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临床诊断肺癌病例多为晚期,已失去了手术治疗机会;肺癌预后极差,我国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16.1%。因此,尽早对肺部结节进行鉴别诊断,明确其良恶性,尽早切除恶性结节,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是肺部结节诊断治疗的关键。 钟南山院士和基准医疗牵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联合国内二十余家领袖级医院于2018年9月启动『钟声』计划—“ctDNA甲基化高通量检测用于肺部结节良恶性诊断和监测的临床研究(NCT03651986)”,计划入组10560例患者。 本文就患者朋友关心的常见问题进行解答: 发现肺结节了应该怎么办? 肺结节是不是早期肺癌? 应该挂什么科? 什么是肺结节? 肺结节是指在肺实质内而不属于正常肺组织的结节状阴影,直径小于3厘米,其中直径小于1厘米的称之为小结节,直径小于3毫米的称之为微结节,而大于3厘米的我们称之为肿块。肺结节可以表现为单独一个,也可以是多个。80%-90%以上的肺结节都是良性的,比如说肺的良性肿瘤、肺炎、肺结核、肺动静脉畸形、陈旧性病灶等,当然也有一部分结节是恶性的,而少数肺良性结节在随访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恶变。 发现了肺结节该怎么办? 首先要明确的是肺结节不等于肺癌或早期肺癌,不必过度焦虑,过度惊慌不可取但置之不理也不可取。过度惊慌会影响生理和免疫功能,诱发疾病;置之不理会延误病情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发现肺结节了应该带上详细的影像资料及病史到医院就诊,可以进一步做一些检查,如详细的体格检查、血里面的肿瘤标志物、痰里面找肿瘤细胞等,如经济条件好的患者还可以做PET/CT检查,如高危患者,可经纤维支气管镜、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组织以明确诊断。 经过详细的检查,患者一般有三种选择: 1 口服抗生素后短期复查 肺炎或不典型肺炎表现为肺结节的很多,很多患者经过短期口服抗生素治疗后肺结节就消失或明显变小。特别是首次发现磨玻璃结节,抗生素治疗尤为重要。 2 密切随访 密切随访犹如警察盯嫌疑人,得通过长期的观察最后确定对方的好坏,CT检查就是那个警察,而肺结节就是那个嫌疑人。判断的方法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再次做CT检查(最好是薄层CT),与之前的CT进行对比,判断大小、密度、位置等是否出现变化,良性结节一般在长期随访中均不会出现变化,而恶性结节可以在短期内显著生长。具体随访间隔的时长应由经诊医生根据病史及检查结果综合判断,肺癌高危结节应该缩短随访时间。大多数结节在两年内未长大的话,考虑为良性结节或低度恶性,但部分结节如磨玻璃结节应该增加随访年限。 3 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是恶性肺结节目前最好的根治手段。对于不能明确诊断且高度怀疑肺恶性肿瘤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目前常用的术式为经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创伤小、愈合快、对生活影响小。患者一方面不要过度担心手术治疗,另一方面仍需谨记,大部分肺结节是良性的,切勿因过度焦虑而造成过度治疗。 CT有辐射能反复做吗? 各种CT该如何选择? 低剂量CT: 目前证据显示,低剂量CT是筛查肺癌的有效手段,主要优点是辐射剂量小,其辐射剂量大约是普通CT的1/4左右。 普通CT平扫: 普通CT平扫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CT检查,绝大多数基层医院都有配备,普通CT平扫扫描的层距通常为8-10mm。低剂量CT和普通CT都常用作体检胸部检查,优点是检查快、设备要求低,缺点是层距过宽,可能造成小结节的漏诊。 高分辨CT: 高分辨CT是指层距较小的CT,一般层距小于5mm,与常规CT相比,精度更高,分辨率更强,可以看清肺内细小结构,可用作肺小结节特别是磨玻璃结节的随访。 肺小结节薄层CT: 肺小结节薄层CT是中山医院放射科专门针对肺结节开设的检查项目,层距小于2mm,对肺小结节的分辨率更高,还可以精确测定结节的密度,通过三维重建可精确测量结节的体积、与血管的关系、边缘等,有利于良恶性的判断,可用于肺小结节的明确诊断及随访检查。 增强CT: 一般肺小结节不需要增强CT检查,但动态增强CT特别是小结节动态增强CT对鉴别孤立性小结节具有一定的意义,具体应由经验丰富的呼吸科医师或胸外科医师把握。 PET/CT: PET/CT主要可用于肺癌高危实性结节或部分实性结节的诊断,多个结节时还可为选择哪个结节进行活检提供参考意见,主要原理是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葡萄糖摄取和代谢,缺点是价格昂贵,不推荐作为肺小结节的常规随访。 什么是“钟声计划” 钟声计划项目是由我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牵头发起的一项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该项目为循环肿瘤DNA(ctDNA) 甲基化高通量检测用于肺部结节良恶性诊断和监测的临床研究。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超早期的癌症筛查技术——ctDNA检测,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2019年4月11日,“钟声计划”在汕头市中心医院召开启动会。会上,钟南山院士通过视频向大家介绍了“钟声计划”项目的背景及意义。 ![]() 钟南山院士视频讲话 招募肺结节阳性患者 年龄大于或等于18周岁、经常规剂量CT或低剂量螺旋CT(LDCT)诊断有5-30mm大小的肺结节阳性患者 研究目的 本项目旨在评估ctDNA甲基化高通量检测诊断肺部结节良恶性的性能(包括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评价其对肺部结节良恶性诊断和监测的临床价值。 研究概述 1.研究类型: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不干预患者正常的肺结节诊断和治疗过程 2.针对符合项目入组条件的肺结节阳性患者,应用常规CT或LDCT影像学技术对其进行为期2-3年的随访 3.每次访视采集静脉血10ml 4.随访期间,若患者确定进行手术、肺穿刺活检术或其他活检术,则需采集麻醉前静脉血10ml、新鲜组织样本或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样本,并获得病理诊断报告 患者获益 ①随访期间多达5次免费的CT/LDCT检查机会(入组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具体由研究者结合患者的综合情况而定) ②将获得研究者更多的诊疗关注,以全面、及时监测患者肺结节的变化,这些随访影像学检查结果将有利于研究者为患者制订更具针对性的进一步随访或治疗方案,更早进行肺癌风险管理 研究中心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