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章邯只是巨鹿大战的看客「原创」

 彭志文文集 2020-05-24

 最近拜读了明代钟山居士的大作《西汉演义》,其中的第十五回就是“楚项羽九败章邯”,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错误。如果只是一部小说之言,是不值得我大费笔墨来写这篇文章的。记得早年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上也是有同样的说法,新版的教科书则把这个问题给简化了,就是“大破秦军”一句话完了。深层次的研究时,某些学者偷换概念,把“巨鹿之战”的范畴扩大化,定陶等地的战斗也被算作是巨鹿之战的一部分,前奏。如此地以讹传讹,因而,在很多人的知识里,或者说记忆中,“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击败的秦将是章邯”。而真实的历史是:巨鹿之战中项羽“九败”的是秦将王离,章邯甚至都没有参与到这一场大决战中去,仅仅是充当一名看客罢了。

  

章邯时任少府,骁勇善战,乃秦未仅次于项羽的第一勇将,号称秦王朝的擎天柱。但真实的章邯并不是《西汉演义》中所描写的那种能在“西楚霸王”马前走上五十回合的“大秦第一武将”,他指挥军事,应该是那种文官授武职的非职业军人搞法,主要靠的是运筹帷幄的谋略。

诚然,也有一种说法,章邯曾是北地名将,担任过始皇帝巡视的卫队长,后受到奸臣赵高迫|害打压,才武官授文职的,由他挂帅剿匪,赵高等奸佞实在是无人可用了。从后来的战绩分析,章邯堪称一代名将,也许后一种说法更靠谱一些吧。

虽然章邯是关内秦军的统帅,但王离是顶替蒙恬的北地边帅,其职位不低。两者之间不是隶属,没有上下级关系,而是平级的。剿匪战场章邯更熟悉,更多地参与,为主角,王离部初来咋到是属于援兵性质的。另外,秦二世、赵高很多疑,不可能把大秦所有的兵权托付给章邯一人。

话题回到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以陈县为都城,建立了“张楚”政权。然后命吴广取荥阳不下,分兵西击暴秦,周文大军攻进到离秦都咸阳仅百余里的戏地(今山西临潼境内)。赵高、李斯束手无策,是少府章邯提议赦免骊山刑徒,组成军队迎击农民军。就这样,秦末的战场上的秦军主要有三支人马:

第一支,由少府章邯率领的,由七十万骊山刑徒、奴隶、民夫组成的秦军,他们人数众多,虽然训练不够有素,但却装备精良,后勤供应充足,靠着苛严的刑罚(军纪)\奖励军功(获得自由)组合,刑徒们愿意为了获得自由而战,战斗力尚可,不识为关内秦军的主力,对付那些乌合之众,没有任何作战经验,陈胜、吴广的农民军是绰绰有余的。

第二支,是关中、巴蜀地区的秦朝正规军,由司马欣、董翳指挥,这支军队训练较为专业,称为“正卒”(秦军分更卒、戍卒和正卒),战力强于那些骊山刑徒组成的军队,当时,他们统一归章邯调度,构成了章邯军队的基干力量。

第三支,是从北部边陲抽调回来的,原本在守长城抵御匈奴的边防军(戍卒),由王离(秦朝开国元勋王翦之孙)来指挥,这支部队由名将蒙恬调教出来的,战斗力最为强悍,连匈奴人都怕怕。蒙恬被秦二世弄死之后,北疆长城的戍卒军团就由时任副帅王离来执掌。

  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章邯的部队是从西往东推进,继而击败了周文、吴广;而王离、涉间、苏角的部队是由北向南移动。章邯部的作战目的是先消灭黄河、淮河之间的农民军,再北渡黄河与王离会合。公元前208年12月,巨鹿之战开始时,章邯与王离的部队还没有会师,各自指挥自己的部队。所以巨鹿之战中的秦军约三十万人,就是王离的部队。他们携着大败匈奴的余勇来到内战战场,重兵围困巨鹿。王离部兵多将广,根本没把项羽的江东子弟兵放在眼里,觉得没有必要章邯来帮忙,分享功劳。

而章邯自从定陶之战,消灭了项梁部之后,认为“楚地兵不足忧”,于是渡过黄河,引兵北上进攻赵地邯郸,他的部队驻扎在巨鹿的南面。战役开始时,章邯的重兵并不在这块战场上,他唯一的贡献是修筑甬道,负责替王离部输送粮草。但是巨鹿这一仗不到三天就打完了,根本就不用他去运粮草的。

  项羽策动兵变,杀掉逗留不进四十六天的上将军宋义,夺下兵权。然后派遣部将英布、蒲将军率领两万人为先锋,渡过黄河,切断了章邯支援王离的运粮通道。项羽派兵阻隔粮道这一招实际上是虚招,牵制了章邯,同时也迷惑了王离。

攻击粮道的西楚大将英布曾是章邯的部属,以骁勇而著称,演义中更是把英布抬高到“项羽第二”的位置了。曾经的秦将英布还是个“游击战的高手”,素知秦军的作战套路,于是对症下药,我估计是英布是采用了扼守要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另一方面则派出游骑兵袭扰章邯后方的战术。而章邯并未尽全力去打通甬道,所以他的人马被隔离在巨鹿战场之外,没有能去增援王离。而且即便粮道不是一次性切断,章邯的运粮队抵达了王离的军营,也仅此而已,章邯对于巨鹿之战的贡献非常有限。

王离的兵虽然多,因为粮道被截断,出现了缺粮现象。而巨鹿之战打响之初,他的兵是一种围困邯郸的态势,不是迎击项羽的野战状态,所以在态势上是很吃亏的。然后,项羽亲率主力渡过漳水,并下令全军将士破釜沉舟,每人只携带三天的干粮,气势汹汹地冲杀过来。王离前后受敌,仓促应战,且没有尽遣主力迎击。然后王离军营亟军队被项羽各个击破,九战九捷。也有一种说法,项羽的攻击并非一帆风顺,只是最终的结局是大败秦军。

项羽击破秦军之后,诸侯军才加入战斗,形成围歼之势,然后生擒了王离,斩杀苏角,迫使涉间自焚而死,三十万虎狼之师——戍卒军团基本上被全灭了。秦朝的其他军马纷纷闻风溃逃,巨鹿之围遂解,这一场大战实际上已决定了大秦王朝的命运。

此战之后,项羽名闻天下,乘胜进军,章邯更是吓破了胆,未经大战即率军退至棘原驻扎。项羽大军追击进兵,驻扎在漳水南岸,两军相持,并没有再大规模交战。秦二世派人责问章邯,这一事件说明章邯在王离被消灭时没有尽心救援,更谈不上主持或参与巨鹿之战了。

章邯与项羽之间的正式交锋是直到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07年)的7月才上演的,秦军因兵无斗志,军心涣散,未经恶战即在漳南、汙水等地被项羽大军击败。秦二世帝的问责让章邯感到“不免于死”的恐惧,他不得不在洹水南岸的殷墟宣布向项羽投降。

章邯和他军团覆灭,一方面秦军主力尽毁,大开了通往咸阳的门户,秦王朝无力再组建类似的重兵集团;另一方面秦军军心垮掉,人人自危,士气低迷,再无作战的勇气。秦王朝的覆灭之日也就不远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