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文解字》第312课:细说“衞(卫)”字

 青木森森 2020-05-23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讲“行”部的最后四个汉字:衎、(行+言)、(行+率)、衞。这四个汉字,只有衞字在现代汉语简化为“卫”,“卫”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因此,今天的重点汉字是“衞”,(注意,不是“衛”,《说文解字》没有“衛”字)。四个字的详情如下(标题中关于楚腰卫鬓的解析请直接看本文最后一条):

1、衎。读音有两个:

(一)kàn。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衎,行喜貌。从行,干声。”形声字。本义是和乐,愉快。《尔雅·释诂上》:“衎,乐也。”比如《诗·小雅·南有嘉鱼》:“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毛传:“衎,乐也。”主人有好酒,宴会宾客乐无比。

《说文解字》第312课:细说“衞(卫)”字

(嘉宾式燕以衎)

本义之外,衎还有其他用法:

(1)安定。《方言》卷十三:“衎,定也。”郭璞注:“衎然,安定貌。”

(2)和适自得貌。《礼记·檀弓上》:“居处言语饮食衎尔。”郑玄注:“衎尔,自得貌。”

此外,衎还用作姓氏,《万姓统谱》有载。

(二)kǎn。这个读音出自《广韵》,两个用法:(1)诚信;刚直。(2)舒缓从容貌。

衎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312课:细说“衞(卫)”字

(衎字的小篆写法)

2、(行+言)(字形描述,外边一个行,里边一个言。)读xuà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行且卖也。从行,从言。”会意字,很好理解,一边走,一边叫卖,本义是沿街叫卖。但《说文》又说:“或从玄。”就是说,它还有一种写法是“衒”,现代汉语还有这种写法,是形声字,同“炫”。

《说文解字》第312课:细说“衞(卫)”字

(沿街叫卖)

因为“衒”字更常用,显示也正常,下文我们写作衒。

衒的本义是沿街叫卖,《六书故·人九》:“衒,行呼卖也。”比如《楚辞·天问》:“妖夫曳街,何号于市?”(收养褒姒的)怪夫妇一搭一档,他们在市场叫卖什么名堂?又比如苏轼《种茶》:“千团输太官,百饼衒私斗。”也用这个意思。

本义之外,衒还有其他用法,比如:

(1)古谓女子不经煤灼而与女子交往。《广韵·霰韵》:“衒,自媒。”《战国策·燕策一》:“舍媒而自衒。”就是这个用法。

(2)炫耀。比如柳宗元《梓人传》:“不衒能,不矜名。”即用此义。这是现代汉语中的“炫”字的意义,衒字全部通用。

(3)还同“袨”。华丽之服,盛装。比如《契丹国志·圣宗纪》:“继忠素炫仪服,契丹识之。”这是本义的引申义用法。

《说文解字》第312课:细说“衞(卫)”字

(华丽之服)

(行+言)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312课:细说“衞(卫)”字

(行+言)字的小篆写法

3、(行+率)。(字形描述:外边一个行,里边一个率。)读shuài《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行+率),将(行+率)也。从行,率声。”形声字。本义是率领,带领。邵瑛《群经正字》:“古(行+率)、率多通用,经传尝有之,是率即(行+率)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将,如鸟将雏之将;(行+率),今之率字。”元代周伯琦《六书正伪》卷三:“(行+率),将(行+率)也,统也。”(行+率),就是今天的“率”字。

《说文解字》第312课:细说“衞(卫)”字

(大鸟将小鸟)

这个字现代汉语写作“率”,意思完全相通。

(行+率)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312课:细说“衞(卫)”字

(行+率)字的小篆写法

4、衞(卫)。读wèi。《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衞,宿衞也。从韋、从帀,从行。行,列衞也。”商承祚《十二家吉金图录》:“罗叔蕴师谓众足绕口,有守衞意。”《说文解字》许慎认为衞是会意字。商承祚这里的众足绕口来自于甲骨文,看文字字形演变史:

《说文解字》第312课:细说“衞(卫)”字

(衞字的字形演变)

对,在甲骨文里,衞字的字形就是四足环绕城邑之形,也有省去两边之足而从行,或省去两边之足而从行,或将表示城邑的“口”改成“方”等。

《说文解字》第312课:细说“衞(卫)”字

(古代城邑)

在城邑的四周站上人,就是为了护卫城邑。

金文出现下部增加“止”的字形,或变成“巾”状,到《说文解字》开始写作“衞”,是结合从口与“巾”两种形体。又将“巾”移至下部,变形作“帀”。至隶变时,帀上的一横或有省去,口下的止也或有省去。衞、衛两种字形一直并行发展,但《说文解字》有衞,无衛。现代汉语“衞”简化为“卫”。它的繁体,则两种写法都可以,但《篇海类编·人事类·行部》称“‘衞’,俗作‘衛’。”也就是说,衞,才是卫的正体繁写。

衞的本义是守卫;防护。《玉篇·行部》:“衞,护也。”《易·大畜》:“日闲舆衞。”不断熟练车马防卫的技能。又比如《国语·齐语》:“以衞诸夏之地。”这里的衞也用本义。当时,中原地区叫诸夏,诸夏之外是蛮、夷、狄、戎,这里就是守卫诸夏之地。也指任守御防护之职者。比如:门卫;侍卫。比如《左传·文公七年》:“文公之入也无衞。”即晋文公回国的时候没有卫士。晋文公重耳长期逃亡,跟随者不多。

《说文解字》第312课:细说“衞(卫)”字

(重耳回国)

本义之外,衞还有其他用法,举常用的说说:

(1)谋求。《国语·鲁语下》:“楚人将以叔孙穆子为戮。晋乐王鲋求货于穆子,曰:‘吾为子请于楚。’穆子不予。梁其踁谓穆子曰:‘有货,以衞身也。出货而可以免,子何爱焉?’”韦照注称:“衞,营也。”营,就是谋求。

(2)边陲;边远的地方。《尔雅·释诂下》:“衞,垂也。”《周礼·春宫·巾车》:“以封四衞。”郑玄注:“四衞,四方诸侯守衞者,蛮服以内。”其实就是与蛮服地区接壤的地方,叫边陲。

《说文解字》第312课:细说“衞(卫)”字

(春秋时期诸夏的边陲)

(3)箭杆上的羽毛。《释名·释兵》:“(矢)其旁曰羽,如鸟羽也。鸟须羽而飞,矢须羽而前也。齐人曰衞,所以道衞矢也。”箭有了尾部的羽毛,可以使箭飞行的更加稳定。

《说文解字》第312课:细说“衞(卫)”字

(箭杆上的羽毛)

(4)中医名词。“衞气”的简称。《灵枢经·营衞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衞,营在脉中,衞在脉外。”又《素问·痹论》:“衞者,水谷之悍气也。”

(5)肢体。《吕氏春秋·审时》:“是故得时之稼,其臭香,其味甘,其气章,百日食之,耳目聪明,心意睿智,四衞变强,凶气不入,身无苛殃。”高诱注:“四衞,四枝也。”

(6)古代九服之一;也指五服之一。《国语·周语上》:“邦外侯服,侯衞宾服。”在中国的古代,国际关系的远近,《周礼:夏官司马》记载的“九服”是:“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日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日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日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日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日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如图:

《说文解字》第312课:细说“衞(卫)”字

(周礼的九服)

但实际上,在国际关系中,九服又不单指地理上的距离,也指关系上的亲疏。

(7)驴的别称。唐代李匡乂《资暇集》卷下:“代呼驴为衞,于文字未见,今衞地出驴,义在斯呼?或说以其有冑有槽,譬如诸衞有冑曹也,因目为衞。”其实驴子被称为衞,原因很多,比如,卫地产驴,所以称驴为衞;比如驴子的样子像卫士(都有胄,驴子头部像卫士的胄),所以称衞;又比如卫灵公或卫阶喜欢驴,所以称驴为衞。

《说文解字》第312课:细说“衞(卫)”字

(驴子)

(8)明代军队屯田驻防编制名。一般均冠以所在驻地之名,后相沿成地名。比如威海卫。《明史·兵制》:“明以武功定天下,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衞、所。外统之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

《说文解字》第312课:细说“衞(卫)”字

(威海卫)

(9)清代户口编制名。以三千户为一卫。

(10)周朝国名。周武五少弟康叔初封于康,后封于殷,故墟朝歌(现在的河南淇县),是为卫。卫国的辖地在现在的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

《说文解字》第312课:细说“衞(卫)”字

(春秋时的卫国)

(11)水名。源出河北省灵寿县东北,南流至县东南,入滹沱河。

(12)西藏的一部分。西藏旧分阿里、藏(后藏)、卫(前藏)和康四部。

(13)用于成语“楚腰卫鬓”,专指美女的头发。据《太平御览》卷三七三引《史记》:“卫皇后字子夫,与武帝侍衣得幸。头解,上见其发鬓,悦之,因立为后。”按:今本《史记》无此文。后因以“卫鬓”称女子秀丽的鬓发。唐李贺《洛姝真珠》诗:“市南曲陌无秋凉,楚腰卫鬓四时芳。”楚灵王好细腰,于是楚地女子以腰细为美,后泛称女子的细腰为“楚腰”。歌伎卫子夫的鬓发很美,因此,汉武帝宠幸了她,并且最终立为皇后。后来,卫鬓用来指美女的秀发。

《说文解字》第312课:细说“衞(卫)”字

(影视剧中的卫子夫)

此外,“衞(卫)”还是姓氏。《广韵》有载,比如上面说的卫子夫,又比如教王羲之书法的,有个卫夫人。

衞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312课:细说“衞(卫)”字

(衞字的小篆写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