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 |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0-11-04

859年的一天,48岁的温庭筠为了生活,要从长安奔赴襄阳,投奔徐商。
黎明时分,温庭筠即已准备就绪,开始动身。车马的铃铎之音叮当响起,离开家乡,就要踏上遥远的路途,温庭筠的内心充满了对故地的留恋之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行驶在漫漫的征途之上,耳边尽是晨鸡此起彼伏的报晓之声,天上一轮残月斜挂,板桥上结着一层薄薄的清霜,上面已有行人的足迹走过。
行至山中,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落满了槲树枯败的叶子;驿站的泥墙边,开满了枳树明艳的花朵。
看到这亲切熟悉的景象,温庭筠突然想起他昨夜做的那个梦。在梦中,他回到了他的眷恋之地——杜陵,在那里,一群群野鸭,正在岸边的湖塘里悠游嬉戏。
不知为什么,唐诗那么多,我却被温庭筠的这首《商山早行》每每感动,尤其是它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每次读来,一种孤寂,一种落寞,还有一种无法言语的宁静,便悄悄浮向了心上。
之所于如此,或许是因为,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里,都潜藏着一个漂泊天涯的梦想。尽管人在旅途,会很辛苦,会很惆怅,但为了实现生命的完整,我们必须经历一段又一段孤独的行程。
关于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一点古人其实比我们潇洒得多。
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贾岛路过一座山村,乡野独特的景致使他有所触动,于是他写下了《暮过山村》这首诗: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远远地,便听到了山涧潺潺的流水声,山上人家稀稀落落,居住分散。旷野上不时传来几声奇怪的鸟鸣,日暮时分听来让行人格外惊恐。
月亮在太阳将落未落之时刚刚升起,边疆点燃的烽火还没有越过秦地。走着走着,在零落的桑柘树旁,贾岛看到了袅袅的炊烟,便慢慢向它靠近。
贾岛的诗歌以"幽奇寒僻"的风格著称,这首表现羁旅愁思的作品,以“寒水”开始,中间历叙旷野中的怪禽、落日、初月、边烽,给人的感觉萧条冷落,压抑凄清,充分体现了贾岛险怪寒瘦、幽深奇异的诗歌特色。
在唐代诗人的眼里,“仕进”永远是人生的重中之重,因此“回家”与“仕进”便成了一对永远也无法解决的矛盾。如果壮志难酬,功业未成,他们宁可“一醉任天涯”,也决不轻易还家。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诗人韦庄,已经习惯了告别家乡亲人,在外漂泊流离,他随意地挥一挥衣袖,就远走他乡,做客异地。
他以为他是洒脱的,他可以不想家。可是,多少次从梦中醒来,孤灯之下,他才知道自己刚从江南神游归来。
他的心情顿时惆怅无比,遂披衣起身,走出屋外,遥望自己家乡所在的方向。
可是故乡渺远,别后难见。深夜万籁俱寂,韦庄的乡思是如此深重绵长。在无限的怅惘中,他看见那一轮皎洁的明月,正斜斜地挂在山顶。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杜牧曾外放江西任职,离家已久,客居旅馆,没有知音,在寒灯下,他独自沉思凝神,不由地怀念往事。
阵阵孤雁的叫声,惊扰着凄寂的梦魂。乡关迢迢,家人的书信要等到来年方能寄到此地。惆怅之中,杜牧的思绪仿佛回到了故乡,那美丽的沧江之上,此刻必定月色朦胧,水雾氤氲。而他的家门外,一条钓鱼船静静地停泊,在等待着主人随时出去打渔。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只有28个字,却被誉为“秋思之祖”,它对秋景的描绘,对秋思的表达和阐释,极为精准,极为深刻又极为透彻。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郁郁不得志。然而他生性执着,在不停地求索,不停地寻找经世致用的机会,因此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漂泊无定中度过的。
《天净沙·秋思》不过是马致远在旅途中的一个镜头,一个片段。但是这个镜头和片段,因为萧瑟,因为苍凉,千百年来印在了无数人的心上。
漂泊羁旅,是一种艰辛的生活,更是一种别样的经历,没有体验过此种经历的人,或许不足以谈人生。
在唐诗的百花园里,有很多很多描写羁旅愁思的作品。这些作品,犹如一束束芬芳别致的花朵,在这些花朵里,包孕着古人的离合与悲欢,也绽放着古人的奋进与失意。
在对一首首羁旅诗的品读中,我们可以循着诗人的足迹,和他们一起去旅行,去领略他们的人生百态,品味他们的孤独压抑,同时感受历史的沧桑,还有那一颗颗不甘寂寞的灵魂,悲凉别样的人生。

-作者-

张风莉:笔名雨枫,中学语文教师,甘肃省白银市作协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