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军掷弹筒一发炮弹报销一个机枪阵地,为何到了太平洋就没用了?

 剧透历史 2020-05-23

二战期间,日军广泛使用一种武器,给抗日军民造成严重伤亡,那就是掷弹筒,实际上是超轻型迫击炮。

它具有轻便易携(可单兵携带)、构造简单、杀伤力强、造价低、发射准备时间短、能发射多种炮弹等特点。掷弹筒有专用的榴弹,除此之外还可以发射制式手榴弹和毒气弹。

掷弹筒使用起来也很方便,只需一个固定支架,架上炮筒,发射炮弹就可以。和其它笨重的迫击炮相比,灵活多了,是单兵武器中的佼佼者。

日军的掷弹筒口径都是50毫米以下,主要区别在于抛射筒长度,有两个型号:大正十年掷弹筒、89式掷弹筒。

大正十年掷弹筒只有2.6公斤,士兵单手就能拎起,射程175米,虽然可以弥补中型迫击炮和单兵手榴弹之间的火力空档,但射程太短,士兵无法在安全距离内使用,战损很大。另一个缺点是精确度不高。

89式掷弹筒是大正十年掷弹筒的改进版,精确度和射程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最大射程700米,有效射程500米,重量不超过3公斤,加上弹药大约是8公斤,也不算重,扛起来就能跑。很受日军的欢迎,一经研发就配备到各大部队。

战争初期,每个日军步兵小队约有50至70人,配备一个机枪小组(有两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小组(有两具掷弹筒)和两个步枪班,火力很猛。后期减为一个小队配一个掷弹筒再加一挺轻机枪,依然强于我军。

每个掷弹筒小组由一个发射手和一个弹药手组成,某些精锐部队还会增加一个弹药手,预防战斗减员,保证弹药充足。弹药手携带的弹药袋中装有8枚榴弹,并携带步枪保护发射手,发射手同样带8枚榴弹。也就是说一个标准两人掷弹筒小组有16枚炮弹。

配备的九一式榴弹仅重0.45千克,8个加在一起也不重,因而掷弹筒小组可以随步兵机动,甚至跟随步兵冲锋。能够及时支援一线步兵。

当时我军装备落后,机枪就是比较高端的武器。而89式掷弹筒是机枪阵地的克星,被称为“机枪杀手”。

一个有经验的老兵,操作这款89式掷弹筒一分钟可以发射二十发左右的炮弹。通常我方阵地的机枪一响,日军就用掷弹筒快速发射炮弹,为日军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持,短时间内就能报销一个机枪阵地。

使用普通榴弹时,机枪阵地已经扛不住了,日军还违反“日内瓦国际公约”,多次发射毒气弹,也就是生化武器。凇沪会战、武汉会战期间都大规模使用,给抗日军民带来极大的伤害。

后来抗日军队缴获掷弹筒,仿造出很多,用在日军身上,同样取得很大成效。

到了太平洋战场上,英美等联军的武器更为先进,日军的掷弹筒不再占据优势,但要说没用就太夸张了。事实上,美军对日军掷弹筒的评价挺高,说这是“二战日本陆军唯一值得评价的兵器”。

如果不是吃过日军掷弹筒的亏,美军不会这么评论。塞班岛战役中美军伤亡1万4千多人,佩里琉岛战役中伤亡8000多,其它岛屿争夺战、滩涂战中伤亡的也不少。

这种伤亡怎么来的?日军要是光靠三八式步枪和歪把子机枪,难以达成这种战果,掷弹筒肯定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美军的武器装备在当时是超一流的,日军根本比不了,坦克装甲、飞机大炮、航空母舰巡洋舰,应有尽有,数量很多质量很精。日军要是使用重型武器,很容易被定位,海陆空一番狂轰滥炸,移动困难的重型武器立刻就得报废。

但掷弹筒不同,日军扛起来就能跑,还不受地形限制,机动性很强。日军利用岛上丛林和山地的复杂地形,以及众多防空洞,时不时偷袭美军,掷弹筒发一轮,美军躺一地。

这种战术消弱了美军的武器优势,如果用上飞机坦克,那就正应了一句话“高射炮打蚊子”,声响很大,蚊子该跑还跑。

因而日军掷弹筒在太平洋战场上作用不小。但太平洋战争的局面,不是小小掷弹筒可以扭转的,而且美军的武器依然可以碾压日军。

瓜岛战役后,美军淘汰了M-1903春田5发栓动步枪,换上8发漏夹供弹的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以及部分M-1卡宾枪、M-1汤姆逊冲锋枪,美军、日军的步兵枪械火力就此拉开极大的距离。

再加上美军有舰炮火力支援,日军掷弹筒的作战时间被压缩得很短,难以从容瞄准,再也没当初的威力。

随着局势越来越明朗化,美军胜券在握,日军只能依托山洞和堡垒进行作战,主要使用平射武器,掷弹筒这种曲射武器,就真的没用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