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什么既不让官员吊唁,也不给他立庙?两人真有深仇大恨吗?

 乇三千 2020-05-25

为什么现在谈论历史都要翻个案,玩儿个颠覆才有人看?

史书中的历史还没琢磨明白,却想着另辟蹊径去博人眼球。人内心爱八卦的潜质也好,是社会整体浮躁也好,总之,这样不好。

人,还是需要沉稳一点!历史有多面性,人也固然要多面思考,但也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

今天简单说刘禅和诸葛亮,因为网上有太多说刘禅和诸葛亮不和,甚至有仇怨的文章了。

刘禅和诸葛亮不和吗?

可能有,但不是大家鼓吹的那么不堪,只能算是小打小闹,或者可以说是青春期的学生和老师的摩擦。

刘禅在诸葛亮辅佐下,可以说是这个皇帝当的“名存实亡”。

国家战略不需要他操心,诸葛亮就制定了;治国方针不需要他参与,诸葛亮领着一帮家臣也搞定了。

但是,与其说这个皇帝当的“名存实亡”很憋屈,不如说这个皇帝当的很省心!因为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没有二心,全心全意为蜀汉,死而后已。

刘禅和诸葛亮的关系,也不只是刘备临死之前嘱咐的“事之如父”这么简单。

在刘禅小的时候,刘备就让诸葛亮教导刘禅,所以诸葛亮可以说是刘禅的启蒙老师。

刘禅继位的时候只有16岁,可以说还不到能独当一面的年纪,即使知识丰富,阅历上也是欠缺的。加之他从小跟随诸葛亮学习,所以对诸葛亮本身就有依赖性,而并非诸葛亮一厢情愿地把持朝政。

说句题外话,刘禅也并不傻,他聪明的很~他不是“乐不思蜀”的阿斗,而是“韬光养晦”的后主。

至于他们之间的摩擦,也不体现在国家战略和治国方针方面,而是体现在个人关系上,比如诸葛亮管刘禅比较严格,不能私自出宫游玩等等。

所以,他们算是家庭矛盾,不能算仇恨。而且“夫妻没有隔夜仇”,相当于父子的两人更不可能有死后还解不开的仇怨。

(刘禅的这个哭,是有真感情的)

那为什么诸葛亮死后,刘禅不让官员吊唁,也不同意给他立庙呢?

这跟诸葛亮的为人处世和遗嘱有关系。

诸葛亮为人最让人敬仰的就是执法严明,不徇私枉法。立庙这种事,本身是皇室才能有的待遇,为一个臣子立庙,这首先就不合规矩。而且,诸葛亮临死之前还有过遗嘱。

《三国志》里说的清楚“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可以肯定,诸葛亮是不赞成对丧事大办特办的!连下葬都要求“裸葬”,立庙这种劳民伤财的事,他自然是不同意甚至极力反对的!

所以,刘禅不同意立庙,一是遵从祖宗典制,二是遵从诸葛亮的遗愿,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样是“怕诸葛亮功高盖主”,其实一点歪心思没有。

而不让人吊唁,一是力求节俭,二是当时时局紧张。连诸葛亮都力求封锁自己死亡的消息,刘禅更不可能大张旗鼓举行吊唁。

所以,说完这些后我们应该清楚了吧,刘禅对诸葛亮是有真感情的。

还有,为什么后来又给诸葛亮立庙了?

那是因为“民意不可违”。百姓需要寄托思念之情,国家也需要这样一个官员作为爱国为民、鞠躬尽瘁的典范。

今天就这么简单一说,谢谢收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