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罕见病遇上妊娠之生死时速(神经纤维瘤1型)

 明月美誉馆 2020-05-24

(所有的故事都有个起因,如同一本书通常需要一个序,交响乐需要一个序曲。)

师妹被派去一家县医院产科扶贫,不时会发来一些感慨:尽管在二甲医院,但每天都在处理高危妊娠,如履薄冰。

我鼓励师妹,医疗条件差,病人需求大的地方,才是才华与能力安放之地。 

几天前,师妹发来求助:

 
   
 

和师妹沟通后,了解到师妹主要担心胎儿严重生长受限是否有潜在的胎儿异常。

梳理一下,对该病例的初步印象如下:

1.    孕妇可能有神经纤维瘤病,是否有家族史不详;

2.    两次中孕期死胎史;

3.   目前孕妇血压高,蛋白尿,考虑先兆子痫前期;

4.   胎儿生长受限:胎儿本身异常?孕妇疾病导致?胎盘功能导致?

(病人出现了)
几天后病人出现在我的诊室,孕妇身高1.50米(矮),孕前体重65kg,全身皮肤布满直径0.5-1.0cm的纤维瘤突起,腹部和背部可见多个直径2-3cm牛奶咖啡斑,血压135/85mmHg。


询问家族史,绘制家系图如下:

孕妇对答基本切题,但理解力似乎略差,需要反复询问。
 
录入基本信息:

超声生物测量:

超声多普勒:

输入孕期所有超声测量值后生长曲线:

超声诊断思路:

1、FGR是明确的,无论使用Hadlock或NICHD体重charts,胎儿估计体重均小于1百分位;
2、胎儿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3、值得一提的是,胎盘体积小,34周的胎盘,直径仅12cm左右;
4、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频谱尚正常,但大脑中动脉PI值略低(血流再分布);
5、子宫动脉PI值增高伴切迹(需警惕胎盘早剥)。

  
  子宫动脉平均PI值
  
 

遗传咨询思路:

1、从病史和家族史看,孕妇患NF1的概率很大,尽管缺乏其他辅助检查支持,NF1合并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增高,妊娠合并先兆子痫风险增高,加之孕妇既往两次胎死宫内及胎盘早剥,考虑胎儿生长受限为母亲高血压及胎盘功能不足导致,这很可能是疾病的一条主线;

2、回顾产检资料,胎儿早孕NT正常,NIPT plus正常,排畸超声未见结构异常,因此考虑胎儿生长受限大概率不是胎儿自身因素导致。 

3、此外,如果孕妇确诊神经纤维瘤1,胎儿遗传NF的概率50%。


就诊约1小时,写了咨询意见如下:

 咨询意见

孕妇自诉有“纤维瘤”病史,自儿童时期皮肤上开始出现纤维瘤,数量逐渐增多,孕妇母亲及同母异父的姐姐有类似病史,母亲在孕妇小时候去世,病因说不清楚。孕妇同母异父哥哥无类似病史,姐姐的女儿没有症状。孕妇此前有两次5-6个月胎死宫内病史,其中一次伴胎盘早剥。

今日查体:孕妇全身及面部布满直径0.5-1.0cm大小的瘤样突起,可见直径2-3cm的牛奶咖啡斑6个以上,根据家族史及体征,考虑神经纤维瘤1型的可能性大。

由于孕妇近期血压145/90mmHg,蛋白尿3+,胎儿孕周明确,从中孕期开始出现胎儿生长放缓,今天超声测量胎儿头围-3.2SD,腹围2.7SD,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尚正常,但双侧子宫动脉PI值增高伴切迹,胎盘小,孕妇NIPT plus未见异常,考虑胎儿生长受限为胎盘功能导致。同时告诉孕妇,神经纤维瘤遗传概率50%。目前的孕周和病情不适合入侵性产前诊断可能。

建议尽快住院治疗,按子痫前期高危妊娠监护,适时分娩。


就诊的最后十分钟,基本上在交待孕妇必须当天下午住院,近期要分娩。

我以祥林嫂般反复迭代递进地劝说,妈妈高血压会恶化,胎盘供应不够宝宝会缺氧死掉,出现胎盘早剥还会危及大人小孩的生命。宝宝能熬到近34周已经不容易。

看样子她懂了,但孕妇最后称要与丈夫商量住哪家医院。 

(病人不听话)
两天后,我打电话给孕妇,惊讶地发现她还在家里。我一阵急火攻心,为那般?
对方说,我要回家收拾住院的东西和宝宝的衣服。(这需要两天吗?)
好吧!麻烦您现在出发来广州住院,在哪家医院没关系(whatever,拜托)。
哦哦,好的……对方说。 

(生死时速)
次日中午,师妹来微信,孕妇在家半夜头痛、肢体麻木,自测血压189/105mmHg,打120送县医院,给予降压及硫酸镁处理后略好转,头颅CT显示:枕部双侧多发结节病灶,最大1.7cm(符合神经纤维瘤NF1)。

 孕妇家属要求送广州。县医院联系广州医院后得知需要孕妇核酸检测结果。 

等待核酸过程中孕妇出现呕吐,剧烈头痛。师妹微信说,等不及了,我现在给她剖宫产。 

妊娠结局:剖宫产一女婴,1400g,评分尚好,转新生儿科无创呼吸机治疗;胎盘2/3剥离,出血500ml,术后孕妇生命体征尚平稳。 

为师妹的果断和担当点个赞。 

算是喜大普奔,容Dr. Yang牛饮一杯红茶压惊!


神经纤维瘤病1型


5月17日是国际神经纤维瘤日,是一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截至2015年,美国至少有10万人,英国约有1.5万人被诊断为NF。

分类

神经纤维瘤病在临床和遗传学上有3种主要不同类型:
·      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最常见
·      2型神经纤维瘤病(NF2)
·      施万细胞瘤病


NF1型的临床表现

NF1又称von Recklinghausen病,是较为常见的显性遗传病,发病率约为1/3000-1/2600。约1/2的病例为家族性(遗传性);其余则是新生(散发)突变的结果。新生突变主要发生在父系染色体中,新发NF1的可能性随母体受孕时父亲年龄较大而增加。

NF1的标志性特征是多发咖啡牛奶斑和相关皮肤神经纤维瘤。

(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常见临床症状还有腋窝和/或腹股沟雀斑、Lisch结节(虹膜错构瘤),脊柱侧凸(脊椎弯曲),学习障碍、视觉障碍、精神障碍等。NF-1受影响的个体患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比率也比一般人群高得多。

NF-1是一种年龄特异性疾病:大多数NF-1在婴儿期就有表现,但还有许多NF-1的症状随年龄增长和体内激素的改变而逐渐出现。

NF-1的严重程度差异很大,对于是什么导致有的人严重,有的人不那么严重,人们知之甚少。即使在同一个家庭中(因为父母有50%的几率将疾病传给后代),严重程度也会有很大的差异。然而,60%的NF-1患者病情较轻,很少出现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的症状。20%的NF-1患者有中度症状,另外20%的患者会有严重的症状,这些症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即使在严重病例中,症状也很少危及生命。


NF1的诊断

NF1的诊断基于存在特征性临床表现。不需要进行基因检测来做出诊断,但对于不满足诊断标准或仅显示咖啡牛奶斑及腋窝雀斑的儿童,基因检测可有助于证实诊断。

诊断标准 :美国NIH共识会议1987年制定并于1997年更新的诊断标准是基于NF1的特异性临床表现。

根据这些标准,要做出NF1的诊断,必须满足以下至少2条临床特征:

  • 6个或以上咖啡牛奶斑,在青春期前直径大于5mm或在青春期后直径大于15mm。对于每个病变,测定最长径。
  • 2个或以上任何类型的神经纤维瘤或1个丛状神经纤维瘤。
  • 腋窝或腹股沟区雀斑。
  • 视路胶质瘤。
  •    2个或以上Lisch结节(虹膜错构瘤)。
  • 特征性骨病变,如蝶骨发育不良或长骨皮质增厚伴或不伴假关节。
  • 有一级亲属(父母、同胞或子女)根据上述标准被诊断为NF1。

疑似NF1的儿童应由多学科团队进行评估,这个团队包括儿科神经科、遗传学和眼科。该团队应检查儿童是否达到诊断标准、有无可治疗的并发症,以及提供预先指导。
 
 

妊娠合并神经纤维瘤1型

妊娠合并NF1的女性 — NF1女性患者在妊娠期的并发症可能增多,特别是高血压和血管并发症。

存在NF1的妊娠女性应知道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孩子遗传该病的可能性为50%。应采取措施确保对新生儿进行适当的监测。

文献:探讨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孕妇中血管及其他并发症是否更为常见。


图片来自文献

这是一项基于人群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使用1988-2009年美国全国住院患者样本,定义了一组与妊娠相关的诊断为NF1的住院患者,并将其与未诊断为NF1的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多变量逻辑回归对可疑混杂因素进行调整。

结果:在1988年至2009年期间的1900万与妊娠相关的入院病例中,确定了1553例与NF1相关。NF1的诊断提供母亲与妊娠高血压(调整优势比(AOR), 1.6, 95%可信区间(CI), 1.2-2.0),子痫前期(AOR,2.8,95% CI,2.3-3.4),宫内生长受限(AOR,4.6,95% CI, 3.7-5.6),脑血管疾病(AOR 8.1,95% CI,2.6-25.4),早产(优势比,1.6,95% CI, 1.4-1.9),和剖宫产(AOR,2.0,95% CI, 1.8-2.3)。

结论:NF1与妊娠期孕产妇发病率(包括高血压、子痫前期和脑血管并发症)的升高有关,但与孕产妇死亡率的升高无关。产科医生应该意识到NF1孕妇产前和产后并发症增加的可能性。

回到师妹的病例,受制于区域性医疗条件及病人的依从性,这是一例未充分意识到孕妇神经纤维瘤NF1疾病,如果在孕早期能充分评估高危因素,提前干预,密切监护,在充分准备的条件下分娩,应该能避免惊悚的生死时速。



题图来自:upslash
参考文献
1.Chetty SP, Shaffer BL, Norton ME.Management of pregnancy in women with geneticdisorders: Part 2: Inborn errorsof metabolism, cystic fibrosis,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and Turner syndromein pregnancy. Obstet Gynecol Surv2011; 66:765.2.   
2.Terry AR, Barker FG 2nd, Leffert L,et al.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and pregnancy complications:a population-basedstudy. Am J Obstet Gynecol 2013; 209:46.e1.
3.  LammertM, Friedman JM, Kluwe L, Mautner VF. Prevalence of neurofibromatosis 1 inGerman children at elementary school enrollment. Arch Dermatol 2005; 141:71.
4.  EvansDG, Howard E, Giblin C, et al. Birth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of tumor-prone syndromes:estimates from a UK family genetic register service. Am J Med Genet A 2010;152A:327.
5.  StephensK, Kayes L, Riccardi VM, et al. Preferential mutation of the neurofibromatosistype 1 gene in paternally derived chromosomes. Hum Genet 1992; 88:279.
6.  RuggieriM, Huson SM. The clinical and diagnostic implications of mosaicism in theneurofibromatoses. Neurology 2001; 56:1433.




跨越产科+超声+遗传,连接医生和患者

循证是我们与不确定性对话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