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建华: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治愈慢性乳腺炎

 学中医书馆 2020-05-24
                 陈女,30岁,2014年3月15日就诊。自述乳房出现肿块和胀痛不适3个月。

患者3个月前在为幼儿哺乳时,不慎挫伤右侧乳房。嗣后,乳房出现肿块和红肿热痛症状,伴发热、恶寒等症状。西医诊断为乳腺炎,经抗炎抗感染及清热解毒等方法治疗后,红肿及发热症状消失,但肿块始终不能消失。西医建议手术切除肿块,但患者执意不允,欲求中医中药治疗。

现证见:右乳房左上侧有一约相当于核桃大小的肿块,推之可移,边界不清,疼痛触按及遇寒加重,伴胸胁胀满,四肢逆冷,时有少腹冷痛,舌体偏胖、苔白滑,脉沉弦;两腋下淋巴结无肿大;患者平素畏寒,每食用寒凉食品即出现腹痛下坠症状。

证属肝经寒凝,痰浊滞留。

治宜温通肝经,宣化痰湿,软坚散结。

方宗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桂枝15g,炙甘草10g,麻黄15g,附子10g,细辛10g,生姜15g,大枣10枚,生牡蛎30克,当归15g,每日1剂,水煎服。

服上方20剂后,肿块和自觉症状消失,舌脉正常。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语:乳痈是指即西医所谓的乳腺炎,急性乳腺炎经久不愈可转为慢性;多因肝气郁滞,胃热壅塞,乳汁瘀积,或兼感风邪结聚而发。《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亦有因乳汁蓄结,与血相搏,蕴积生热,结聚而成乳痈者”。多发于妇女产后。治当舒肝理气,清热解毒,活血消痈。

治疗乳痈,清解是其常法,温通是其变法。本例患者素体寒凉,前医又应用清热解毒和性寒之抗炎药物,结果是雪上加霜,导致患者肝经寒凝,痰湿邪毒滞留乳房,久不消散,成为慢性乳腺炎。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为仲景治疗“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证之主方。本方具有温阳驱寒、通经化饮的功效,与本例患者肝经寒凝、痰浊滞乳的病机颇为对应。故而选之为主方,并加牡蛎以助主方化痰软坚散结,加当归引药归肝,活血消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