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楷书是书法演化到极致的标志

 谷鸣先生讲书法 2020-05-25
谷鸣接下来的文章开始讲笔法。
先从字形的演变开始讲起,后面陆续推出各个笔画的讲解。
隶书及魏碑是圆形线条化为方形线条的过度字体,然后方形的线条从晋至唐逐步发展成熟。楷书形成以后,字体的造像几乎没有再进行颠覆性的变化。唯有各个大家在笔法的严谨法度约束下,戴着镣铐跳舞,把楷书写成各种形态。
从初唐虞世南至晚唐柳公权300多年间,为什么字形再没有颠覆性的变化?,谷鸣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
1,楷书成为官方字体(成为官方字体的前提是文官的推动),楷书是文人认可的最美的字体,所以其他字型逐渐被淘汰,或有所创新也无法成为气候了。
2,毛笔的功能已挖掘到极限,抑或说已挖掘完成。首先毛笔写类似圆形线条是很自然的,也是很简单的(篆书、隶书、行书、草书)。然后古人发现毛笔能写出带棱角的线条(魏碑),这是对毛笔功能最重要的发现。再推演,圆锥形的毛笔能写出带棱角的线条以后还能怎样?貌似就这样了,再也挖掘不出其他功能来。那怎么办,把棱角发挥到极致!对,为了彰显文人之所以为文人,他们总会有办法强调自己的优越傲娇的。于是楷书出现在了历史舞台,于大唐百花齐放。
下面几张图片是笔者精心制作的从魏碑至楷书的组合。以历史年代排序为顺序。读者可以自行分辨是谁的字体。

通过几张图片中字体的演化,我们不难看出,字体的造型几乎没有大的变化,部分风格极为相似。当然,谷鸣整理的字体并不全面,无法全部寻找字型的来处,管中窥豹就可。
但也不难发现:
图二第一个字及第四个字极为相似。
图三第二第三个字及第五个字极为相似。
从这个角度也不难推理:
书法至唐以后并不是无法再进步,楷书可以有多中面貌呈现,在前人把楷书写到登峰造极的时候,末代书法家柳公权不也独自杀出一条血路?
那宋之后呢,是否还有人能做到?答案是否定的。笔法至唐而遗失,这是后人无法再次登顶的核心原因。
如果你想登顶见到晋唐书法大家的真实面目,唯有一条路径,那就是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窥探出晋唐笔法。否则你认为的书法,都和晋唐无关。
看完三件事:
1,点赞,让更多热爱书法的朋友看到这篇文章(收藏不点赞,都是耍流氓)。
2,关注谷鸣不走丢。
3,关注我的公众号“谷鸣书社”,跟谷鸣窥探晋唐笔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