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大的契丹人是如何被一种鸟类整垮的?堪称历史界的蝴蝶效应

 零壹贰012 2020-05-24

从唐朝末年直至北宋,一直有一个强大的民族屹立在中国的北方,并且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帝国。他们曾经主宰五代十国的政权交替,也曾让骄傲的北宋俯首纳贡。这个民族,就是契丹

契丹人的辽朝享国218年,是我国少数民族建立的维持较长久的政权之一。然而在十三世纪以后,契丹人却渐渐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到了今天,这个民族好像已经在人间蒸发了,再也无法在世间寻找到痕迹。

强大的契丹人是如何被一种鸟类整垮的?堪称历史界的蝴蝶效应

那么,曾经盛极一时的契丹人为什么会迅速的灭绝呢?其败亡的根源究竟在何处呢?

其实,契丹人之所以从强盛走向灭亡,其实都和一种鸟有关。

这种鸟的名字,叫做'海东青'。

北方有神鸟,名曰海东青。

海东青,属于雕的一种,羽毛青白相间,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种大型的猛禽。它有铁钩般的爪,尖刀般的喙,体态小巧俊美,动作迅捷威猛,可以捕食天鹅、大雁、兔子、狍子等飞禽和走兽,可谓是捕猎行业高手中的高手。

海东青不仅凶猛,而且极为稀有。根据《本草纲目》中记载:'雕出辽东,最俊者谓之海东青。'据说十万只鹰之中才出一只海东青,被辽东民族视为神鸟,可谓是稀有至极的珍禽。

强大的契丹人是如何被一种鸟类整垮的?堪称历史界的蝴蝶效应

海东青再怎么凶猛珍稀,也无非是一种会捕猎的鸟罢了,到底和契丹又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正因为海东青是一种天生的猎手,所以它成为了契丹人狩猎时不可或缺的帮手。

契丹人虽然建立了国家,但是他们的基因中依然带着游牧民族的血性和不羁。马逐水草,射猎四方,永远是他们无法改掉的传统。而在所有的狩猎项目里,契丹人最为钟爱的就是捕猎天鹅。

每年初春的时候,契丹的皇室成员都会集聚在辽东的鸭子河与混同江之畔,他们带着弓箭,骑着骏马,肩头还带着一只振翅欲飞的海东青。 猎鹅活动开始,辽帝张弓向着水中射出一箭,惊起了湖水中无数只迁徙而来的天鹅。这时候,海冬青双翅一展,冲天而起,只是一刹那间,它便用锋利的钢爪钳住了一只天鹅的脖子。伴随着契丹人的欢呼声,天鹅已经变成了他们的战利品,而海东青则骄傲的飞回到了主人的肩头,等待着下一轮的腾空而起。

这个场景,就是契丹贵族乐此不疲的猎鹅活动。按照辽史记载,从辽兴宗开始,几乎每年都会到混同江畔进行猎鹅。而在辽穆宗的时候,还曾经因为有个官员延误了猎鹅的时机,最后被施以酷刑而死。

强大的契丹人是如何被一种鸟类整垮的?堪称历史界的蝴蝶效应

海东青猎鹅图

契丹人年复一年的上演着捕猎天鹅的活动,而迅猛的海东青则成为了这项活动必不可少的参与者。正因如此,本来就稀有的海东青成为了契丹贵族们的抢手货。

那么,契丹人对海东青到底有多么的痴狂呢?

根据《辽史·道宗纪》记载:

'夏四月辛未,禁吏民畜海东青鹘。'

辽道宗明确禁止普通的官员和百姓私自畜养海东青,也就是说,从辽代中期开始,对海东青的拥有权已经成为了契丹皇室和高级贵族专享的权利。皇室出面干预一种鸟的饲养权,而且还记入史书,可见海东青在当时有多抢手。

另外,《辽史》中还记载:

'丁亥,以获鹅,加鹰坊使耶律杨六为工部尚书'

从这段史料可知,辽国的时候曾经专门设立了负责饲养海东青的部门,名叫'鹰坊'。在一次的春猎活动中,由于捕获了大量的天鹅,鹰坊的官员竟然因此被提拔成了工部尚书。由此可以看出,辽国的皇帝到底对海东青喜爱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同时,海东青还大量出现在了契丹人留下来的壁画作品中。可以发现,只要是有契丹人狩猎的场景,都缺少不了海东青的身影。海东青仿佛是一种文化符号,深深地烙印在了契丹民族的生活土壤之上。

强大的契丹人是如何被一种鸟类整垮的?堪称历史界的蝴蝶效应

辽代壁画中的海东青

一个民族,对一只鸟痴狂如斯。纵观世界历史,绝无仅有,独此一份。

但是,契丹人却绝对无法预料,正是由于他们最钟爱的海东青,最终却导致了整个民族的覆亡。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还是与海东青的稀有罕见有关。

在中国,海东青只有一个产地,那就是辽东。而当时的辽东是女真人世代居住的家园。

在辽国的强盛时期,女真人并未建立国家,而是以部落的形势存在。他们依附于辽国,并且要年年向辽国的统治者们纳贡。而在所有的贡品之中,最受契丹人欢迎的,当然就是珍稀的海东青。

根据《契丹国志》记载:

'女真东北与五国为邻,五国之东邻大海,出名鹰。自海东来,谓之海东青,小而俊健,能捕天鹅、鸷,爪白者尤以为异,辽人酷爱之,岁岁求之女真。'

为了向女真人索要海东青,辽国朝廷对女真部落采取了无尽的压榨和剥削。为此,辽国特别设立了一种名叫'银牌天使'的官员,负责到女真人的部落收缴海东青。银牌天使们腰间佩戴着银牌,身后仰仗着辽国的强大权势,在女真部落为所欲为,无恶不作,不仅私自劫掠财富,甚至还做出了许多欺男霸女的行为。

强大的契丹人是如何被一种鸟类整垮的?堪称历史界的蝴蝶效应

面对辽国的压迫,女真人只能选择忍气吞声。如果他们稍有反抗,则会引来辽国大军的攻伐。有时候,他们甚至要将部族酋长的儿子送去辽国朝廷作为人质,以实现与契丹人和平的共处。

在那个时代,女真人的先民,以血和泪般的屈辱,苟存于契丹人的强权和铁蹄之下,他们只能世世代代的游荡在辽东的海岸边,不断地寻找和捕捉稀有的海东青,以满足契丹贵族无休止的需求。

女真的反击,瞒天过海的“鹰路”之战。

俗话说的好,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女真人在被辽国压迫了近百年后,终于走上了抗争之路。他们非常的聪明,并没有硬碰硬的与辽国对抗,而是打着海东青的旗号,制定了一个瞒天过海的'鹰路计划'。

所谓'鹰路',就是指从辽国上京(内蒙古巴林左旗)出发,到达松花江流域的一条路径。由于契丹贵族每年开春都要到当时的鸭子河和混同江进行春猎,这一条路就成为了放鹰捕猎的必经之路,故称为'鹰路'。

辽代末年,在鹰路的沿线上分布着当地许多的土著部落,统称为五国部。五国部时而归顺,时而反叛。每当他们反叛时,鹰路就会受阻,契丹的贵族就无法顺利的到达鸭子河流域进行放鹰和春猎。与此同时,五国部管辖的领域也是海东青的主要产地,一旦他们反叛,女真人就无法再顺利的捕捉和运送海东青。

强大的契丹人是如何被一种鸟类整垮的?堪称历史界的蝴蝶效应

辽东鹰路地图

可见,这条鹰路是否通顺,决定着契丹贵族们是否可以完成每年的春猎活动。而纸醉金迷的他们又不愿意耗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去剿灭辽东的这些土著部落。一时间,'鹰路不通'成为了困扰契丹贵族们的头等难题。

此时,女真人中有一位名叫完颜乌古乃的领袖抓住了历史的机遇,果断的站了出来,他主动向辽国朝廷提出,女真部族可以代为剿灭五国部叛军,恢复鹰路的畅通。

契丹人不需要发动一兵一卒,就可以维持辽东的安宁,确保海东青的供应和春猎的如期举行,这种划算的买卖何乐而不为呢?他们对这个方略非常的赞同 ,并且迅速的通过了辽道宗的批准。

《金史》记载:

'五国蒲聂部节度使拔乙门叛辽,鹰路不通……于是景祖(乌古乃)阳与拔乙门为好,袭而擒之,献于辽主。'

完颜乌古乃先下手为强,突袭了五国蒲聂部,果然替辽国皇帝剿灭了这次反叛。鹰路重新畅通了,海东青又可以如期送达了,契丹贵族们也可以继续他们每年的春猎了,辽道宗大喜,对立下大功的乌古乃褒奖有加,并授予了他女真部节度使的头衔。

就这样,完颜乌古乃顺利的迷惑了辽国的统治者,并且进入了辽国的政权集团。辽道宗非常信任这位女真部落的首领,甚至称他为太师。女真完颜部成为了契丹人在辽国的代言人,成为了契丹人维护辽东安宁的有力帮手。而完颜乌古乃则不断地利用契丹人的信任,利用鹰路之战,不断地蚕食着周边部落。

《金史》中还记载:

'辽咸雍八年,五国投拈部谢野勃堇叛辽,鹰路不通,景祖伐之。'

可以看出,完颜乌古乃基本上每次的出兵都打着畅通鹰路的旗号,不断地对周边部落进行讨伐和兼并。完颜部的实力越来越大,最终平定了辽东诸部族,实现了女真人对辽东的统一。

而此时的契丹人,仍然沉浸在对海东青的迷恋和猎鹅的欢呼声当中。他们并不知道,在不远的东方海岸边,已经有一个新的强大民族迅速的崛起,正虎视眈眈的埋伏着,像一只狩猎时的海东青一样,随时准备冲天而起。

强大的契丹人是如何被一种鸟类整垮的?堪称历史界的蝴蝶效应

而后面的历史大家应该就很清楚了。数十年后,乌古乃的孙子——完颜阿骨打,率领着强大的女真军队,以摧枯拉朽之势灭亡了辽国,将契丹人驱赶到了西北荒漠之上。又过了一百多年,西辽王朝在蒙古人的铁蹄之下彻底的覆亡,从此永久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有人说,亚马逊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微微的煽动一下翅膀,就可以引起北美洲的龙卷风,这被人称为'蝴蝶效应'。事实上,在历史上同样存在着蝴蝶效应现象,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物,却可能左右历史车轮的走向。

此刻,回望这段历史,我们不禁有些唏嘘和慨叹。一个看似毫不起眼的动物,竟然使如此强大的民族轰然倒塌。我在想,当女真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那些躲在城楼后面的契丹贵族们是否还沉浸在放鹰狩猎的快感之中?又或者他们已经恍然大悟,意识到了整个契丹民族的失败,其实都是来源于那只小小的海东青?

强大的契丹人是如何被一种鸟类整垮的?堪称历史界的蝴蝶效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