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诗的分类(上)

 虹72 2020-05-25
原文地址:新诗的分类(上)作者:蓝田

第五节新诗的分类(上)

从题材上来分,无论是国诗还是新诗,都可以归并到一起,如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咏史诗等。从形式上来看,国诗、新诗虽然有着截然不同的类别,但都可以用以下十条作为统一的标准:

一,全诗分为几节(词曲中称阙);
二,每节分为几行;
三,每行分为几步;
四,每步的句式如何;
五,每个句式的字式如何;
六,是否押韵及韵式如何;
七,平仄有否规定;
八,是否对仗或对称;
九,有无反复;
十,其它特殊规定。(如词有词牌)

    国诗按照上述标准可分为古体诗、律诗、绝句、词曲等。譬如,对于五言律诗的规定,就是由以下几条格律组成的:


1、全诗仅一节,分八行,每行为三步;
2、句式为短\短\短;
3、字式为2\2\3;
4、第三四行与五六行分别对仗;
5、规定平仄,有四种基本格式;
6、第二、四、六、八行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限平声韵。

    其它如七言律诗、绝句、词曲等所包括的格律,与五言律诗大同小异,这里不再一一赘述。至于古体诗,格律的规定要更宽泛一些。还有一些远古诗歌,虽然所使用的格律与律绝词曲相比大不相同,但同样佳作频出,如《诗经》中的《无衣》、《硕鼠》、《伐檀》、《蒹葭》等等,我把这种诗体称为“叠沓诗”。它们除了押韵之外,对于诗节、行数、字数、对仗、平仄等并无规定,只是增加了对称与反复这两种表现手法。这里说的对称,是指诗节间的对称,即指每节的行数相当,每行的字数一致,节与节间的韵式相同。反复,也是指诗节间有规律的呼应。以《无衣》为例: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全诗分3节,节与节间的对称体现为每节都分5行,每行都有4字。由于古今读音不同,这首诗的韵脚如何,如今已不得而知。诗中反复的词句包括“岂曰无衣?与子##。王于兴师,修我##。与子##!”
    除了以上所说的这些格律之外,还有楚辞中“兮”的运用。但由于它仅仅局限在楚辞之中,后来应用的极少,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由此可知,格律一旦离开原来的语言环境,又不能与新的语言环境相融合,就会自行灭亡。
    那么,怎样的格律才能称得上与当时的语言环境恰相匹配呢?我认为,只要这种格律有利于增强当时语言的音乐性,那么,它就是一种成功的格律。音步、押韵、平仄、对称(对仗)、反复等对于诗歌的音乐性而言都十分有力,因而它们被广泛应用到诗歌(包括新诗)的创作当中。对于平仄而言,在律诗和绝句产生之前,人们很少注意,但诗人们同样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诗,可见平仄这种格律并不是特别重要。汉语古典诗歌如果没有对仗(对称)或反复这两种格律,那么至少还要有音步和押韵。所以,音步和押韵是体现汉语古典诗歌音乐性最基本的手段,其次是对称(对仗)、反复,最后才是平仄。仅仅分行而无其它任何格律的“自由诗”,不过是分行的散文。当然,有些押韵的新诗,既没有规律的音步,也没有对称和反复的手法,我们虽然不能称之为散文,但至少是有散文倾向的诗歌。其实,并非是诗就一定押韵。除了外国诗有不押韵的之外,就是某些新诗也可以不押韵,而很难将它称之为散文。如下面这首《春之邀》(琴棋书画):

春天的泥土\在冬天残叶中,
逐渐酝酿\成熟芬芳;
来吧!\来吧!\朋友们!
让我们\一起播种:
播种\美丽的希望,
播种\远大的理想,
让希望和理想\在泥土中,
生根\发芽。

春天的歌声\在欢笑中,
响遏行云,\声动梁尘;
来吧!\来吧!\朋友们!
让我们\一起耕耘:
耕耘\欣欣的期盼,
耕耘\无私的奉献,
让期盼和奉献\在风中,
含苞\待放。

春天的舞姿\在霓裳曲中,
步如莲花旋,\轻盈如燕飞;
来吧!\来吧!\朋友们!
让我们\一起收获:
收获\敬佩的坚强,
收获\喜悦的成功,
让坚强和成功\在艳阳中,
硕果\累累。

    这首诗虽然不押韵(即便有几个不规律的韵脚,那也不是作者有意为之),但仍有强烈的节奏可循。所依据的在于诗中有大体一致的音步,并且还运用了反复与对称(诗节间)的手法,散文是绝不可能这样写的。由此可知,诗歌如果不要求押韵,那么就一定要在音步之外,再加上反复、对称等格律以形成有规律的节奏,从而体现出诗歌的音乐性。 

从形式上来看,一种新诗诗体的诞生,它所能拥有的格律不外乎以上十种。至于是先规定诗律,而后再创作品,还是先有一定数量的诗作,然后再总结诗律,倒不好做强制的规定。只要这种诗体富于音乐性,能够得到大众的支持和喜爱,并且佳作频出,便是它存在的最好理由。其实,一种好的诗体,绝不是凭想当然就能完成的,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总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与完善,历经洗礼与磨练,才最终成型。
    诗坛上习惯把新诗分为“格律诗、半格律诗与自由诗” 三种。从字面意义上看,好像只有“格律诗、半格律诗”有格律,而“自由诗” 则毫无格律可言。事实果真如此吗?既然是诗,那就一定有区别于散文的地方,一定会有或多或少的格律存在。即使被人们称作“分行的散文” 的诗,至少也还具有分行的形式,以企图同散文区分开来。所以说,“格律诗、半格律诗与自由诗” 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它们都是诗,只不过所要求的格律的严谨与多寡不同。其实,诗坛上所谓的“自由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分行的散文”。“韵律诗歌网” 的于进水站长和野神两位诗友为它们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随行体文学(随珠格)。正本清源,也算是一个创举。而诗坛上所谓的“格律诗”,一般来说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有格律的诗;二是指格律较为严谨的诗。这样的定义太过宽泛,很难差强人意。

我认为,所谓的自由诗,是指全诗的节数、行数、步数随心所欲,各种句式相间相重,字式也无限制,押韵,韵式不限。总之,如果一首诗的格律找不到一种可循的规律,那么就只有归于自由诗的行列。“随心所欲不逾矩”,既是诗歌技法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对自由诗的绝佳写照。也就是说,相比格律诗而言,自由诗的品格甚至要更高一些。因此,我建议初学写诗的人最好能先从格律诗入手。

那么,什么样的诗可以称为格律诗呢?简单地说,格律诗就是指那些有严谨、固定的格律规定的诗歌。例如汉语古典诗歌中的律诗、绝句、词曲等。至于五七言古诗和楚辞,虽然也有规律的格律可循,但格律的要求较为宽松,因此只能归于半格律诗的范畴。如肌肉诗人《你伤我有多深》:

你伤我\有多深
只要你看看\我的脸庞
那苍白,\那憔悴
谁见了\不起恐慌

怎么,\你竟\不为所动
那你听听\我的歌声
和那\冥府里回响的
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还不能摇撼\你的心肠
好,\你来,\贴近\我的胸膛
你听,\你听
那颗痴心\碎裂的声响

这首诗除了每节的行数相同以外,音步、韵式都比较随意,因此,我们说这是一首半格律体的新诗。如果连节与节之间的行数也不能对称的话,那就只能划归为自由诗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