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生存的本能是趋利避害、分享让社会生活更美好

 育邻人 2020-05-24

人类生存的本能是趋利避害、分享让社会生活更美好

育邻梦


《史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意思是说天下人为了利益而蜂拥而至,为了利益各奔东西。孩子是处于绝对弱势的群体,他们成长的核心目标就是求存,因此食物和玩具就成为了孩子童年生活中不可抵挡的两项成长诱因啦。


社交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

很久以前,达尔文就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弱小的动物【包括人类】绝对不能单独存活。就人类单个个体而言,不具备单独生活的强大能力,人类的躯体相对于其他大型食肉动物是弱小的。在不与同伴协作互助、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人类只能对大自然的捕食者做出躲避或无力的反抗。因此,人类社会生活的主体目标就是尽最大可能与同伴分工、合作,将各自的优势能力都尽皆施展出来,让个人能力劳动效能最大化,比如原始社会以部落或氏族的方式群居,今天的人们以家庭为最基本的单元参与社会生产分工合作,其本质就是为实现个人能力贡献社会建设效能最大化。

个人学习成长活动的两大核心就是:① 从社会中获取资源成长壮大自己,获取行为主要包括学习和购买。个人从形成胚胎的那一刻就开始了从外界获取资源成长壮大自己的成长活动,孕期通过脐带母子相连,借助母亲获取成长资源,出生以后更是接受来自各方老师【包括家长、老师和兄长】的帮助逐步健康成长,直至从“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成长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即从幼年、童年、青年到成长;② 运用自身能力回馈社会建设,以换取社会对个人能力价值的回报,主要方式就是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劳动薪酬。如果把社会比作大江大河【金钱货币就是其中的水流】,那么个人就是大江大河之中极小的灌溉沟渠,从大江大河中获取水源【劳动薪酬收益】、浇灌一定面积的农田【家庭】之后又将获取的水源悉数【购买社会生活服务品】回归大江大河。

社交关系的根本目标是促进社会分工协作,让社会生活中每个个体能力效用能够最大化,分工让每个人都能够专注于自己感兴趣、擅长的工作。分工协作让人类社会拥有了众多行业,让每个人都能够在各自的优势领域专注成长,而实现每个人专注成长的前提就是在一众特定规则之下进行分工协作,这些规则就是律法、道德规范、行业规章......正如每个生命体都有众多不同分工的器官组成一样,人类由运动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多系统共同分工协作而组成一个完整的生命。

《众人划桨开大船》

一支竹篙耶 难渡汪洋海

众人划桨哟 开动大帆船

一棵小树耶 弱不禁风雨

百里森林哟 并肩耐岁寒 耐岁寒

一加十 十加百 百加千千万

你加我 我加你 大家心相连

同舟嘛共济 海让路

号子嘛一喊 浪靠边

百舸嘛争流 千帆竞

波涛在后 岸在前.......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肉贴肉”其根本意思就在于人际间亲疏关系与能够见面的频率成正比,两个人之间见面的频次越高,彼此间的关系肯辛更亲密。有人说“夫妻就是男女双方,将彼此工作之外的时间交由对方、与对方一起共度。”每个人在社交活动中都难免有“私心”,比如孩子期待获得食物、玩具和游戏陪伴,成年人期待活动陪伴和被认同。社交的核心其核心就是互利共赢,满足彼此间的私人成长需求。


“眼熟”是亲密关系的基础

生活中人们常常将同伴根据血缘关系和见面频次关系,分为亲人、熟人和陌生人,而区分各种亲疏关系最为直接的标准就是与对方见面的频次,一个从未见过的人肯定是陌生人、见过10次以内的人叫做认识、见面10次以上的人叫做熟人或者朋友、每天都见面或者联系、彼此牵挂对方的人就是亲人。有人说:“爱我的人不在身边,我就会爱上身边人。”人类的共性就是“朋友见面次数少了,感情就会变淡。”“亲戚间走动少了,亲就真变清了。”

亲戚、亲戚、不走动不亲,在儿时的记忆里,亲戚之间的来往就像赶集,逢年过节亲戚间就会相互“串门子”、亲戚间谁家有红白喜事都会团聚相帮。那时,孩子们最期盼的事情就是过年、国节、谁家又接新媳妇......现今,城市化让众多劳动力分散着进了城,在不同的城市生活,彼此间走动的时间少了,亲情也被时间冲淡了。同时,原本每个家庭数个兄弟、姐妹的现象也日渐消逝,生活真正从“独生子女”变成了独生家庭。高速、高铁拉近了城际协同发展的距离,但它却隔离了人际间的亲密关系,因为每个人都忙于属于自己的那份分内的工作,而少了闲暇混“眼熟”的时间。

有一种社会现象叫做“熟人经济”,就是相互熟悉的人之间更容易达成合作,彼此间也会有更多信任的基础。小米创始人雷军讲创业者的天使投资人时,曾提到“所谓天使就是熟悉、了解,并与你有亲密友好关系的人。”工作生活中普遍存在“任人唯亲”的现象,其本质就是亲密关系的人之间彼此更加了解,很难想象一个企业领导会选用一个素未谋面的人去担负一项重要的工作。


互动越多关系越亲密

童年是人一生之中最快乐、最自由的时期,但也是人生之中最不能自立、无法离开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帮助的时期,童年的孩子更容易与能够为他们提供生存物质【比如食物】的人建立亲密关系。因为,童年的孩子求存、满足基本饮食需求是他们成长中第一等的大事,也就是生活中谁手里有糖孩子跟谁更亲的根本。

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提出人类生存“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无论社会环境如何变化,人们生活最迫切的仍然是生理需求。孩子更乐意与陪伴他们时间长、给予他们生活物质保障的人亲,就是追求基本生理需求的必然。美国战略家、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说过:“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谁控制了货币,就控制了全球经济。”商业活动中“谁占有了客户的时间,谁就拥有了市场。”其根本就是谁掌握了资源分配权,谁就拥有了资源的使用者。孩子成长所必须的资源就是食物、玩具和休息,自然谁能够给予他们这些他们就和谁更亲。

关系亲疏的本质就是彼此间在生活上联系频次的多寡,联系频次越寻常关系就越亲密、没有联系的也也就自然被称之为路人或陌生人。和谐社会的基础就是每个人都能友好的对待我们的邻居,特别是邻居中的孩子,让孩子幸福茁壮成长是社会大家共同的期待与心愿。同时,只有邻里互助才能更好的实现和谐社会生活、早日步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

人类生存的本能是趋利避害、分享让社会生活更美好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人类生存的本能是趋利避害、分享让社会生活更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