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富拉尔基的俄式住宅和江桥要塞

 黑龙江波涛 2020-05-25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富拉尔基还有值得一看的是俄国的遗留,有矗立在富拉尔基铁路桥畔的守桥碉堡群,是俄国人为了防御日本人进攻建立的,也有说是日军占领富拉尔基后,修公路江桥及铁路江桥东西碉堡。但看了以后的感觉,倾向于还是俄国人建的可能性大些。另外还有过江隧道,二道江桥洞子当年苏联专家别墅群。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3.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4. 没想到里面这么狭窄: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5.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6. 俄式建筑也在嫩江边上,出门可以看到铁路桥,一会儿的功夫,过去多趟火车,最长的一列我认真的数了一下,63节。好家伙,真是厉害!都是拉煤的: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7.1 走过这里,看到地上的五角星图案,亲戚说,守桥部队在这儿,以前这里是不许外人进入的,现在老百姓可以在江边散步了: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7.2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7.3 夏天江边散步一定非常惬意: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8.1 很快就看到一群建筑,看到两个高大的不规则圆形相连,上部一圈门洞式装饰纹,颠覆了以往我们对碉堡的低矮单调的印象,几面排列的机枪眼,让它们有了碉堡的因素。碉堡外部裂纹极少,看起来极其坚固,它们可是始建于1901年哦: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8.2 既来之则看之,我从围墙边的一条小路爬上去,站在砂石堆上,里面还有一道围墙,下不去了,看碉堡确实蛮高,顶部还有小瞭望哨: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8.3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8.4 离开砂石堆,回到大路上,铁门锁着,进不去,但有说明牌了,原来这边是两座,江对面还有一座: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8.5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8.6 这个角度看起来像三座: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9.1 隔江望过去,似乎是有一座,但怎么是倒着的?亲戚问我们去不去看,既来之则看之也,反正冰面全冻起来了,可以直接走过去。不过说实话,要不是有他带领着,我们俩还真不敢自行前往: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9.2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走冰冻的宽阔江面,对我们是第一次。亲戚告诉我们,江边一直冻到江底,江心冰面差不多也有七八十公分厚,很安全的。在冰面上不要像走正常路把脚抬起,更不能迈大步,基本上小碎步贴着冰面跐着走就没事。

看着冰面下那光怪陆离的结构,有的就像一张薄薄的纸,有的像被切割的冰墙,有的像散射的光束,还有无数的雪团,一个个悬冻在冰下,实在好玩,无数的问题忍不住一个个抛给亲戚。

他不厌其烦的解释着,所有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杰作,之所以千奇百怪的主要原因是冰下的封冻并不是统一在一个瞬间。在冰面下面,嫩江水依旧在日夜流淌,当温度不断降低时,江水在不同的流淌状态被冻结,那些貌似悬浮的雪花团,是水里的空气气泡上浮时,恰好遇到冻结瞬间,于是形成我们看到的不同位置、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各种冻结现象。

10.1 多整齐的切割,还有断续雨丝的感觉: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10.2 波浪泛涌的状态: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10.3 冰里的镶嵌: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10.4 冰下的爆炸: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10.5 无数不规则的玻璃堆砌: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10.6 防爆玻璃膜连着的玻璃们: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10.7 像一个个小雪团混入冰中: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10.8 明显的色差: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10.9 一面面冰墙: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10.10 风吹起微浪: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10.11 以为走到沙漠边缘: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10.12 一路看到不少这样的冰窟窿,这是冬季捕鱼的点,忘了用手去试试这时的江水有多冷。看着凿开的冰层似乎不到三十公分,我疑惑我们站的地方有多厚的冰,亲戚说,这水是嫩江的水位,真正冰下的水比这深多了: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亲戚还说以前这江水可清了,透过冰冻的江面直接可以看到下面还在游曳的鱼,缓缓的摇着尾巴。他们会和今日那些捕鱼人一样,在江面上凿开一溜冰窟窿,有各种不同的下网办法捕鱼。他最得意的一回,和他表哥一次排出九网,网网有鱼,捞了好几百斤,开心极了。

随着工业开发,各种污染物排放进江,嫩江再也看不到那样的景象了,而且竭泽而渔,连鱼子鱼孙都被网尽了。

我们如今确实看到的不是清澈见鱼的江面,而是一阵风刮过,一股股灰尘被吹起,就像沙漠地里揭起一层沙一样。若还是亲戚说的那样清澈的江水,我们看到的将是更加美丽无比的冰的花样。

 

11.1 走走拍拍,不知不觉走到了河对岸,倒塌的碉堡就这样出现在眼前。一米八高的亲戚走到跟前,参照出它的高大,这可是横躺着的: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我奇怪,这么坚实的建筑怎么会这样整体倒塌?戚说因2008年发大水,碉堡的地基酥烂了,碉堡整体歪倒。

我们转了一圈看看,着地的部分有毁损,但不是那种破碎性的坍塌。碉堡倾斜在地上,断成几截的堡身在阳光下,依旧带着某种霸气,不知为何感觉着像极了某种行为艺术。

仿佛要弥补在江那边不能到近前拍的遗憾,在这里零距离接触,不由自主的前前后后一通猛拍。

11.2 即使这样块石的基础,上部居然保持完整,可见当时的粘合剂功力: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11.3 调皮的我试图到机枪眼里看内部状态。如此比照算来,机枪眼大约高1.5米,宽2米,深超过1.5米: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11.4 从破损的地方可以看出水泥的标号相当之高: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11.5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11.6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11.7 作为战争标识之一的碉堡在这里似乎被做成了艺术品: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11.8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11.9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11.10 另一面的毁损严重些,坍塌成若干很大的小块: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11.11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11.12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11.13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11.14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11.15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12.1 看完这里往回走,走近了一排高大的废弃桥墩。亲戚说那也是俄国人建的,后来要建我们自己的大桥,就把人家的老桥拆了。未拆完,发现作为战略储备不失为另一用途,于是拆得半拉子,留下十几根高大的桥墩寂寞的立在江里: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12.2 必须仰视的桥墩在蓝天下,显得那么寂寥,墩身下部的白线是2008年发大水留下的印记: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12.3 走近桥墩,看着白线下部的墩身满是貌似藻类的附着物。问亲戚,告诉我们那是上游造纸厂的纸浆,排放到江里,沾附在桥墩上。水位高的时候看不出,水位一低,就暴露了。真没想到,好可怕的污染!怪不得亲戚说,现在水不清,鱼不多: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12.4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13. 不知不觉又是夕阳西下,在这里看碉堡群花的时间多了点,把寻二道江桥洞子的苏联专家别墅群给忘了。在富市的停留时间有限,本次就算了,还有那个好玩的昂昂溪、老龙头遗址,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1017—42、嫩江与俄国遗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