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公孙度——名字取得巧,竟然也能少奋斗20年

 冬云观历史 2020-05-24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电视剧叫《奇人安世敏》,里面有一个叫夏其通的官员。夏其通其人因为名字而改变了命运。

据说考官去审查阅卷人的工作,一时没忍住放了个屁,主考官不好意思,说了句“下气通”。阅卷人以为要关照一个叫“xiaqitong”的人,翻阅试卷,果然发现一个叫夏其通的人。于是阴差阳错,这个人得了第一名。

本以为这世上,因为名字而改变命运的事,仅限于古人的杜撰。但没想到,历史上还真得有因为名字而改变命运的人。

这个人也活跃于三国时代,但并未参与到中原地区的争霸过程,在《三国演义》中他的名字也仅仅出现过两次,因而几乎没有存在感。但历史上他东征高句丽,西征乌丸,在当时的东北亚,他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代枭雄了。此人就是武威将军、永宁乡侯公孙度。

公孙度起家

公孙度(160-204年),字升济,是辽东郡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人。公孙度的父亲名叫公孙延,因为逃避官吏的追捕,举家搬迁到了玄菟(音)郡。

当时玄菟太守公孙琙(音yù)的儿子公孙豹,才十八岁就死了。巧合的是,公孙度曾经也叫公孙豹,而且又与公孙琙的儿子同龄。

公孙琙见到公孙度后,很是喜爱,不仅送他去学习,还为他娶了妻。有着太守的照顾,公孙度开始走上了开挂的人生路。

建宁二年(169年),朝廷下诏推举“有道”之士,公孙度与东郡谢弼、东海陈敦一起被举荐担任尚书郎,后来又升任为冀州刺史,但因谣言,旋即被罢免。

注:有道,汉代察举制度中的特举科目。有道,即指有道德、才艺的人可由此科被举荐为官。

初平元年(190年),因为老乡徐荣在朝中重臣董卓手下做中郎将的关系,公孙度被推荐为辽东太守。

因为公孙度是从玄菟郡的小官吏发迹的,而且父亲还是逃犯,所以辽东郡的世家大族都很瞧不起他。

此前,公孙昭为襄平县令,他让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担任伍长(古代军队最低级的军官)。或许是记恨他给儿子的官职太小,公孙度一上任,就把公孙昭抓了起来,在襄平的刑场上将其鞭打而死。

陈寿评价公孙度“残暴而不节”,公孙度在任辽东太守期间,的的确确是睚眦必报,杀人不眨眼了。

辽东郡的豪门望族如田韶等人,只因过去没有对公孙度家有恩惠,都被他找借口杀掉。像这样被他杀尽的豪族有一百多家,郡中人个个惊恐万状。

对外他则雄张海东、威服外夷,夫馀(又做扶余)国国王尉仇台主动称臣于辽东,因为夫馀地处当时强盛的高句丽和鲜卑之间,公孙度将自己的宗族之女嫁给了尉仇台。

高句丽王伯固畏惧公孙度的威名,在公孙度讨伐富山贼时还派遣大加(大加为高句丽官名)优居、主簿然人等人相助。之后公孙度更是东征高句骊,西征乌丸,威震海外。

当时中原地区诸侯忙着攻打董卓,中原人士多避难于辽东,其中也有像管宁、邴原、王烈、太史慈等这样的知名人物。

割据称雄

公元190年(初平元年),公孙度知道中原地区天下大乱,对他亲近的部下柳毅阳仪说:“汉朝将要灭亡了,是时候与各位共同夺取天下了。”

当时襄平县延里社突然出现一块大石头,长一丈多,下面有三块小石头做它的足。有人对公孙度说:“这石头形状和汉宣帝的皇冠相似,并且出现在延里,和你父亲的名字相同。社是祀土地神的地方,表明您应该拥有天下的土地,而有三公作为辅佐。”公孙度更加高兴。

其实这样的计谋,古往今来多了。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为了威服众人,曾把写有“陈胜王”的书帛缝到鱼肚子里,让士卒“不小心”吃到。武则天为了称帝,也搞过“洛河献碑”的事。

原河内太守李敏,在郡中名望很高,他厌恶公孙度的为人,惟恐公孙度加害自己,于是举家迁居到一座海岛。公孙度知道后,十分恼怒,掘开李敏父亲的坟,打开棺材焚烧尸体,又诛灭了李氏宗族。

公孙度分辽东郡为辽西和中辽两郡,都设置了太守,又渡海收服东莱各县,设营州刺史;自封为辽东侯、平州牧,追封其父公孙延为建义侯。

公孙度为汉高祖刘邦和世祖刘秀建立庙宇,按照古制在襄平城南设祭坛祭祀天地,亲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治理军队,出行时坐着皇帝才能坐的銮驾,帽子上悬垂着九条玉串,以头戴旄帽的骑兵为羽林军。俨然把自己视为天子了。

曹操表公孙度做武威将军,封永宁乡侯,公孙度说:“我现在是辽东的王,还要什么永宁侯位啊!”将印绶藏于武器库中。

公元204年(建安九年),公孙度去世,其子公孙康继承其位,将永宁乡侯封给了弟弟公孙恭。

公孙度其实也曾经想参与中原的势力之争,在《三国志·魏书》卷十一《凉茂传》中,曹操曾派凉茂做乐浪(管辖今朝鲜北部和中部)太守。路过辽东的时候,被公孙度扣下了。

当时曹操平定北方之后继续远征,邺城无守,公孙度想要鸡蛋碰石头,被凉茂劝阻了。之后,公孙度的子孙们也没有再动过参与中原之争的念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