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作文:抽丝剥茧,迸发张力

 老刘tdrhg 2020-05-23
高考作文:抽丝剥茧,迸发张力
抽丝剥茧,迸发张力

程振理

 说理是议论文的核心。说理能彰显作者的思辨力,使文章呈现出多元、分层、连贯的特点。说理的过程应具有层次性和透彻性,要条分缕析、抽丝剥茧,上下文形成一定的逻辑关联。一篇好的议论文,应层层说理,思维贯通,迸发张力,一气呵成。这就要求我们熟知一些基本的说理方式。

一、诠释概念,聚焦话题精准说理

诠释概念主要是界定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概念所指事物的特性,二是概念所指事物的类属。概念的外延即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性的事物的范围。诠释概念也就是作者对概念加以定义,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应始终统一,即不管别人怎么定义这个概念,我就是这么定义的,并且我始终在我自己定义的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当然这个定义要经得起读者推敲。

例如下面的学生习作片段:

何为自然?简单来说,小到一草一木,大到森林湖泊,皆可称为自然。而人“寄生”于自然之中,利用和反哺着自然。

走在路上,不断反问自己:“更爱走在一尘不染的马路上,还是愿意走在铺满落英的小道中?”我相信,绝大部分人皆会选择落英小道。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古代的文人,大都游历过山川,寄情于自然之中,早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清秋景色,再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之景。自然成了诗人的归宿。这仅仅是因为自然的美景吗?答案是否定的。人既生于自然,便在心中有着对自然的亲和力。试问,普天之下,谁不爱良辰美景?我们无法否认自己内心对自然的依恋,就像孩子不会忘却自己的母亲一般。

———苏州中学高二德阳丁唐《人与自然》

上述文字,以设问引发读者思考,继而对“自然”加以概念界定,这种界定是列举式的,因此浅显易懂。接着作者展开分析,纵横古今,引经据典,反复探问,深入剖析,一直紧扣前文对“自然”的定义,可谓语意贯通,有理有据。

诠释概念的方法除了直接定义外,还可以通过分析思辨让概念变得明确。如:

浅阅读时代,是阅读碎片化、浅俗化的时代,是传统书籍、知识与现代信息爆炸碰撞的时代,也是极力考验我们选择与固守的时代。(揭示不同角度的本质)浅俗化阅读指向的,一是对浅显的通俗流行文学的阅读取向;二是一种浅近思考、寻求易懂的阅读方式,同时也表现为对一些经典名著、深度作品的解读。(表现不同层次的外延)

还可以通过与易混淆概念对比加以阐释;或结合议论需要,从概念的性质、作用、方法等方面进行限制或阐释。

二、探析原因,抽丝剥茧深入说理

议论说理离不开对事物现象构成原因的探析,原因探析具有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特点,这样利于说理的深入与展开。原因探析要避免两种情况:

一是进行简单的价值判断,如“有利于个人发展”“是一个错误行为”。简单的价值判断只是给出自己的态度,并未阐明摆出这种态度的具体原因,也就是只停留在感性层面上判断,而未上升到理性层面来阐释。这样的原因探析是没有说服力的。

二是在结构上出现角度交叉,即内涵有所重合,也就是两到三点原因或两到三个分论点间存在内涵上的交集。无论是切分分论点还是从多角度阐述原因,我们都要注意同一话题下的不同角度应该立足同一逻辑层面。常见的辩证思维中,比如“内因与外因”“主观与客观”“宏观与微观”“偶然与必然”“一般与特殊”“充分与必要”“现象与本质”“益处与弊端”等,都可以作为逻辑划分的依据。

例如下面两段学生习作:

例一:

是什么导致我们的大脑被定式思维控制?显然,首先是“经验主义”作怪。(从现象层面阐释原因)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便是遵从父辈的教导,踩着前人的经验教训的脚印前进。(从教育角度阐释现象的表层原因)然而中国学者易被“经验主义”的定式思维牵着走更有其历史背景。(点明深层原因的存在)如今思维的封建残留更是过去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的产物。(从历史角度解释深层原因)

例二:

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拒绝平庸,让心为梦想跳动。一方面,甘于平庸会让人们沦为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工业品,机械而乏味。(从个体层面阐述原因,生活的角度)而当每个人都甘于平庸时,整个社会的发展也会因此变得迟缓。(从社会角度阐述原因,发展的角度)当然,平庸绝非平凡,我们可以平凡,但我们拒绝平庸。(辨析关键概念,阐明要点)

议论说理对原因的深入探析,往往会涉及社会、文化、历史、心理、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因此从写作积累的角度来说,我们在日常阅读中,应该对与我们现实生活相关的社会学、歷史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知识有所涉猎。

三、转换视角,多元透视立体说理

议论说理不宜角度单一或静态平面,只从正面议论或只从反面浅层单一说理,都是难以令读者信服的。适当转换说理视角,比如既要有正面的说理,也要有反面的驳论;既要有面上的概论,也要有点上的精论;既要有纵向的关联,也要有横向的比较;既要有表征的揭示,也要有深层的开掘;既要有顺向的推进,也要有逆向的辩证;既要有平面的阐释,也要有立体的思考;等等。立足多元视角,深入立体说理,才能以理服人。

例如下面这两段文字:

落叶,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秋天,树叶会凋落,覆盖土壤。落叶被分解者分解后为树的生长提供养料,实现了能量的多重利用。

然而,并不是每片落叶都能找到它的归宿。许多城市都有清扫落叶的规定,大部分落叶都进入了垃圾桶、垃圾车,又或者大堆大堆地积在街角,形成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人类固然可以改变生态系统演进的方向和速度,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我认为没有必要对落叶问题如此积极。从生物学上说,这破坏了自然规律;从美学上说,这破坏了美的景致;从效益上说,这费时费力,劳民伤财,何苦为之。

———苏州中学高二李由《落红之思》

上面的作文片段,先是正面表达落叶在生态系统中的良性归宿,接着指出在城市管理中不少落叶并没有抵达其应有的归宿,继而推论人类固然可以改变生态系统演进的方向和速度,但没有必要如此对待落叶,进而从生物学、美学、效益等多角度深入剖析利害,可谓正反结合、顺逆结合,多元透视,立体说理,令人信服。

同时,诸如“然而”“固然”“但”等關联词的运用,也成为说理视角与层次转换的语言标志,让议论说理的思路一目了然。在整篇议论文布局中,也可借助“究其原因”“话说回来”“退一步说”“纵然如此”等过渡性词语,以示说理视角的多元转换与立体推进。

四、图式表达,逻辑贯通形象说理

图式表达是着眼于议论说理的整体架构而言的。步步为营、抽丝剥茧地议论说理,上下文之间必然思维贯通、逻辑严密,呈现如树状图、鱼骨图、莲藕图等多种图式结构特点。这种图式,从思维学的角度看,就是“一种反复出现的、以一定格式排列的事物”,是“以特定方式组合的有规律的系统”,既可彰显议论说理的层次推进,也利于读者把握文章的整体架构。

例如关于“城市落叶扫不扫”这一话题的鱼骨图简洁版:

高考作文:抽丝剥茧,迸发张力
这个图式,围绕“落叶扫不扫”的话题,既分别探究了扫与不扫的原因和理由,又聚焦“为谁扫落叶”加以思辨,历史与现实、实用与浪漫,最终归结到“扫与不扫”都要本着民本思想,从而处理好“扫与不扫”的辩证关系。正如一位同学习作结尾所写:

全面清扫落叶不值得一味肯定,打造落叶景观也无法完全解决问题。如何调和两者之间的关系,放在宏观角度即如何使实用主义与浪漫主义相辅相成。而落实到实际行动,便是对管理者智慧的考验。既要落实落叶合理清扫,制定在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也要在城市环境建设、人地关系协调中注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

山行步步移,山形面面看。清扫落叶不一定是刻板,落叶变景观也不一定有全面优势。这两者的关系需要寻找一个平衡的基点。城市的美化与诗意氛围的形成是一门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包孕过去,启迪未来。过去即寻常的清扫,未来则是制度的创新、新元素的融入。过去与未来从来不是一对矛盾,而是沟通的桥梁,是产生美的两个不同侧面。秋叶的处理策略正应了荷尔德林的诗句: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苏州中学高二蒋佳慧《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在议论文实际写作中,图式架构主要用于构思谋篇。然而“磨刀不误砍柴工”,思维缜密而逻辑连贯的结构布局,为议论说理的展开、推进、收放、深入起到顶层设计的作用。基于图式表达的议论说理,更具层次感与逻辑性,更利于多元思辨与迸发张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