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人工智能的发展,大家似乎总认为是近些年的高新产物,但实际上,真的要聊聊它的前世今生,得从“遥远”的20世纪50年代开始。 提到人工智能,“圈里人”都会知道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毕竟是他和麦卡锡一起在1956年发起了“达特茅斯会议”,正式提出人工智能概念。 当然了,除了马文·明斯基,有些人还会提到另一个人——计算机之父艾伦·麦席森·图灵,不可否认,著名的“图灵测试”给“可计算性”下的严格的数学定义,才使人工智能开启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篇章。 人工智能的渊源可追溯至2000年前 在2000多年前的西方,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工具论》中谈到,对象决定内容,特定的对象决定特定的内容,这正是后来初始计算机所应用的核心内容——特定的程序解决特定的问题。众所周知,高级语言的出现,才使得计算机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飞速地发展。所谓的高级语言,也是为解决特定的问题而设计出特定的语言表达,这依旧没有脱离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再看古代的中国,在东汉时期,著名的数学级徐岳提出了“珠算”的概念,并与另外一位天文学家刘洪共同发明了算盘。 而在1642年时,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帕斯卡发明了机械计算机,而如果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会发现算盘和机械计算机的原理是何其相似,因此,人工智能的发展其实在数千年前就已经开始。 不得不说马文·明斯基以及艾伦·麦席森·图灵这两位能人开创了世界历史上人工智能的新纪元。特别是“图灵测试”的提出,简直就是翻开了历史全新的一页。 50年代,人工智能终获“出头之日” 1956年,开头提到的达特茅斯会议举办之年,虽然这只是一场名不见经传的会议,但实际上却大大促进了整个世界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因为此次会议之后,人工智能的研究便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爆发开来。计算机也在此时被广泛地运用于数学以及自然语言等领域;华裔数学家王浩就用计算机证明了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和数学家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的名著《数学原理》中一阶逻辑部分的全部定理。研究学者看到了人工智能看似美好的未来,于是包括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在内的诸多名校开始了人工智能的大力研究,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70年代,人工智能遇到“技术瓶颈” 1976年,数学界的三大猜想之一——四色定理被人们用计算机证明,于是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研究抱有了更大的期望。然而,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在研究人员沾沾自喜之时,他们意识到他们对人工智能研究难度的预估远远低于了现实。因为计算机的研究在当时还是只能以特定的程序来解决特定的问题。然而,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提升已经跟不上程序设计改善的步伐。而另一个实际的问题——科研人员无法找到足够大的数据库,导致了数据量的缺失,使得计算机功能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此时人工智能的研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人工智能释放了十多年的光芒也就此黯淡下来。 80年代,人工智能里程碑式产品“破壳而出” 直到80年代,一款名叫XCON的专家系统出现了,它是一款具有一套完整专业知识的计算机智能系统。与传统计算机采取的“数据+算法”的模式不同的是,它采取“知识+推理”的模式。也就是说,它一般不采取特定的算法,而是运用一定的技术以及专业知识进行推理和判断,并得出结论。这一款XCON专家系统的出现,又一次使得人工智能成功地活跃在了历史的舞台。 在1986年,IBM研制的智能电脑——深蓝首次挑战国际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虽然以2:4的成绩失败,但也从侧面说明,人工智能已经开始能够在某些领域与人类并驾齐驱了。随后,在1987年,改良版的深蓝又一次挑战加里·卡斯帕罗夫,并创造历史的战胜了人类的冠军。从此,在象棋领域人类再也不是计算机的对手。 20世纪末,人工智能震惊世界 2009年,人工智能震惊世界的模拟出了部分鼠脑,这里程碑式的事件,代表着人工智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的可能性极高。 近年,人工智能终于超越人类 2016年,李世石与Alpha-Go的较量,使人们终于意识到人工智能能够在任何一个实质性的领域做得比人类更完美。 未来,人工智能定将颠覆世界 21世纪的开始,也预告着新一轮人工智能革命的爆发。 互联网时代,使得数据的产生以及获取的效率以几何倍数地增长。特别是近几年互联网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得数据量呈现爆炸式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如今互联网上一天的数据量,就足以比得上50、60年代一年甚至几年的数据量。 也正因为如此,应用于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才能派得上用场。而算法由低级向高级的转化、硬件质量性能的大幅度提升、科研人员知识的深入等都为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人工智能也因此跨越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2016年,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这一年爆发了全球性的人工智能潮流。国际上,以Google、Microsoft、Facebook为首的全球三大AI巨头都在逐渐将公司的发展重心转移到人工智能方面来。而国内所谓的BAT亦开始承担起发展中国人工智能的责任,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使得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全世界仅次于美国。 百度CEO李彦宏曾说,“人工智能是百度核心中的核心。”人工智能在现代扮演的角色与当初的工业革命甚为相似,它们都不仅能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能使人类站在更高层次,望向更远的未来。 人脸识别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文字识别技术等等对现实技术需要较高要求,而人工智能不仅满足了它们的需求,并且大大提高了这些技术的准确性、可行性。 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当下,还有另一种声音,那就是对人工智能的恐惧心理。大概从深蓝击败卡斯帕罗夫开始,人们便开始担忧人工智能是否会对人类产生威胁。尤其是2016年李世石被Alpha-Go所打败后,人们对人工智能产生了恐惧的心理,担心人工智能、机器人可能取代人类,成为地球上新的掌权者。 可事实上,总有一天,人工智能终将在绝大部分领域战胜人类的,所以说我们对人工智能产生恐惧感也是理所当然。但是,人终究在思想、在精神上处于人工智能无论如何也无法企及的高度,这也注定着人工智能也将会沿着顺从型的方向发展下去。人类是有危机意识的生物。任何一个人工智能的研究者都绝不会允许人工智能威胁人类的地位——人工智能的研究也不会仅仅在于研究如何使人工智能实现真正的智能,还有如何能够控制人工智能。 不论如何,人工智能的发展,都是这个世界大势所趋势,也是历史的发展必然性。人类想在宇宙中生存更久、想要探索更加广阔的世界,必须依靠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强大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