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用增量思维,拥抱新年

 Joyce景红 2020-05-24

新年到了,很多人却并不新,因为他们还生活在过去。不信去网上看看,做总结的很多,做计划的很少,对过去做过的事有个总结比对未来没做的事计划容易多了。人人都知道对未来的计划比对过去的总结重要,但计划太难做了,因为变数太多,大部分计划都很难实现,所以即使做计划,大部分人也只能做出下周一个月的短期计划,一年?太长了,五年?更想像不出了。计划总赶不上变化呀。

总结是存量盘点,计划更多的是要有增量思维。

人都是喜欢攒过去的,因为容易啊。活得越久,攒得越多,越容易活在过去,一个人老了的标志就是特别喜欢回忆过去,很少再为将来做计划。回忆过去也不是坏事,能复盘向自己学习本就很了不起。可惜很容易一直只回忆不增长,只总结不提高。所以能写回忆录有人看的很少很少,可见其实大部分过去因为没有更好的迭代,过去其实是低水平的过去。罗胖跨年演讲引用的一句话被刷了屏:我们只有拼命奔跑,才能留在原地.....只要不进步,保留过去的水平只能越来越低。

中国比特币首富李笑来老师大致说过:大部分人是活在过去的,有一些人活在现在,只有少部分人是活在未来的。

做猎头这么多年,我发现,很多人无法进步其实无关年龄,让危机一步步逼进很多是舍不得放下存量的人。危机不是突然来的,很多人到了失业,或者到了不可收拾还在委屈:不知道怎么会走到这一步。其实是明知道已经过时,已经不好,却舍不得放弃原有的经验、成绩、薪水、面子……这是存量让我们无法活在现在,更不要说未来了。

一,沉没成本和禀赋效应。

人是厌恶损失的,获得100元的诱惑远不如失去50元的恐惧力量大。理查德·H·泰勒教授对于人有限理性的研究还得了去年的诺贝尔奖。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对“利害”的权衡是不均衡的,对“避害”的考虑远大于对“趋利”的考虑是人性。 

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会经常用“可惜”来形容已经付出却收不回来的损失,即使明知已经是“沉没成本”,但心理上,这种损失的预期会让我们不甘心,难以接受。

过去的经历慢慢积累,会让我们有了经验,有了能力,一个人已经在原有的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自然会留恋取得的荣耀,但是形势往往很难停留,所谓“历史的车轮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果不能丢掉过去的荣耀和面子,就会成为沉重的包袱。

二,侥幸心理。

过去的成绩、荣耀总让我们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也许情况还没那么坏,也许形势还会变好…..

三,未来难测,害怕风险。

人不仅厌恶损失,更害怕不可知的风险。在熟悉的环境里,我们有掌控感,一旦到未知的领域,我们会有失去掌控的恐慌,人人都知道要走出舒适区,但谁都觉得自己只想在现有基础上学习,实不知这种学习很多时候其实还是在舒适区,并非在学习区,任何走出舒适区都一定会有不适,会有风险的。

四,惯性使然。

人是习惯的产物。任何新习惯的养成都是不容易。无论是我们的思维还是习惯,很多不假思索的行为都是习惯,自己未必能意识到。

生活中存量思维处处都在:

一,囤积无用,绝不丢弃。

每个家庭都有N 年没有动过的物品,很多人都有几年不穿的衣服,套牢十年的股票……

为了处理这些破烂,甚至会额外再花金钱精力。我经常看到很多类似如何去毛衣毛球、如何让东西更经久耐用….的生活小常识,读者众多,很多十万加,我都震惊不已。为了让已经陈旧过时的毛衣多穿一年,让该为人服务的东西(thing)多用一会儿,居然有人愿意花大把时间,费神花钱去买什么保养工具,再去费若干事这样那样。这些破烂能省多少钱,你的时间有多不值钱,才让这些thing 控制你啊。我以前还以前都是些老人没事干做的事,后来我有位才不到三十岁的朋友好意收集了一大堆这种保养物品常识发给我,自豪的说,她的衣服很多是大学就在穿的,东西也用得很小心,保养得很好云云。惜物是个好习惯,不过,诺基亚用到现在,不觉得太奇怪了吗?

二,专业对口,经验可惜。

现在还有人强调,明知自己的工作走下坡路,但工作了这么多年,经验可惜了;还有人说,学的专业就是这个怎么办呢?

现在这个年代还有很多人死抱着学的XX专业,要专业对口不放,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

看看500强公司高管简历,有几个从大学毕业就从事对口专业到现在的?

我虽然不算什么成功人士,也不算跳槽很多的人,猎头也是我的第四份工作了。而且世界上没有一个大学开设“猎头”这个专业,因为本就是个复合专业,所以所有猎头哪怕是学人力资源专业的本质上都谈不上完全专业对口。工作后大部分所学的课程没有用,大部分有用的没学过太正常不过了。很多工作都和猎头类似,完全对口几乎不可能。

我之前的任何一份工作甚至都没有相关性。而且我的任何一份工作都和当年在大学研究生学的专业毫不相关,我第一份工作是老师,当年我工作四年后离开时很多对我很好的老教师第一反应是我的教龄、司龄以后能不能续上,才四年工龄都有人觉得放弃可惜,于是这些人就在学校呆了一辈子。如果一点损失都不想承受,觉得丢了可惜,那就与自己的“经验”、“专业”共存亡好了。 

三,厌恶损失,回避风险。

不肯放弃以前的存量,转行不愿有丝毫损失。

现在很多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不喜欢自己的行业,想找新工作,但一旦遇到 新机会薪水降低就如同要了命一样不能接受,但是你不是自己。既然你有学习心态,就要付出代价,但很多人是不能的。

很多人在想进入新行业时,都说自己原先怎么样,自己有什么样的能力。但你原先的成绩在新的行业很难做为未来的预期,而能力,你的能力如果不能转化为新的产能与新公司何干,为什么希望别人为你的学习买单呢?

放不下存量的人其实还是缺乏自信的,在原有环境里的成绩并没有把握在新环境里能取得。

我本人十几年前入行做猎头,进现在的公司,起薪是原先四分之一进来的,当时的小破公司无论是什么地方都看不出有什么前途。后来和我的老板Frank熟了,他说就是我当时那薪水,在他看来已经下了血本,开了天价了……

我不是说我有多了不起,而是我每年都会遇到不少想转行到我们行业、我们公司做猎头的优秀人才,当然其它热门行业、优秀公司更多。但通常真正成功的很少,因为很多人都是浅尝辄止,很难放下以前的种种定式,转行稍一遇到点挫折不适,就退缩回去。但所有做成功的都是能放下存量的,而且越能放弃存量,转变越大,越容易成功。

去年有位从500强传统公司做到大中华区Staffing Head的经理人想到我们公司做猎头,我先照例将所有丑话说在前面,他巍然不动,然后我就开了个….斩掉他原薪水三分之二的起薪,他毫不犹豫接受了,于是他就成了我同事。实际当时我是极为看好他的,在原有工作上做得那么出色,能力肯定不差,只要有清零心态,根本不可能做不好猎头,但如果放不下存量的人基本放不下面子,做不好的概率就很大,还不如不要做。当然,我当时心里也想,老兄,比起我当年,你已经很幸福了,这个你都接受不了,就别想那么多啦。一个人能果断取舍本来就一种能力,所以我相信他一定能顺利转型,现在他也确实非常优秀。

舍不得丢破烂的人生活不会富足;

舍不得丢过去的人无法拥有未来;

舍不得离开消耗你的人不会有新感情;

舍不得放弃旧环境的人很难有新社交;

舍不得丢存量的人增量缓慢......

今天是新年第一个工作日,祝所有人能用增量思维看未来,拥抱未来,未来才能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