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方游园,道尽临沂2500年的沧海桑田

 海曲上人 2020-05-24

一方游园,道尽临沂2500年的沧海桑田

临沂市兰山区,兰山路与东关街交汇处,高楼耸立,商贾繁盛,车流如织,人潮不乏,热闹异常。

在东北角,有一个很不起眼,面积仅有8亩地大小的游园,是周边市民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但就是这一方游园,却把这座古城2500多年的历史,深深地拥在怀里,默默地注视着25个世纪的兴衰荣辱、沧桑浮华。

览古观今,心中不免浮想联翩,作文以记之。

一方游园,道尽临沂2500年的沧海桑田

一座石碑,便是战国春秋

游园东边是一座高高的石碑,正面镌刻遒劲有力的隶书大字“临沂建城2500年纪念碑”。

一方游园,道尽临沂2500年的沧海桑田

《左传·鲁哀公》:哀公三年,季孙斯、叔孙州仇帅师城启阳。

春秋时期,以季氏为首的鲁国“三桓”家族虽曾对内改革强军,对外纵横捭阖,使鲁国在强国之间周旋,但也是把持朝政、权倾朝野、不可一世,致使“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

当初,季氏一个小小的家臣都能的执掌鲁政三年,掀起“阳虎之乱”;德高望重的孔老夫子也未能扳倒“三桓”之势,不得已“败走鲁国”、周游列国。

但历史的大势,“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亘古不变,哪有争权夺利、结党营私之辈能长久问鼎权峰?

鲁穆公执政之时,国政“奉法循理”,确立了鲁国公室权威,摆脱了“三桓”专政。而季氏只能自封于小国费,孟氏和叔孙氏则被齐国战败,曾经强权一时的“三桓”就此淹没于历史的大潮之中。

一方阴刻,彰显两汉辉煌

石碑西侧的地面上,花岗石地砖上阴刻着“琅琊古郡”四个大字。

一方游园,道尽临沂2500年的沧海桑田

东汉章帝时期,琅琊国主刘京迁都至此,这里便以琅琊国都的身份存在了126年。

自然,这“国都”的名号也不能白叫,光在金雀山、银雀山就发掘出61座两汉古墓,先人们给这里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撼动历史的文化瑰宝:

失传1700多年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同时出土,震惊了全世界,也解开了历史上孙子、孙膑是否真有其人其书的争论,一千多年的学术悬案云开雾散。

孙子,乃春秋吴国名将孙武,其《兵法》云: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孙膑,孙武之后,本名孙伯灵,当初在魏国时受庞涓陷害,受以膑刑,因此史称孙膑。后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大家耳熟能详的“田忌赛马”的故事便是孙膑军事谋略的生动写照。其在兵法《见威王》篇曰:德不若五帝,而能不及三王,智不若周公,曰我将欲责仁义,式礼乐,垂衣裳,以禁争夺。此尧舜非弗欲也

这两位在国际军事界赫赫扬名的军事大家,都极其看重“德、智、信、能”四个字,将其放在了衡量将帅称不称职、军事战略能不能胜的首要位置。

这古人2000年前的智慧,放之今日世界也分毫不差~无论做任何事,有智慧、讲信誉、守仁义、敢担当、严法纪,便诸事可成。

当今社会,越来越讲究团队精神。家庭靠夫妻齐心,事业靠同事协力,国家靠万众一心,想想这何尝不是一支一支的团队呢?

若是一支糊糊涂涂、背信弃义、只谋私利、推诿避责、严人宽己的团队,必将人心涣散、万事皆衰,纵使尧舜再世,也不可为也!

一段古墙,一座水城自明而生

再向西,是一处由半人高的青砖矮墙围成的圈,南北两侧均有甬道。

一方游园,道尽临沂2500年的沧海桑田

顺甬道而下,砖墙底部便被上了一圈厚厚的玻璃,里面保护着的,便是明代的古城墙遗址。

公元1502年,明宪宗将这里封为十二子泾王朱祐橓的藩地。

作为皇子的封地,这里的建制规格自然是不断提升,以前的夯土城也逐步变成了砖城。

一方游园,道尽临沂2500年的沧海桑田

而且,这位朱王爷还开挖了北涑河,让这条河分成一东一南两个流向;又在城西搞了一条青龙河绕城而动;加上城东的沂河,让这座古城自此四面环水,景色宜人,固若金汤。

一方游园,道尽临沂2500年的沧海桑田

网络资料图,本人自行标注,红色方框约为城墙遗址的位置,仅供参考

一座城,有了水,便就有了灵魂。

作为生长在临沂40多年的土著,客观的说,有一段时间,我们并没有继承好先人留下的遗产,沂河水濒临枯竭而且还严重污染。

一方游园,道尽临沂2500年的沧海桑田

20年的时间转瞬即逝。

20年的时间,换来了天朗气清的“沂蒙蓝”,是漫步“三河”恣意欢谑的生活,是遍赏春树夏荷秋菊冬梅的城市风采。

但20年对这座千年古城来说,太微不足道了,因此有欠缺和不足是正常的。

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相信那些陈旧的思想一定会被历史的车轮碾的稀碎,而这座古城会越来越好。

斑驳石砖,铭刻临沂的风骨

伏在玻璃上,可以看到由黄土烧制的古砖很多已经残损剥落,有的地方甚至已经塌陷,露出了里面的泥土。这25.3米城墙上曾承载了怎样的建设,现在已无证可查,但一定铭刻下了近代革命战争期间的惨痛、隐忍和铮铮傲骨。

一方游园,道尽临沂2500年的沧海桑田

1938年4月,日本板横垣师团铁蹄踏进临沂,连续10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城市内2840多人惨死在日军的屠刀之下,焚城之火六七日不息。即使三年后,这里仍是一片瓦砾,不见人烟,“荒草蓬蒿高于屋檐,粼粼白骨随处可见”。

据史料记载,“8年战争中,沂蒙地区抗日武装、党政群机关工作人员共伤亡11万余人,其中牺牲4万余 人;人民群众被杀害或被迫害致死的有20余万人,伤残60余万人;被抓走40余万人;被奸污妇女无法 计算;损失房屋、粮食、牲畜、农具、衣物不计其数。”

1947年2月13日,国民党整编83师占领临沂。

一方游园,道尽临沂2500年的沧海桑田

日军临沂大屠杀资料图

1945年9月11日,八路军光复临沂。

1948年10月10日,临沂迎来全面解放。

在历时十多年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临沂人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十多万英雄先烈血染沂蒙。

陈毅司令曾动情的感叹道:“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以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一方游园,道尽临沂2500年的沧海桑田

非常幸运,我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


这篇文章,我从游园拍照,到查阅史料,再动笔构思,整整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几易其稿。

因为,感受的东西太多,想说的东西更多。

可是想想,2500多年的历史,怎么可能几千个字就能说清楚呢?

那就用几句话来结束吧。

这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她的辉煌历史远不止我说的这一点点;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她的傲骨更不止我说的这一点点;这是一座新鲜的城市,她的变化每天都在闪耀着华彩。

我骄傲,我是临沂人!


我是爱读书、爱旅游、爱美食、爱健康的读行客,请大家关注我哦!

一方游园,道尽临沂2500年的沧海桑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