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阿斗为什么不傻!阿斗:你也不看看我师傅是谁?

 历史侦查处 2020-08-06

景耀二年夏(公元263年),魏将邓艾偷袭阴平直取成都,后主刘禅“系颈以组,降轵道旁”,享国四十有三的蜀汉正式灭亡。

蜀国灭亡后,刘禅被徙于魏国都城洛阳,封安乐公。某日,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席间宫廷乐师演奏起了蜀地歌舞,蜀汉旧臣忆及亡国之痛掩面而泣,司马昭独问刘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自此,“乐不思蜀”一词,成为了千百年来,后主刘禅昏庸痴傻的终身代号。

司马昭仰天大笑由此发出了“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的感叹。

那么问题来了,刘禅真的是个付不起的烂泥白痴吗?

我认为这不是历史的真相。诸葛亮对刘禅的评价是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诸葛亮被誉为“智慧的化身”,他说这话绝对不是恭维少主阿斗。

刘备白帝城托孤时就曾叮嘱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禅登基后也敬称诸葛亮为“尚父”,可见诸葛亮作为托孤大臣的地位和分量,倘若刘禅真是无道昏庸之主,想必诸葛亮也不会给出如此高分的评价,更何况,以当时“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崇高的身份地位来说,如果刘禅真的是昏庸无道,诸葛亮要呵斥刘禅可谓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诸葛亮却偏偏给刘禅打出了天资仁敏,爱德下士”的满分评价,足见刘禅的机智敏捷至少不亚于魏明帝曹叡。

少主阿斗的天资仁敏是怎么炼成的?简单来说,他有两个名师指导着他的学业。第一个是诸葛亮,《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有云:“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从先主刘备对阿斗的告诫来看,刘备有意安排诸葛亮教习刘禅学习《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名家著作,有名家传道受业,刘禅的学习成绩自然差不到哪里去。

刘禅的第二个师傅就是兖州山阳郡人伊籍。伊籍此人通晓律法、长于辞令,蜀汉的律法《蜀科》就是他的精心之作。作为饱学之士的大家,伊籍不拘泥于书本善于融会变通,最典型的的例子在于某次他出使东吴时,东吴大帝孙权听说伊籍辩才了得,于是,试探的问道:“劳事无道之君乎?”,伊籍却巧妙的回答:“一拜一起,未足为劳”。

很明显,孙权故意将刘禅说成是无道昏君,并貌似带有关切的询问他侍奉这样的昏君是否辛苦?但伊籍却避实就虚以“一拜一起”简明扼要的应答,既表示了作为臣子的忠心本分,又巧妙回避了孙权口中“昏君”的敏感话题,可谓一箭双雕。

如果说诸葛亮是刘禅军事科目的辅导老师,那么,伊籍则是后主阿斗的政治思想启蒙老师了,刘禅师从伊籍学习《左传》,而《左传》记录的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的长篇编年体史书,要精通治国理政的学问熟读《左传》是不可或缺的必修科目。

可以说,正是有了诸葛亮和伊籍的敦敦教导,刘禅的政治水平和军事修养有了很大的提升,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我们从后诸葛亮时代可窥见端倪。诸葛亮五出祁山病死五丈原后,刘禅大赦天下,任命吴壹为车骑将军,假节镇守汉中;擢升蒋琬为尚书令,总理国家政事。

吴壹此人乃汉昭帝刘备册封的穆皇后之兄,刘禅将军权交于他目的很明显就是依靠外戚掌握军权,而蒋琬呢?在蜀中众臣看来,他是诸葛亮的嫡系。何以见得?诸葛亮对蒋琬曾有过这样的评价:“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甚至诸葛亮在北伐曹魏期间,遣人密奏后主刘禅说道:“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由此可见,诸葛亮对蒋琬的器重。

那么,因为诸葛亮对蒋琬的器重,而由此得出蒋琬就是诸葛亮的心腹这个结论靠谱吗?我认为未必。诸葛亮在启用蒋琬前,蒋琬也曾多次推脱过,根据《三国志》载:“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举茂才,琬固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可见蒋琬并没有急于投靠诸葛亮的打算,故此,也谈不上诸葛亮的“嫡系部队”。

然而,武侯诸葛亮病卒后,蜀国朝堂的政局迎来了莫名的肃杀之气,诸葛亮秉政蜀汉时期,很多人都纷纷投入了诸葛亮的门下,当然也有与诸葛亮格格不入的,譬如李严等人。

那么,当诸葛亮死后,掌握生杀大权的刘禅该如何处置诸葛亮的嫡系和死对头?这便成为蜀汉大臣不得不考虑的首要问题。

按照《三国志》的说法: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

正是由于群臣在惶惶不可终日之际,刘禅巧妙的将蒋琬擢升为尚书令总览蜀中政事,且蒋琬以其不卑不亢的态度来淡然接受了刘禅的任命,蜀汉朝堂动荡的苗头得以很快平息,由此可见,刘禅识人、用人的老辣本领。

从上述刘禅平稳接管蜀汉江山实权的情况来分析,刘禅对军权、政事的把握不可不谓牢靠,这也充分表明了刘禅师从名师诸葛亮和伊籍的学费可不是白交的,更进一步说明了刘禅绝不是痴傻二愣子。

而刨除后主阿斗出色的政治、军事综合管理能力,刘禅的厚黑学也可谓登峰造极。最典型的案列莫过于安抚夏侯霸。

夏侯霸之父夏侯渊当年被刘备的部将黄忠设计斩杀于阳平关的走马谷,而此时的曹魏正值新旧迭代的时期,特别是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诛杀大将军曹爽,曹魏家族大权旁落,夏侯家族又作为曹氏家族的宗亲,夏侯霸在这种情况下迫于安全考虑遂西投入蜀。

由于夏侯霸投奔蜀汉时过于仓促没有携带地图,结果竟然因为迷了路找不到蜀汉所在地成都,刘禅得知后立刻差人前往迎接。

按理说,蜀汉之于夏侯霸犹如杀父仇人不共戴天,特别是刘氏父子更是他咬牙切齿痛恨的对象,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刘禅见到夏侯霸时声泪俱下的一席话就是:卿父自遇害于行间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意思就是当年你父亲夏侯渊命丧疆场不是我父亲的所作所为啊!而是他光荣战死沙场的呀!

寥寥数语既捧高了夏侯渊鞠躬尽瘁、为国尽忠的高大上形象,又避开了刘备害死夏侯渊的敏感话题,可谓心思缜密、意味悠长。

紧接着,刘禅又指着自己的儿子,抛出了一枚“重型炸弹”说道:“此夏侯氏之甥也”。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当年夏侯霸的妹妹嫁给了张飞,张飞与夏侯氏育有一女张氏,此女后来又成为了刘禅的皇后,张皇后又给刘禅诞下一子,按照姻亲关系来算,夏侯霸也绝对算得上是刘禅儿子的亲舅舅了。

刘禅“两套组合拳”打下去,夏侯霸也得到了安抚,替父报仇的事情也不好再提,自打往后也只能跟着蜀汉一条道走到黑了。

从刘禅巧妙的善辩言辞来分析,后主刘禅的厚黑学还真不是浪得虚名的。

故此,纵观刘禅自后诸葛时代对蜀地政治和军事等方方面面的掌控来讲,此人绝非痴傻,更非后世那个传统印象中乐不思蜀的无道昏君,只是刘禅的自制能力确实过于欠缺,当严厉的“尚父”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地双腿一蹬迈入鬼门关后,无人监督的刘禅也为自己打开了一扇葬送蜀国基业的地狱之门,蜀国由此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参考资料:《三国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