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北宋开国宰相赵普曾言半部《论语》可治天下,本号这几年在重新整理以前的《论语》注解时发现,治理天下用半部《论语》已是杀鸡用牛刀了,若得《论语》半章之义即可振兴中国!到底哪 【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雅兰读经】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道,治也;导也。 千乘之国 《礼记》:“封周公于曲阜,地 方七百里, 革车千乘者。革车千乘,自百里言之, 地方七百里兼附庸言之 。” 由此可知,能出兵车千乘,应是当时方圆百里以上的大国。 能否敬事而信是影响国运的大问题 何谓敬事而信? 在《易·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人君或在上位者,举事不敬慎则法度不行,法度不行则不能立信 于民。 故,我们文化的源头《易经》用古代最常见的祭祀场景来给后人演示何谓“敬事而信”。春秋战国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可看作是“敬事而信”的另一种范式。 “敬事而信”在《管子》言,就是人君及在位者为政以德,不仅积极尚行礼、义、廉、耻之国之四维(上行此四维,则六亲各得其所);还能依时节祗山川,敬宗庙,恭祖旧,明鬼神。 不明鬼神,则民不顺;不依时节祭祀山川,则人君威令不闻;不敬宗庙,不恭祖旧,则民孝悌不行。孝悌,乃为人之本。这,又回到第二则的本末之辩。 其实,“敬事而信”和《论语》后面篇章要论及到的孔门核心理念“忠恕之道”本属一体两面。所以,能否“敬事而信”不仅事关一个的人格品性问题,还是一个人,一个儒家君子能否实现个人理念,能否完成世间职责的最低保证。 “敬事而信”在《论语·为政》,则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算是剧透。 “敬事而信”在当代,则进化为——代表党和政府形象的国家权力机关及相关部门从业人员,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严格自律,坚守党性,坚守做人底线,爱国、爱党、爱岗敬业,履行岗位职责,以捍卫宪法,捍卫公道和正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使命。 自古以来,一切生活、政治腐败,无不是从玩忽职守,不履行岗位职责,不严格自律,不坚守法度原则造成的。 举国上下在位者,若能做到“敬事而信”这一条标准,则人人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人人恪尽职守,就是实现了自古贤人圣王一直倡导的天下为公!——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天下为公,则大道之行!……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天下大同之时,整个社会的秩序井然,人人像天上的星斗一样,自由自在的活着…… 那时的中国,就是天道在世间的完美范式!中国,不想再次振兴都难!因为,中国,就是振兴本身!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简单说,“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即人人皆知的“不劳民伤财”。 节用,人君或在上位者在公共财政开支方面不好大喜功,节俭有效不奢侈谓之节用。 时,指的是农闲时节。 使民以时, 指的是人君或在上位者不得已征用民工时,应在每年的农闲时节,以不妨碍农业生产为原则。 不“使民以时”,专门在农忙时节征用民工,会直接导致农业歉收甚至绝产。在古代中国,百姓无粮,离天下大乱也就不远了。所以自古以来的人君,只要不是昏君,就会全力维护农业生产的安全进行。“使民以时”也就成为了古代为人君者的一项基本认知。 “使民以时、节用”皆始于“敬事”和“爱人”。 人君或在上位者,在公共财政开支方面不玩面子工程,不好大喜功,“花钱花到刀刃上”,节俭有效,不奢侈就是真的做到了节用。节用则不伤财,不伤财则不至于害民, 国以民为本,能节用使民以时者必能爱人。 《诗》曰: 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千禄百福,子孙千亿。穆穆皇皇,宜君宜王。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威仪抑抑,德音秩秩。无怨无恶,率由群匹。受福无疆,四方之纲。 之纲之纪,燕及朋友。百辟卿士,媚于天子。不解于位,民之攸塈xì。 当一个儒家学者在处理一个大国的各种社会实务中,若是做不到“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说明暂时还不能胜任世间职责。按照《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所提供的明确的“进德修业”范式,这就又需要重新回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阶段进修。 读完《学而》及整部《论语》,有余力读者君就会发现,一个真正有教养的儒者,他的“进德修业”功课是循环往复贯穿一生进行的。所以,下一则又回到了《学而》第二的本末之辩——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白话一下】 孔子说:“ 当处理一个大国的各种政策方针时,领导人应举事敬慎,施令及时,身先于事,恪尽职守;在公共开支方面要注意维护绝大多数人的福利,不好大喜功,花钱要花到刀刃上,节俭有效不奢侈;不得已征用民工时,应在每年的农闲时节进行,以不妨碍农业生产为原则。——节选于《雅兰读经》系列之《论语·学而第五章》 计2097字 传承经典 传播美与安宁 尽在雅兰在世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