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血化瘀第一方——血府逐瘀汤

 dllschangqing 2020-05-23

导读

血府逐瘀汤是治疗血瘀的名方,它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

柴胡一钱,芍药二钱,枳壳二钱,甘草一钱,桃仁四钱,红花三钱,当归三钱,川芎一钱半,生地三钱,桔梗一钱半,牛膝三钱。

看一下血府逐瘀汤药物组成,第一排就是桃红四物汤,可以活血养血;第二排是个四逆散,调节一身的气机,桔梗上行,牛膝下行。全方共11味药,气血兼顾,升降有序。

· 方药由来 ·

王清任是中国医学史上一位具有革新精神的医家,在古代是少有的对解剖十分重视的医家。

他原先是个武庠生,纳粟得到个千总的职衔,本想在官场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但他为人刚直磊落,凡事主持正义,不屑于官场左右逢源之术,曾反对官绅以“官桥官渡”为名勒索乡里,因提出“善桥善渡”而入讼;后又因讥讽县衙而受到迫害,最后只好流落他乡行医。但有此秉性品格,却于后来影响其在医学上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封建礼教极为严重的时代,能够不畏惧打击与讽刺,大胆前往坟地刑场观验人体脏器,对前人的错误论断提出纠正意见,著有《医林改错》一书,在书中又创活血化瘀理论并拟出许多新方,于临床上颇有奇效。王清任这种学术独立、大胆革新的精神至今仍令后人所敬仰。

血府逐瘀汤”即是出自于《医林改错》,是王清任用治于“胸中血府血瘀之证”的,是他所创活血祛瘀方剂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首。

 “血府”,最早见于《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夫脉者,血之府也。”但王氏所谓的血府,却与此不同。王清任说:“血府即人胸下膈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前长与心口凹处齐,从两胁至腰上,顺长如坡,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又曰:“膈膜以上,满腔皆血,故名曰血府”。

虽然,王清任把胸腔当作生理性的“存血”之所,这与实际解剖是不相一致的,但不能依此否定王清任“血府”概念是错误的。王氏所谓的“血府”是一个特定的概念,要比《内经》所指的“血府“含义要广,因为他不是专指某一特定的生理性器官,而是泛指包括胸腔在内的心、肺、血脉的功能。这样,他根据瘀血部位的不同,予以不同治法,就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医林改错》记载:“立通窍活血汤,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之症;立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

一是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二是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又无伤阴之弊;三为升降兼顾,既能升达清阳, 又可降泄下行,使气血和调。所以血府逐瘀汤最大的特点就是化瘀而不伤血、解郁而不耗气。

· 方药组成 ·

药物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川芎,桔梗,牛膝,甘草。

制法水煎服。

功能主治胸中瘀血。胸痛,头疼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或心悸失眠,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黯或两目暗黑,舌黯红或有淤斑,脉涩或弦紧。

用法用量当归10g,生地10g,桃仁15g,红花5g,枳壳10g,赤芍10g,柴胡10g,川芎10g,桔梗5g,牛膝10g,甘草5g。

方义从方剂的一般构成原则——“主病”者为之君、“量重”者为之君来推断。

本方当是以桃仁、红花共为君药,一上一下,逐瘀活血,通行全身,相得益彰。

臣药以活血化瘀之品,如赤芍、川芎、当归、牛膝等,助君药以逐瘀;行气解郁之辈柴胡、枳壳等,助君药以宣畅气血。君臣相伍,则气行血畅,瘀除病退。

柴胡兼为佐药,伍桔梗以行气宽胸,载药于上,引诸药趋向胸中“血府”;牛膝亦兼为佐药,性善趋下,能引瘀血下行,使邪气有外解之路;生地清热、滋阴气养血,既可解瘀血久留所生之“瘀热”、“伏阳”,兼能收化瘀而不伤血的固本作用。

甘草为使,调和诸药,使攻逐不致过猛,瘀化正气无伤。

· 日常应用 ·

其一,胸部及膈膜以上血瘀病证。

如由瘀血阻滞所引起的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食自胸后下以及头痛、饮水即呛等病证。

其二,心神疾患。

如心里热、憋闷、急躁、心慌、肝气病等证。

其三,夜间发生或与夜晚有关的疾患。

如夜睡梦多、不眠、夜不安、小儿夜啼、晚发一阵热、盗汗等证。

其四,气逆诸证。

如干呕、呃逆等。

盛龙中医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