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首已千年——吴哥窟之行(二)

 Joyce景红 2020-05-24

Dara和Sunny是我姐姐分公司的员工, 一路陪伴,十分贴心。让我不仅对吴哥的文化历史有了真实的接触,还对当地的风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Sunny是土生暹粒人,曾曾祖父是华人,到她这一代应该是血统很淡了,但她皮肤和长相极似华人,非常异于当地人,她笑称她家里也只有她和妹妹是返祖基因特别明显,显然,她是当地人公认的美丽,也很骄傲于她华人的相貌的。当地人参观吴哥窟是免费的(但上厕所要收费),她经常要向检票人员说当地语。

当地语言文字和泰语比较接近,原先在我们印象中,柬埔寨这样的东南亚小国应该受中国文化影响极大,中国人到处都是,华人应该盛行。实际去过才有深刻认识,东南亚国家受印度文化影响更大些,当地的文化语言习俗和中华差异还是非常之大的,中国人现在虽然确实不少,但也没有占据绝对优势。即使是佛教和中国的佛教差异也很大。所以做功课是必要的。

因为有当地靠谱的人带领,吃住行都相对更本土一些,极有收获。当地的饮食更接近泰式,中餐倒也很易找到。天气极为炎热,做好防晒非常必要。

下图是他们的传统美食:Amok阿莫克

下图为当地的KHmer食物

 

按照先后次序,历史上的吴哥国王在这块土地上一共存续了25代。他们不像中国的皇帝,每一个朝代都有着单一姓氏的传承,吴哥王国关系比较复杂。和中国的历代皇帝大兴土木类似,吴哥窟的各个寺庙多是历代吴哥国王的代表作,因而体现了当时的国力,各国王的丰功伟绩。因为文化差异极大,Dara和Sunny只能是尽力向我解释,加之印度教和当地语的混杂,我只能知道大概。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好多位国王都叫阇耶跋摩的,至于几世几世,就不太清楚了。印象极深刻的是最厉害的一位是二十二代国王,阇耶跋摩七世,他由印度教信仰改为大乘佛教信仰,国势到达顶峰。最后修整吴哥城。他的代表建筑也极多:塔普伦寺(Ta Prohom),即母庙; 卜力坎寺(Preah Khan),即父庙;巴寺(Bayon);涅槃宫(Neak Khan)。可见当时国力兴盛啊。

巴戎寺(Bayon)中有49座巨大的四面佛雕像,即举世闻名神秘的高棉的微笑据说就是以他的脸为蓝本,各个角度都是他的各种笑脸,从哪个方向都能看到......  Sunny让我摆个Pose拍成和他亲吻(这是经典造型),我总觉得怪怪的,当然不是很成功.....

最初的时候,古中国云南地区的泰族因为遭到成吉思汗的进攻而迁徙到真腊王国(中国对暹粒地区的古称),并被当时日益鼎盛的吴哥王朝收留为其中一个部落。收编之后,泰族还曾作为前锋跟随国王阇耶跋摩七世(这个国王在吴哥诸代国王中算是个超级大Boss,唐宗汉祖式的人物,他在位时有许多重大变革,最重要的是改国教从印度教改为佛都)一起攻打过被李朝越南(泰国、越南、柬埔寨关系错综复杂,总体就是以前柬埔寨还是强国,欺负过泰国,也力压过越南,后来越来越不行了,尤其是近现代,现在国土被泰国占了25%,被越南占了23%,越南的胡志明市原来属于柬埔寨)占领的地区占婆。

但阇耶跋摩七世死后,吴哥王朝也日趋衰落,泰族就趁机背叛了曾经收留庇护过自己的吴哥王朝,并于1238年创建了素可泰Sukhothai王朝,且连年攻打吴哥,终于在1432年成功入侵,并对吴哥城大肆破坏,逼得当时的国王索里约波王不得不弃掉首都吴哥,于1434年迁都到百囊奔(现在的金边)。被废弃的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的吴哥窟,还包括吴哥王朝在该地区所修建的全部城池(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吴哥遗迹群)。

双方皆弃城于此百年后,有高棉人陆续回来修葺旧都,想在此重新安居,被暹罗人发现后双方再次展开大战,不过这次是高棉人赢了,从此该地区被称为暹粒,暹就是暹罗,粒就是打败,所以暹粒就是“打败暹罗人的地方”。

但是古高棉人打胜之后也没有留在这里继续发展,而是也回到了金边。可能是因为旧都实在损毁得太过严重无法修复,可能是担心边境地区容易引发战争,还可能是担心洞里萨湖的洪水年年淹没这片土地不便耕耘居住,总之吴哥城就这样再次被荒弃在丛林中,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成为一个传说

 暹粒的水上村庄(Floating Village),范围极大,数千人完全一生在湖上。极为壮观。可见当地气候仍然湖泽很多,加之雨林很多,水患可以想像。当地也不分四季,只分旱季雨季。

古代柬埔寨自然环境恶劣,丛林中猛兽频出,附近又没有高地可供瞻观远眺(唯一制高点是丛林中仅为67米高的巴肯山),当地人也很少深入丛林中,且与外界世界脱节,便有所知也无处宣讲,慢慢的吴哥窟就更成传说。

吴哥城被弃据推测的原因包括:

1,吴哥王朝最令人尊敬的阇耶跋摩七世去世后,国势衰微,民心不聚,开始陆续反抗和背叛统治阶级,更使外敌趁机入侵;

2,也有说阇耶跋摩七世时国教由印度教改佛教,佛教讲究宽容平和、无欲无争,因此军队和百姓都受到佛法教化而放弃了抵抗;最夸张的传说当属因改信佛教而使吴哥王朝失去了原印度教保护神毗湿奴的庇护。

3,据科学家推测,还可能是受到了气候的影响——其时正是14世纪小冰川期,虽无当地的确切记载,但根据全球气候情况可推测该地区也有可能遭受到了酷暑干旱等极炎天气或洞里萨湖的洪水侵袭,导致整个吴哥王朝上下都不得不放弃了这片土地整体迁徙。

4,瘟疫说,吴哥地区都是热带雨林,发生瘟疫,全城及周边无一幸免

……

但要知道,当时已经是中国明朝时期了,居然这么大的城市就此消失,这些说法还是令人难解。

坍塌在地上的巨大石堆,遗留下来的残垣断壁,屹立或者通过修复重新屹立在原地的各种建筑风格的神庙和雕塑,石刻造像就成了历代吴哥国王的代表作。因为几乎没有文字历史流传,很多历史都是从这些石刻中推演而出,自然有很多难圆其说的地方。

更何况柬埔寨政局混乱,二战后长期内战,1975-1979年红色高棉大屠杀,曾经灭绝杀戮了上百万人(几乎杀了全国人口七分之一,又说是五分之一),听Sunny讲,当时将所有医生老师和识字人杀光,采取愚民政策,全部生活实行计划控制和恐怖政策,知识为罪恶。民族文化多次受到毁灭性破坏,很多地方现在还有战时地雷,人民常年生活在极端的恐怖主义中,以至于柬埔寨这个国家被很多人视为被诅咒的国家,让人心中戚戚。

吴哥窟各景点均有很多柬埔寨的妇女儿童在贩卖兜售小商品。本地人讨价还价在要价30%-40%即可,游客50%基本没问题。

现在的柬埔寨可算迎来了久违的和平,也开始大发展经济了,目前是亚洲最穷的国家中的第三(第一是缅甸、第二是老挝,我们的近邻朝鲜据说还排不进前三)。和我们刚改革开放时极为相似,人才匮乏,机遇满地,但因为缺乏受教育的人才和传承,有近半的人是文盲,所以即使有大好的发展机遇,绝大部分人是抓不住的。

感谢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景红,专栏作家,亚洲知名猎头公司仲望咨询总经理, linkedin签约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