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纠错还是“错纠”?——与《编辑发稿中的高频易错字》商榷

 新用户63606037 2020-05-25

         “木铎书声”公众号2月发了《大集合丨编辑发稿中的高频易错字(上)》和《大集合丨编辑发稿中的高频易错字(下)》(点击可阅读原文)( 简称《编辑易错字》) ,引起了业内的关注。 其实,其中有的是少见多怪的错纠,有的是辨释不到位,欠火候 ,失之狭隘 ,不能解决编辑实践中经常遇到的易混字词问题。

        作者工于烹文煮字、布局谋篇,编辑长于咬文嚼字、锦上添花。如果作者有一桶水,编辑就应有一缸水,而且是有源头的活水。何出此言?请耐心读读下面絮言赘语 ( 就《编辑易错字》涉及的词语 ) 。

         一 、全等异形词语

        ( 1 ) 长年累月 = 常年累月。(《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汉语大词典》)

        《说文》:“ 长,久远也。” 《玉篇》:“ 常,恒也。” 即 “ 长久;固定不变的” ,古二者通。唐 · 李白《长干行》:“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白居易《记画》:“画无常工,以似为工;学无常师,以真为师 。”

          ( 2 )《编辑易错字》:“‘第一’ ‘第二’ ……  不可写作‘第1’‘第2’  …… ” 。

        其实, 第一 ╳、第二 ╳ 、第三 ╳、 ……    =  第1 ╳ 、第2 ╳ 、第3 ╳ 、……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GB/T 15835—2011 ) :“ 4.3   选用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均可。”其示例1中有:“第25页 ( 第二十五页  )     第8天 ( 第八天 )    第4季度  ( 第四季度 )     第45份 ( 第四十五份 ) ”。

         《现代汉语词典》( 第7版 )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第3版 ) ,《汉语大字典》“第一卷检字表” ,《唐诗宋词全集》( 第一部 )   一  ( 第四部 )

        ( 3 ) 笑眯眯 =  笑迷迷、笑咪咪、笑弥弥。( 《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汉语大词典》)

         笑迷迷,语出《儒林外史》第三回:“ 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鲁迅《三闲集 · “醉眼”中的朦胧》:“和他们已有瓜葛,或想有瓜葛的,笔下便往往笑迷迷,向大家表示和气。” 

         笑咪咪,语出孙犁《秀露集 · 克明 〈荷灯记〉序》:“主题鲜明乐观,和他那总是笑咪咪的模样相仿。” 王蒙《悠悠寸草心》:“传达立刻笑咪咪地递给我一个入门证。”

          笑弥弥,语出刘半农《晓》:“只有一个三岁的女孩,躺在我手臂上,笑弥弥的。”

        ( 4 ) 惟妙惟肖 = 维妙维肖 、唯妙唯肖。( 《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汉语大词典》《汉语成语大全》( 商务印书馆 )  。

          《新华成语词典》《汉语成语考释词典》( 商务印书馆 ) 均以“惟妙惟肖” 为主条,注明也作“维妙维肖” ;《辞海》《新华词典》均以“维妙维肖” 为主条,注明也作“惟妙惟肖” 。

         古汉语中用做语气助词时,“惟”  “维”  “唯” 通用 。

        ( 5 )  竿 ≠ 杆 ≠ 秆,然而 :

  撑竿跳高 = 撑杆跳高。《现汉》( 第7版 )  、《现规》( 第3版 ) 均以“撑竿跳高” 为主条,也作“撑杆跳高” 。

         《新华词典》只收“撑杆跳高”词目;《辞海》《汉语大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词典》和高等院校体育系通用教材 《田径》只收“撑竿跳高”词目;国家体育总局下发文件和颁布比赛项目均用“撑竿跳高” 。

         ( 此项运动早期用竹竿,后改为木杆、金属杆,20世纪60年代又改用玻璃纤维杆 )

          ( 俗语 ) 八杆子打不着 = 八竿子打不着。〔《中国惯用语大全》( 上海辞书出版社 ) 均收〕

         ★ 我可跟你撒的哪家子冤,泄的哪家子气呀 !这不是八杆子打不着的事吗?〔浩然《艳阳天》( 三 ) 〕  

          ★ 吴宝顺是唐大姐儿的一门八竿子打不着的远亲。 ( 刘绍棠《这个年月》二六  )

         ( 6 )  哪里;那里

          那nǎ,古汉语中做疑问代词,今写做“哪”。《通用规范汉字表》确认,“那”为多音字 ( nā、nǎ、nà、nèi、nuò”,读“nǎ”同“哪” 。

        此知识作为编辑应掌握,今文引用古诗文名句时常会遇到。如耳熟能详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 朱熹《观书有感》)  其中“那nǎ” 绝不可写做“哪” 。再如 :

        ★ “离居见新月,那得不思居?” ( 唐 · 钱起《送李秀才落第游荆楚》;

        ★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

         ★  “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 ( 清 · 龚自珍《己亥杂诗》) 

         ★  “他说‘那里那里’ ……” ( 鲁迅《热风 · 无题》) ;

         ★  “那里有那么宗子事?” ( 梁斌《红旗谱》) 。

         ( 7 ) “练”与“炼” 

          注意,“晨练”不是“晨炼” 。

        【晨练】清晨进行练习或锻炼 。( 不仅仅指锻炼身体,如“练功” “练嗓” “练剑” “练兵” “练武”等 ) 

         ( 8 ) “部署”与“布署” (《汉语大词典》均收 )

         【布署】〈动〉部署。安排,布置。语出郭孝成《江苏光复纪事》:“大局既定,即定原有海防海防廳爲辦事處,舉其美 ( 陳其美 ) 烏,爲滬軍都督……遂 ~ 一切政要。” 丨华山《大戈壁之夜》:“在一个大铜矿摸索几年,跟苏联专家学会计算矿床储量,~ 勘探工作。”   (《汉语大词典》)   ( 布:陈设;布置。如: ~ 防 、~ 局 、~ 控 、~ 展、~ 阵、~ 雷、~ 警、~ 下天罗地网 )

         【部署】〈动〉安排 ,布置 。〈名〉古代军中武官。清代兵部侍郎 。〈名〉 元、明俗语。指拳棒教师或擂台比武的主持人:一箇年老的 ~,拏着竹批,上得獻臺,〔 ……〕。(《水浒传》七四 )  ( 部:安排布置 )

         “部署”包孕“布署” ,因“部署 ” 用做名词已成语言化石,故在现代汉语中二者便成为全等异形词 。

         央视 2001年8月2日《新闻联播》字幕出现“布署”  ;山东电视台 2018 年1月28日《早间新闻》字幕出现“布署” ;有人做过统计,《南方周末》1984 一  1998 使用过 17次“布署” 。

当今语用一般写做“部署” ,故编辑处理文稿应采用“部署” 。

        综上所述,写做“布署” 并非持之无故,所以不应将“布署” 视作别字 。

        ( 9 )  “度”与“渡” 

         渡,后起分化字,是后人为避免与通过水域混淆而创造的一个形声字,汉朝以前无“渡” 字,如《木兰诗》:“关山度若飞”,按现代汉语理应写“渡” 。

         作为编辑不可只知两者在现代汉语中的分化义一一 “度,用于在时间中‘过’ ”;“渡,用于在空间中‘过’ ”,并以此为据审稿纠错。

         唐诗宋词中“度,渡” 不乏互通的语例:

       ① 因人而异。如耳熟能详的王之涣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白诗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王昌龄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寇准诗句:“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

       ② 因篇而异。如耳熟能详的杜甫诗句: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 ( 《白沙渡》) 

         ★ “牛女年年度,何曾风浪起。”  ( 《银河诗》

         李白诗句:

          ★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横江欲渡风浪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横江词六首》)

           ★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渡荆门送别》)

用于“空间过” 杜甫多用“度”,李白多用“渡”。

小结:用于空间“过”,李白多用“渡”,杜甫多用“度”。

        详阅拙著 《常见语文差错辨释手册》( 商务印书馆 ,2018年5月第2次印刷 ) “引语别字板块” p34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须;渡 )】 。

       ( 10 )  谜团 = 迷团 

         【迷团】疑团。语出《镜花缘》七九回:“ 指迷團靈心講射,擅巧技妙算談不。”   《儿女英雄传》二二回:“說幾句正經話,使她打破迷團。”   郭小川《忆延安》:“毛主席的伟大教导,清除了思想 ~ 。”  ( 《汉语大词典》)   ( 迷:用同“谜” 。《六書故 · 人九》:“迷,俗以隐語為迷。别作謎。”  “迷语”同“谜语” 。明 · 杨慎《丹铅杂录 · 鲍昭迷语》 )

          现一般写做“谜团” 。写做“迷团”不可判做别字 ( 硬伤 ) !

        ( 11 ) 《编辑易错字》:“只能写做‘偶尔’不能写做‘偶而’ 。” 

       其实,“偶而”同“偶尔” 。(《汉语大词典》)

         ★ 大约巨鳌们是并没有懂得女娲的话的,那时不时偶而凑巧的点了点头 。( 鲁迅《故事新编 · 补天》)

         ★  车虽然有几个中国人,偶而彼此对望一眼,但他们不敢交谈 。  ( 杨朔《雪花飘在满州 》)

        ( 12 )   “下工夫”与“下功夫” 是全等异形词,不分轩轾 。

         详见前发《“下工夫”“下功夫”“工夫”“功夫”辨释》帖文 (点击标题看阅读原文)。

        ( 13 )  写做“淡薄名利”是“淡泊名利”之误吗?答案是否定的 。

        1) “淡泊名利” 不是有固定词形不可窜改的成语 。

        2) “淡泊 ( 薄 ) 名利” 与 “贸 ( 冒 ) 然行动” 一样,是四字格词组,只须搭配得当即可 。

        3)【淡泊】① 恬淡,不追名逐利。 

         【淡薄】①同 “ 淡泊① ”:终然厌多事,超然趋淡薄 。( 宋 · 陈师道《次韵苏公独酌》) 丨 决不攀权附贵,宁守淡薄清高。( 粤剧《搜书院》第二场 )   (《汉语大词典》)

        “淡泊” “淡薄”是一对交叉型异形词,用做其交叉义时,是全等异形词 。

        ( 14 )  “ ‘竖立’指具体事物,‘树立’指抽象事物 ” ?

         这种界定是指现代汉语。作为编辑应知道,古汉语“竖立”通“树立” 。在处理引用古诗文时应注意 。

         【树立】①建立;建树。②直立,竖立:“是月,杜陵便殿乘輿虎文衣廢臧在室匣中者出,自树立外堂上,良久乃委地。”  颜师古注:“樹,豎也。”  ( 《汉书 · 王莽传下》)

         二 、音同义殊词语

         此类词语,离开语境,单摆浮搁不能判定对错。

         ( 1 ) 按步就班 ≠ 按部就班。( “按部就班”包孕“按步就班 ” )

         【按部就班】 ① 写文章时根据门类选取适当的内容,按顺序遣词造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 晋 · 陆机《文赋》) ② 同“按步就班” 。( 部:门类;类别。班:次序 )

        【按步就班】  ① 做事按一定的步骤、条件、道理或遵循一定程序,循序渐进:“学校却 ~ ,没有这弊病。” ( 鲁迅《书信集 · 致陶亢德》)    ( 《汉语大词典》)  ② 比喻按老规矩办事:不能墨守成规、~ 地办,必须有创新精神。

         ( 2 )  “精简” “精减”两词都有, 表意不同,语用有别。

        【精简】〈动〉经过整理,从内容上去掉多余的。

        【精减】〈动〉经过挑选,从数量上去掉不必要的。

    辨释 

        ① 词义

       “精简” 侧重于从整体中各部分的内容上简化,以达到优化组合;“精减”侧重于从整体组成部分的数量上减少,以达到少而精。

       ② 语用

       ★  精减手续。减少手续办理的项目数量 。

       ★  精简手续。将各项手续中的内容变复杂为简单( 手续的项目多少未变 )。

        ★ 精减机构。将机构的数量由多变少。

        ★ 精简机构。将机构内部的设置由繁变简 ( 整个机构的数量没变 )。

         ★ 精减内容。将分为板块的内容数量由多变少 。  

         ★ 精简内容。将内容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 精减人员、精减条款 、精减义项 、精减书目等,均不可将其中的“精减”改为“精简”。

         ( 3 ) 写做“三步曲”肯定是“三部曲” 之误吗?

        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包括我们发展战略的“三步曲”正确不正确〔……〕。(  《邓小平文选》第3卷 p305 )

②《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人民网》等媒体曾多次使用过“三步曲” 。

咬文嚼字》2005年第4期《“三部曲”还是“三步曲”》曾组文9篇讨论过这两个词语。编者附言认为:“ 如果指三个阶段、三个步骤,从目前语言应用的实际情况看,用 ‘ 三步曲 ’ 的意义更显豁。”

       《新词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 已收入【三步曲】词条。

       ( 4 )  “启航”与“起航” 不是全等异形词,不能说“现多用‘启航’ 。”  应视语境选用,无孰是孰非问题。

        详见《新闻与写作》2018年第2期刊发的拙文《说词释字一一 词语辨释五则》中 “ ‘启 ╳ ’与‘ 起 ╳ ’ ” 。

          ( 5 )  “终生多用于事业上,终身多指切身的事。”此界定失之狭隘,以此如何解释“终生残疾”和“终身残疾” 。

          详阅另文《 “终生”与“终身” 》。

        ( 6 )  关于 “ ‘形 ’与 ‘型’ 的辨释”未涉及编辑实践中常遇到易混的“体 ( 脸 ) 形”与“体 ( 脸 ) 型”;“定形”与“定型”;“造形”与“造型” 等 。

         详见另文《 “ ╳ 形”与“ ╳ 型 ”》 。

         三、其他

        ( 1 )  “七月流火” 不能形容天气炎热吗?

         “七月流火” 语出《诗经 · 豳风 · 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指夏去秋来,天气转凉。因人们误将“七月”理解为公历7月,把“火” 解读为“火热”, “俗成”终被“约定”,《现汉》《现规》均将此义收入 。

         ( 2 )  应写做“几率”,不可写做“机率”?

          都不对!既不可写做“几率” ,更不可误做“机率” ,应写做“概率” 。

         “概率” ( 旧称几率 )  是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确定并公布的规范词。

          详见拙著《常见语文差错辨释手册》( 商务印书馆 ,2017年5月第2次印刷 ) “ 词语别字 ” 板块p61【概率 ( 几 、盖 ;律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