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学琴的故事告诉你,一辈子唱一首歌不一定是耻辱!

 乇三千 2020-05-25

有段时间,我特别讨厌听口水歌,而且很鄙视那些逮着一首歌唱许多年的歌手,总以为他们江郎才尽,靠着一首歌吃一辈子。

后来读书多了,也渐渐释怀了,甚至有点佩服个别人的精神,虽然有些人说他们是脸皮厚,但不能否定这里面有许多人是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的~

《史记》里记载了孔子这样一个故事。

孔子学识渊博,更通韵律。当初他学琴的时候,老师是师襄子,孔子练一首曲子,一直连续十天。师襄子让他学习新的,孔子说:我虽然已经懂得基本套路了,但还没掌握真的方法,请让我继续练习。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可以了,你学的已经够好了,我再教你新曲子吧!

孔子说:我现在只是掌握了方法,还不了解其中的意境,再练习一段时间吧。

第三次,师襄子有点厌烦了:你虽然不是学琴最快的,但也是我学生中最聪明的,你练到现在已经得到了我的认可,完全可以继续往下学了!

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其中的意境,但我还不能通过这曲子看懂作者的为人,让我继续琢磨琢磨~

又过了些日子,师襄子观察孔子抚琴,神情悠然,时而庄重肃穆,时而志存高远心怀天下,很是惊奇,便向孔子询问。

孔子说:我抚这首曲子,仿佛看到一个人,长得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目光如炬,看向远方犹如君临天下!这个人一定周文王!

师襄子佩服的五体投地:我当初学这首曲子的时候,老师告诉我,这曲子就叫做《文王操》啊!

所以,真正投入了感情,一首曲子吃一辈子,其实是值得尊敬的,真正该被鄙视的,是那些东拼西凑拿来骗钱的人~

瞎子阿炳一首《二泉映月》拉了一辈子,直到现在百听不厌,中华曲库近万首歌曲,又有几首能和他抗衡呢?

也犹如现在所追求的工匠精神,在一个领域深耕,远比多元化发展来的重要,也更有意义,而多元化发展,靠的是多领域的工匠,并不是全面人才~

每天读点历史,日积月累,能通古今!关注一下,每天更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