述三点均成立或接近成立,可以说,女司机并不能被泛泛地一概而论为“马路杀手”;非要从“杀手”的角度讲她们,到毋宁说她们更是“马路自杀手”。

个人认为,即便没有大数据支持,仅凭自身有限见闻,说女司机是马路杀手,也不那么客观。这种不那么客观的认定中,无疑,包含着至今仍顽固存留在群体(包括女性自身)意识形态当中的性别歧视。
事实上,很多女司机都是非常出色的驾驶员;更多的女司机是比男司机更稳妥、更追求安全的驾驶员。
我大舅妈就是女司机,专职的,几年前退休,退休前拿着一般感念中最高等级的驾照,开了一辈子车,什么车都开过,从没出过事故,人家年轻时候是越野摩托车运动员来的!

我早年在公司上班时候一位比我年轻十几岁的女同事,拿到驾照就买了车,买了车就开着上下班,我坐过她的车,亲眼看见她娴熟从容得一塌糊涂的驾驶。当时,我已经是至少五年驾龄的“老司机”了,看见她的动作和路面表现,觉得再开五年都未必赶得上。
我见识过的女驾驶员,无论是日理万机、一边开车还得一边挂着蓝牙处理工作的金领高管,还是初出茅庐、方向盘攥得死紧、浑身绷得硬邦邦的纤嫩新手,都没出过事故。至少,在我的体验和见闻中,没出过事故,包括在停车场——在停车场,如果她们觉得有困难,会知道求助。当然,是在事故发生之前。
所以说,马路杀手也好,停车场的灾难也罢,把帽子“无差别”扣到女司机头上,客观上,肯定偏颇。

(二)女性马路杀手的三大事故点
见诸于交通肇事、特别是严重肇事最多也是结果最惨烈的酒驾,发生在女司机身上的概率,远低于男司机,甚至,都可以说“接近零概率”。
说出来或许显得有点儿难以置信——女司机酒驾事故少到接近零,不完全是因为女性不怎么饮酒,也是因为,其实,敢饮酒的女性,通常酒量都不比男性小,甚至更能喝——人家跟您喝完酒,都违法开车,可能人家女士开得稳稳的,大老爷们儿的您,倒弄不好会……
撇开酒驾来看男女司机肇事、严重肇事的原因,男女司机各自有比较聚焦的不同的“事故点”。男性最主要三方面:逞能逞强、情绪失控、无视法规。相对应地,女司机出事故,更在于:车况路况含混、操作不当、防护不当。
啥叫“车况路况含混”呢?

简单说,就是对车辆性能、状况这些的了解和应对比较差,对道路(包括道路本身和道路上的交通状况)认知、判别不力。
操作不当,其实很大程度上,也关乎对于车辆和“路况”的含混;当然,也包括误操作。
确实,女司机发生误操作的情况会相对多一些。
比如:上路前调整好车内中后视镜和两侧后视镜。现实中,确实有大把女司机忘记,甚至都不怎么看后视镜,不管哪个。这样的话,就大概率会出现“没看见”的事故——发生剐蹭甚至撞了人,听见了声音还不知道出了什么状况。真不是故意的,真的是“没看见”!
再如:面临复杂、危险情况,慌乱间“踩错”,而且是“狠狠踩错”。那绝对是灾难性的!

防护不当又怎么说呢?
简单举例:就有那么一个视频,女司机因操作不当,面临跟大货车迎头相撞的险境,而她没有进行任何有效、可能有效、可能部分有效的自救措施,而是惊恐地尖叫,并且——天哪,双手捂脸(遮住眼睛)!
如果说,这个例子太极端,不妨说回最平常的——虽然,不系安全带的男司机比女司机多的多,可几乎所有不系安全带的男司机都“知道”自己没系安全带,甚至在酒驾状态下,也还是“知道”;但绝大多数女司机,会“忘记”自己没系安全带。
还有个通常只发生在女司机身上的“事故点”,也属于防护不当,就是高跟鞋——因为穿着高跟鞋,所以该“踩死”的时候踩不到位,甚至有鞋跟断裂、卡住空当,即便及时摆脱鞋子也还是踩不下去的情况。前面提到的两位厉害的女司机——我大舅妈和我公司里的年轻小姑娘,至少我是从没见她们穿过高跟鞋,无论什么时候。前者或许是因为职业司机的习惯;而后者则肯定是人家自己本身自觉不自觉养成的生活习惯。

(三)女司机事故多发的心理因由
上述女司机的三大事故点,还真的跟性别有关。
如前述及,高跟鞋,就是一个很有性别特征的事物——无论如何,少有、罕有,男子也穿那样的高跟鞋的情况,更别说穿着那样的高跟鞋开车了。
还有系不系安全带的问题——应该承认,安全带的斜拉模式,在最初设计的时候,确实对女性的感受有欠考虑;或许是因为那阵儿,女司机可能少之又少。但也应该说,系安全带的“不适”,是可以一定程度调节的。事实上,很多不系安全带的女生,更是觉得系了“勒脖子”。拜托,那是因为您身形比较低矮好嘛,调调座椅高度(大多数现在的家用车辆都能调),就可能解决啦!

同样,车里(驾驶座下方)预备一双容易穿脱的平底鞋,就解决了高跟鞋“性别特权”和驾驶安全之间的矛盾。
说说比备鞋、调座椅更难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女司机真正的驾车“软肋”——简单概括,无非两方面:心理因由,和,生理因由。
先说心理方面——
至少在我们国家的大多数地方,仍自觉不自觉地沿袭着一些传统观念,其中跟驾驶深切相关的,当数男孩和女孩的“教育区别”——男孩儿应该多运动,多跑跑多跳跳;女孩就不能那么“疯野”,得“静”、耐得住“静”。男孩儿最好长大学数理化;女孩学学文科就挺好。搬运重物、修理物件、更换灯泡这些事,是男人该做的;女人对应的是缝缝补补、下厨房、带孩子……这种教育理念,不管实施的过程和结果如何,都会跟男孩儿女孩儿留下深深的心理印记——很可能伴随或说“捆绑”他们整整一生的,心理认同。

具体到女性、成年女性,绝大多数都会认为:自己在运动方面是笨的、弱的,自己不懂也不需要去懂机械、电气,还有就是——在涉及到机械、电气的方方面面,例如驾驶汽车,自己天然就是笨的、弱的。
类似地,因为从小就被限制或说“心理限制”了“运动的自由”,大多数女性,即便自身先天运动协调性没问题甚或“很好”,可仍在运动方面缺乏信心和必要的尝试、训练,结果就是运动机能较差。
综合下来,心理因由,就会导致相当比例的女性,在驾驶汽车这件事上,相比男性,更大概率会出现对车况和路况认知含混、操作不当、防护不当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当然,这里说的是“主流”,不排除上面提到的我那位年轻女同事那样的协调性、自信心等都很硬核的情况;同样,娇生惯养、横草不动竖草不拿、过度呵护的男人,也不乏其例,甚至,某种意义上,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把汽车交给他们,也很危险!甚至,更危险!

(四)女司机事故多发的生理因由
心理因由之外,必须承认,作为女性,在驾驶这件事上,也存在生理“短板”。
生理短板,不包括上面提到的穿高跟鞋。主要是身体本身——
两性广义对比,女性的“空间感”,平均来讲,的确略低于男性,如同她们的“触感”普遍比男性更敏锐。空间感的薄弱甚至缺位,对于判定路况,是会有一些影响的。
还有个爆发力的问题。即便接受同样的运动训练,女性在肌肉爆发力方面,普遍弱于男性——驾车时遇到紧急情况,如果说“第一下”的“爆发式应对”,男女平分秋色,那么很可能,紧接着下一个刹那的“第二下”,女性就会稍慢、动作变形,甚至,做不出来。

简单举例:同样“踩错了”,男性抬脚的速度,平均值来讲,很可能快于女性。
还有个“专注度”问题——论起“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男性普遍比女性表现更强优势。但个人认为,这既是生理相关,也跟心理脱不开干系。
这些之外,更存在男性没有的生理期、妊娠等因素。生理期、妊娠、哺乳,不是简简单单的“局部情况”,而是会影响到女性机体的全部(包括脑)。这些特别的时候(肯定不是常态),到底对驾驶有多大影响,因人而异;可以比较明确的是,不少女司机,在这些特殊时候,都会自觉地远离方向盘。相信,有这样的自觉意识的女性朋友,成为马路杀手的概率,会是非常非常低的。换句话说,这类生理因素,在实际中,完全可以规避。

空间感、爆发力这些,说到底,生理上“绝对”的两性差异固然存在,但也不是无法弥补、改善。并且,随着车辆设置和道理管理越来越到位,越来越人性化,这些问题,必将以至于“正在”得到平衡、解决。
说到底,真正难解决的,还是心理因由。
但也不是没办法——现代社会,特别是发达的城市社会,男女地位、分工、能力点等等方面的差异,肯定是越来越小,社会心理越来越趋于“中性化”;此种趋势下,相信,男孩儿女孩儿的早期教育,也会适应性地改变。虽然可能比较难、比较慢,但肯定会改变、在改变,终将真正得到恰当的改变。
这改变中,很需要女性司机朋友和想要成为司机的女性朋友们,给予自己更多的信任和鼓励,并从男性群体中争取(主动争取)更多的信任和鼓励。
如是,必将有一天,马路杀手的帽子,会被女性朋友们甩到太平洋去。
当然,更由衷希望,不管男司机还是女司机,都不做马路杀手,都安安稳稳开着自己的爱车,大路朝天、快乐无边!

【作者简介】刘宏宇,常用笔名毛颖、荆泓。实力派小说家、资深编剧、北京作协会员,“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获奖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