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从肝论治十法 1)肝气郁结型——疏肝解郁法——柴胡疏肝散 2)肝气横逆型——抑木降逆法——化肝煎 3)肝火上炎型——泄肝降逆法——泻青丸 4)肝火夹痰型——清肝化痰法——小陷胸汤。 5)肝风内动型——平肝潜阳息风法——天麻钩藤饮。 6)肝肾阴虚型——补肝益肾法——一贯煎 7)肝血不足型——滋补肝血,缓急止痛法——补肝汤。 8)气滞血瘀型——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法——复元活血汤。 9)肝寒血凝型——暖肝散寒、温通止痛法——暖肝煎。 10)肝脾(胃)不和型——调肝理脾(胃)法——逍遥散加味。 厥阴病辨证 二、气郁证 气郁胸胁及胀满, 手足不温腹痛寒。 泻泄下利脉细弦, 肝气郁结致病谈。 疏肝解郁调肝脾, 柴枳芍草四逆煎。 [注释] 气郁证的表现是胸胁胀满,手足不温,腹痛泻泄下利,脉弦细。以上诸症是肝气郁结所致。治则应疏肝解郁,方剂用柴枳芍草组成的四逆散。 [按语] 本证的临床表现是:手足不温,胸胁满闷或疼痛,泻利下重,脉弦细。 本证的病机是:由于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机不利,阳郁于里,不能达于四末,故见手足不温。厥阴之脉经气不利,故胸胁胀满疼痛。肝郁则疏泻失常,影响脾胃故腹痛或下利后下重,脉弦细是肝血不足之见证。 本证的治疗原则是:疏肝解郁,调和脾胃。 常用药物: 疏肝解郁:青皮、陈皮、柴胡、枳实、佛手、木香。 调和肝脾:陈皮、苍术、白术、当归、茯苓、扁豆。 本证的常用方剂是:四逆散加味:柴胡、芍药、枳实、甘草。 草决明合剂 【处方】 草决明根50g,磨盘草(全株)50g,马缨丹根50g,苦参(或丹参)5g,川连5g。 【功能主治】 麻风。 【用法用量】 上药加水过药面,煎2次,浓缩为100毫升。内服。 【摘录】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草金散 【处方】 烂大栀子3个,草乌头1个。 【制法】 上同藏于小瓶内,用泥固济烧,烟尽取出,研细。 【功能主治】 小儿吐逆。 【用法用量】 每服1字,生姜汁调下。 【摘录】 《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九蘥卫生》 小儿冷痢,或下青白,或下瘀黑,或如凝脂 草节丸 【处方】 乌头(炮裂,去皮脐)1钱,黄连(去须)1钱,吴茱萸(汤洗,焙炒)1钱,干姜(焙)1钱。 【制法】 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小儿冷痢,或下青白,或下瘀黑,或如凝脂。 【用法用量】 每服7丸,草节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古方补天真元气 夏是生长的旺季,然而,对于根基不稳的人来说,也将是元气耗散最凶猛的一季。 气血耗散在外,阳气荣散在体表,五脏空虚;夏天出汗过多,容易津液亏空。 心慌、气短、燥热、困乏,因为,这是易阴虚,也易阳虚的季节。 古人在暑夏,有一种补天真元气的方法——生脉散。 ①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 ②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虚数。 生脉散的配方:麦冬、人参、五味子。 麦冬 麦冬:利水生津,清心经的烦热,使阴血充盈; 人参 人参:大补元气,能直接补元气的也只有人参;(汗为心液,如出汗过多,也会大耗元气) 五味子 五味子:五行皆备,可补五脏。它还有一个功效,就是固涩收敛。夏天阳气向外,而五味子就能收敛精气,这样,补的气血不会流失。 生脉散最适合气阴两虚的人。 【生脉散】(单人份量)人参3-5克,麦冬9克,五味子4克。 加入清水煮,水开后改用小火煨5~10分钟即可。 生脉散的禁忌: 感冒引起的咳嗽、中暑时不可饮用。 舌苔厚腻的湿重体质不可饮用。易助湿。 孕期不可饮用。 灼口综合症 灼口综合症是一种黏膜病态损伤疾病,如果治疗不当或者不及时的治疗不仅会影响到患者的精神,让患者愤怒、憎恨、忧愁、悲伤、惊恐、焦虑、抑郁、痛苦等,还会引起心悸、手震、多汗、脸红、肢端发凉、麻木等危害。因此要及早的到正规的口腔黏膜科做详细的诊断和治疗。 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和西医辨病治疗,在充分发挥中医中药治疗灼口综合症优势的前提下,再结合现代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有效的物理治疗,利用中西医结合免疫平衡体系调整人体机能,善微循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与细胞组织再生、增强细胞免疫力,避免毒素与致病因子的发生与侵入,能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实现灼口综合症的有效治疗。 中医辨证施治治疗灼口综合症的原理:中医学很早就认识到机体自身免疫系统因素与灼口综合症的密切关系,心肝有热常患口疮。 《外台秘要》:口疮者,心肝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明代薛已在《口齿类要》中提到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个经传变所致,当分别而治之。说明上中下三焦虚实寒热都能引起灼口综合症,且各脏腑经络病变可以相互传变。 灼口对症处理 灼口症是一种并不少见的口腔疾病,过去通常被说成舌灼痛,也被称为口腔灼痛综合征。一小部分的人群患有该病,其中女性的数量大概是男性的7倍。绝经后女性患者占绝大多数,绝经期前女性也可能受到这个病的困扰。灼口综合征的症状有很多种,烧灼感也会出现在口腔内的任何一个部位,但是,对大多数病人来说,烧灼感一般位于舌尖和舌侧、舌背、上腭、唇内侧黏膜。病人可能会觉得有被热的食物烫过的感觉,可能出现酸、苦、或金属味觉。还会感到口干。灼口综合征的发病通常是渐进的,没有已知的促发因素或者行为。 灼口症治疗对症处理怎么做? 1对症处理:消除局部刺激因素,停用不适合的药物。积极治疗其它疾病以免牵连此症的痊愈。对有念珠菌亚临床感染者可采用中药溶液含漱,保持义齿卫生,无效可行抗真菌方法。一般情况下,都会发生在舌根部,舌尖和舌缘,所以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治疗。 2对症处理:疼痛明显者可用中药液局部涂布,但请专业医生指导才可使用。不能自己随便的使用药物,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要了解好病因是什么,才可以对症下药,对症治疗。由于发生的部位不同,所以治疗的方法也不同,一定要分清疼痛的部位,来选择最正确的方法。 3心理疏导:详尽的体征检查过程及耐心的解释能起到一定的心理安慰。按时复查能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在专科医生进行认知辅导及给予病情分析,让患者吃上一颗定心丸。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医生才可以用心的诊断,患者也可以安心的配合治疗,这样好的会比较快。 袪风壮骨洒 \u000B人老了,难免惹风惹湿,风湿会使人筋骨痹痛,绵绵不绝。以酒祛风,以药除湿已经是民间常用经验。 今天来学习一款祛风壮骨酒,酒方来源孙思邈的《千金方》。配方如下: 桑寄生30g 牛膝45g 独活25g 秦艽25g 杜仲40g 人参10g 当归35g 白酒1000ml\u000B\u000B 方中的杜仲、牛膝、桑寄生能补益肝肾,强筋壮骨。\u000B当归、人参能养血益气。\u000B秦艽能法湿宣痹止痛。\u000B此方适用腰膝发凉、麻木、酸软疼痛,腿足屈伸不利,痹着不仁,肝肾两亏,风寒湿痹。\u000B\u000B 药酒的制法: 1 将所有药材洗净后切碎; 2 放入纱布袋中,缝口; 3 放入酒中,浸泡30天; 4 将药渣取出,过滤备用。\u000B\u000B 【用法】每次10~30ml,每日1次(上午9~11点服用为佳,因为此时人体阳气最充足,有活力,药力易到达病位)。\u000B\u000B 据《千金方》记载,此药方有补养气血,益肝强肾,除祛风湿,止腰腿痛。用此方泡制饮用,可作改善风湿问题的一种辅助手法。 但是凡酒必气悍,是药必有偏胜,不宜沾酒及无症之人谨用。此酒虽好,切莫贪杯。 小儿洞泄不止 草节丸 【处方】 无食子1枚,肉豆蔻(去壳)1枚,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钱,黄连(去须,炒)1钱,干姜(炮)1钱,诃黎勒(炮,去核)1钱。 【制法】 上为末,汤浸蒸饼心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小儿洞泄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乳食前草节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草节汤 【处方】 胡黄连半两,绵姜1两(炮熟)。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小儿冷热不调下泻。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食前草节汤调下。 【摘录】 《卫生总微》卷十 草节散 【处方】 赤马粪中草节不拘多少(略沉,晒干)。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解酒毒。主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米饮调下。 【摘录】 《普济方》卷二五三 草灰散 【处方】 荔枝壳(微燎存性)、草纸(烧灰存性)、多年陈茅草(晒干)。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痘溃烂。 【用法用量】 掺于烂处,即收水结痂。 【摘录】 《梅氏验方新编》卷五 草还丹加减 【处方】 菟丝子15克,枸杞子15克,桑椹子15克,生地12克,赤芍12克,桑叶12克,丹皮10克,杭菊花10克,白芷6克。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滋肾乌发。血热内蕴,水不涵木,肝旺血燥,血热偏盛,毛发失养。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 李元文方 阴虚骨蒸 草还丹 【别名】 青蒿丸 【处方】 赤蒿1斗5升,童便3斗。 【制法】 文武火熬,约童便减至2斗,去蒿,再熬至1升,入猪胆7个,再熬数沸,用甘草末收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阴虚骨蒸。 【用法用量】 青蒿丸(《不居集》下集卷四)。 【摘录】 《医学纲目》卷五 鸡蛋+核桃叶(或枝条)治食道癌 采用真人真事案例(病情、详细配制)的方式发表: 河南省杞县张秀梓之妻、61岁、经省、地医院确诊为食道癌、曾服中药50余剂无效、打“华蟾素针”10盒不愈、又转郑州医院用“争先霉素”、‘环磷酰胺’、“冬凌草”、等药物治疗、结果越治越重、水米难进、枯瘦如柴、后经一单方特效方试治、竟获神效。 配方:鸡蛋两个(针刺数孔)、核桃叶(或枝条)一两。 用法:水煎煮、吃蛋喝药汤、服药30分钟后、喉中吐出粘痰(形如蛋清)约100毫升。连进两剂。 疗效:逐渐进食、现已吃胖、病症全无。 【中药佳方】治冠心病方 【配方】:党参(或太子参)18克,竹茹10克,法夏10克,云苓15克,橘红10克,枳壳6克,甘草5克,丹参18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益气祛痰以通心阳。主治冠心病。 【加减】:气阴两虚者合生脉散;血瘀胸痛甚者加田七末、豨莶草或失笑散;气虚甚者合用四君子汤或重用黄芪;血压高加草决明、代赭石、钩藤、牛膝;血脂高加山楂、布渣叶、草决明,首乌。 【民间妙方】治疗《毛囊炎》 2~3天即可治愈! 【主治】:毛囊炎。 【处方】:将牛黄解毒片研为细末,用蜂蜜将药末调成糊状。 【用法】:外涂局部,每日1~2次。 【疗效】:一般用药2~3天即可治愈。 治风顺气,调利三焦,明耳目,益真元,壮筋骨,驻容颜,保生延寿 草还丹 【处方】 仙茅1两,川羌活1两,防风(去头)1两,金毛狗脊(去毛)1两,紫花白术1两,茯苓(去皮)1两,干姜1两半,九节石菖蒲1两半,白丑1两半,威灵仙2钱,何首乌1两,苍术1两。 【制法】 上各要新好者,洗,择尽焙干,并生用,细杵为末,以白生砂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风顺气,调利三焦,明耳目,益真元,壮筋骨,驻容颜,保生延寿。主 【用法用量】 每服15-20丸,冷水送下,不嚼;妇人月候不通,红花酒送下。 【摘录】 《博济》卷一 泄泻无度,渐成休息痢,脏腑久冷 草还丹 【处方】 干姜1斤,甘草4两,草豆蔻5个,连皮大腹5个。 【制法】 上用水于铛内慢火煮1伏时,水尽添水,煮,切开看姜内无白,即住,候煮干,白姜薄切,焙干,次入大附子2两(炮)、白槟榔2两,次用酒酵子1升,焙干为末,和匀,以稠粟米粥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泄泻无度,渐成休息痢,脏腑久冷。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米饮送下,日3次。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三九引《神巧万全方》 上明眼目,中暖水脏,下补丹田,疏风顺气,乌髭发,调顺气血,肥健身体。主病愈后,气体不得复元 草还丹 【处方】 川椒4两(净),苍术(泔水浸3日)3两,小茴香(盐炒)3两,白茯苓2两,川乌(炮)1两,甘草2两。 【制法】 上为细末,加附子1两尤佳,却不用川乌,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上明眼目,中暖水脏,下补丹田,疏风顺气,乌髭发,调顺气血,肥健身体。主病愈后,气体不得复元。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空心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 《普济方》卷二二四 治疗遍身疼痛,手臂酸麻 【配方】:白芍30克熟地30克麦冬30克炒枣仁9克巴戟天9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补肾养心,滋肝舒筋。治肝肾不足,心阴亦虚,筋缩不伸,不能举步,遍身疼痛,手臂酸麻。 【疗效】:一剂筋少舒,四剂筋大舒,十剂疼痛、酸麻之症尽除。 除痰降火方 【组成】 柴胡9g,黄芩15g,半夏12g,青皮9g, 枳壳9g,竹茹9g,龙胆草9g,栀子9g, 制南星6g,天竺黄9g,石菖蒲9g,远志6g, 珍珠母30g(先煎),青礞石50g(先煎)。 【功效】除痰降火。 【适应证】主治失眠乱梦,头痛昏胀,烦躁易怒,渐转惊恐狂乱,不辨亲属,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可用于西医学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属痰火者。 【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辨证加减】心烦甚,加莲子心3g;失眠头痛甚,加礞石30g(先煎);重者每日上午服礞石滚痰丸10g;大便干结,加大黄15g。 治静脉曲张 【配方】:红花,生麻黄,白花蛇草,艾叶,透骨草,各等份。 【用法】:水煎泡脚,每天一次,时间在30分钟以上,水凉可以加热水,每天一副药,冬天可以两天换一副药。 【疗效】:淤青去得较快,也不痒了。现在脚脖子的青斑已褪去,也许是泡不到腿部,所以小腿静脉曲张不是太明显,患者可以自己想办法浸泡腿部,效果会更好,现在我一直在用,毕竟医院也没有好办法。 【献方人】:冯老师 治冠心病方 【配方】:党参(或太子参)18克,竹茹10克,法夏10克,云苓15克,橘红10克,枳壳6克,甘草5克,丹参18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益气祛痰以通心阳。主治冠心病。 【加减】:气阴两虚者合生脉散;血瘀胸痛甚者加田七末、豨莶草或失笑散;气虚甚者合用四君子汤或重用黄芪;血压高加草决明、代赭石、钩藤、牛膝;血脂高加山楂、布渣叶、草决明,首乌。 壮脾胃,进饮食,益精髓,补肾经,固元阳,轻腰脚,安五脏,通九窍,令人耳目聪明,悦颜容,乌须发,固牙齿,延年益寿,调摄元神 草还丹 【处方】 苍术4两(酒浸1两,醋浸1两,泔水浸1两,盐水浸1两,各1宿),胡芦巴1两(酒浸1宿),破故纸1两(酒浸1宿),覆盆子2钱(拣净),茴香1钱(新肥者),川楝子1两,木香半两(坚实者),山药(坚白者)3钱,穿山甲(酥炙者)3钱,地龙(去净土)3钱,茯苓(坚圆者)3钱,枸杞子3钱,牛膝3钱(酒浸1宿)。 【制法】 上晒干为细末,无灰酒糊为丸,如梧酮子大。 【功能主治】 壮脾胃,进饮食,益精髓,补肾经,固元阳,轻腰脚,安五脏,通九窍,令人耳目聪明,悦颜容,乌须发,固牙齿,延年益寿,调摄元神。主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温酒送下,盐汤亦可,干物压之,1日2次。空心服毕,须行100步,使药力行。 【摘录】 《瑞竹堂方》卷一引王国宝方 延年益寿,耐寒暑。主虚劳白浊 草还丹 【处方】 补骨脂、熟地黄、远志、地骨皮、牛膝、石菖蒲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延年益寿,耐寒暑。主虚劳白浊。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空心、日午温酒送下。盐汤、熟水亦可。服之100日,百病除;200百日,精髓满,视听倍常,神聪气爽,瘟疫不侵;服300日,步骤轻健,鬓须如漆,返老还童。 【摘录】 《永乐大典》卷—一六二○引《易简方》 失饥冒暑,及风热忧愁,使耳暴聋,或一耳塞,因咽气而开,咽已复塞,令人烦闷 草还丹 【处方】 乌头(去皮脐)4两,黑豆4两,盐1两。 【制法】 上用瓷瓶盛,坐水中,慢火煮令乌头透,取出细切,与黑豆同焙,为末,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失饥冒暑,及风热忧愁,使耳暴聋,或一耳塞,因咽气而开,咽已复塞,令人烦闷。 【用法用量】 每服15-2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 气血疏通调理胃痛 王女士, 女, 52岁, 胃痛反酸,身体怕冷,有时吃不对东西就反酸水 操作步骤 一,点按外气道口,重点疏通胃经,胃区发热,点按内气道口,重点疏通脾经(脾胃相表里)点按阴阳气道口(调节阴阳平衡) 二,点按增阳穴(提升阳气) 三,循环通道气道口。 四,内外侧远端(大腿大臂点,小腿小臂点)增加疗效。 五,胃经(胸十二椎)平行外循环通道的阳性反应点疏通。 六,引气,落脏肝脾肾。 诊疗效果 胃部舒服了,不痛了。 气血疏通调理肠炎 王女士, 女, 56 ,饭店老板娘 ,患者反应自己的肠道病症因前几日雨加雪,未来调理,又有些不舒服,本来还没有全愈,故又来调理 诊疗方案 操作步骤:将所有脚趾打开,脚踝松开,打开外气道口.内气道口.阴阳气道口,患者腹部有热感,腿部发热,点按增阳穴.循环通道气道口,远端,将肺与大肠经平行于外循环通道宽度的1/2进行疏通,引气,落肺肝脾肾。 诊疗效果 今天是第八次扎针调理,患者反应腹部不适症状缓解,大便成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