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napseed教程 | 手机修图“三部曲”之《构图篇》

 新用户28856708 2020-05-24

版权声明:文章首发于头条号【影像派】,版权所有!

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手机”这种便携通信设备进入了摄影领域,使得“手机摄影”成了一种低门槛的大众化行为,“全民摄影”成为了一种事实存在。

说到“手机摄影”,就不得不提及“手机修图”;而说起“手机修图”,又不得不谈及“手机修图界大名鼎鼎”、令手机摄影爱好者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Snapseed”。在我看来,它的知名度和地位在众多修图App中首屈一指,无app能出其右。事实上,从Google对它的收购也直接证明了它的优秀。

图1:snapseed

在本系列文章中,我将与大家分享在手机(以iOS系统的版本为例)上使用Snapseed进行后期修图的常用技巧。基于本人使用习惯和常用操作步骤,我将其总结为三部分:《构图篇》、《光影篇》《细节篇》,合称为手机修图“三部曲”

一、构图

我习惯将“构图”作为修图时优先考虑的部分,首先,我认为构图是一幅摄影作品的核心结构,它将直接影响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其次,我实在无法忍受一幅看起来歪歪扭扭、杂乱无序的相片。

严格说来,这里提到的构图应该叫做“二次构图”,因为第一次构图已经在按下快门时完成了。但为了叙述方便,本文都统一简称为“构图”。

在Snapseed中,本人常用的构图类工具主要有透视、旋转和裁剪

图2:Snapseed工具一览

1.1、透视

透视工具主要用于调整因镜头与拍摄对象在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的错位而造成的“视觉畸变”,我们在拍摄建筑物时常常会遇到此问题。

如仰拍或俯拍时,建筑物常常会产生“桶形畸变”,或“上小下大”(仰拍),如图(3)所示,或“上大下小”(俯拍)。也有因镜头焦段的光学特性而产生“球形畸变”,因在手机摄影中较少遇到,故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

图3:仰拍的建筑产生了桶形畸变

调整这种畸变的操作很简单,只需朝着畸变的相反方向滑动即可,调整幅度取决于相片的畸变程度,没有统一的参考值,符合视觉透视即可

从图4可以看到Snapseed的透视工具有4个子工具,从左至右分别为:倾斜、旋转、缩放和自由调整。其中,“倾斜”和“自由”在透视调整中较为常用。

图4:透视调整菜单

图5为透视调整后的前后对比图。由于拍摄时离建筑较远,畸变不严重,因此调整前后的变化明显。

图5:透视调整后的前后对比图

1.2、旋转

这个工具更简单,主要用于调整相片的水平位置,如风光摄影中经常需要调整远处的地平线,建筑摄影中调整建筑与地面垂直或水平的关系。通常情况下,画面若做了“透视”调整,也会需要接着做“旋转”调整,两者常常搭配并重复使用

图6是我用手机拍摄的原图。整体构图没有问题,但细心观察之下,你会发现围墙的水平线相对于画面边缘有一个小角度的倾斜

图6:围墙的水平线出现了倾斜

根据坐标参考线顺时针旋转,进行水平角度校直,如图7所示:

水平角度校直

1.3、裁剪

裁剪通常是我“构图部分”的最后一步,一方面,相片在经过透视和旋转处理之后,Snapseed都会“智能地”自动填充一部分像素,后者通常由“复制邻近画面”得来,这部分需要剪切掉;另一方面,裁剪还是在后期进行“二次构图”的利器。如通过裁剪,可以剪掉杂乱的背景,可以通过对称构图、井字形构图,将主体放在视觉焦点上。

继续以上文素材为例,围墙左侧的树叶和船尾显得有些多余,使画面显得杂乱、不够简洁(如图8所示),破坏了画面的美感,因此需要剪掉。

图8:画面左侧有些杂乱

剪切后,我根据画面调性将其处理成黑白效果**,使其形成 水墨画般的风格。

图9:裁剪后效果

剪裁功能用得好,可令一幅作品“起列回生”。

下图,原图的右侧部分很有味道,都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经典元素,但左侧部分却显得非常杂乱,景物毫无特色,缺乏看点,分散了读者的注意力,削弱了画面主体的表现力。

因此,我对画面进行大幅裁剪,由原来的横向构图剪成了纵向构图,画面瞬间显得简洁多了。如图10右所示。

图10:大胆裁剪不需要的部分,对画面进行重新构图

在此需要温馨提醒,剪裁会直接影响相片大小,若相片分辨率原本就很低,这招就要慎用。否则,剪裁完放大后只会一片模糊,失去了修图的意义。

至此,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构图篇》暂告一段落,敬请期待第二部:《光影篇》

感谢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