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64

 了用民 2020-05-25

NO.64

无奈,哥舒翰只能拖着病体、躺着担架、硬着头皮上了前线。

令他稍感欣慰的是,这次李隆基给他配备的军力还是比较强的——跟他一起出征的,不再是刚招募的新兵,而是那些从河西、陇右、朔方等地调回来的边军以及部分附属部落的蕃兵共八万人,其战斗力是毋庸置疑的。

加上之前高仙芝、封常清的旧部,此时唐军在潼关的总兵力达到了近二十万,声势复震。

然而此时的哥舒翰毕竟是个重病人,连抬起自己手脚的力气都没有,怎么可能有力气去处理那些繁杂的军务?

他只能把军中的日常事务都委托给了行军司马田良丘。

田良丘不敢专断,又把权利一分为二——哥舒翰的爱将王思礼主管骑兵,之前统率过高仙芝余部的李成光则主掌步兵。

一般来说,层层转包的工程容易出问题,这次当然也是这样。

王思礼和李成光资历相近,地位相当,性格也相似——一个“往死里”,一个“里程光”,光听名字就知道两人都不是省油的灯。

他们谁也不服谁,谁也看不上谁,常常互相拆台,老是互相对着干——一个要加酸另一个必定会加碱,一个往前迈另一个必定往后拽,一个猛踩油门另一个必定猛踩刹车,一个吃蒙脱石散另一个必定吃果导大黄巴豆番泻叶……

就这样,通过不遗余力的不断扯皮,王思礼和李承光完美地证明了一个数学上的新定理——1 1=0。

可惜那个时候没有诺贝尔数学奖(当然除了某J姓明星等少数人,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现在也没有),两人不仅不可能得到任何奖项,还搞得唐军上下无所适从,什么都干不了。

他们既无事可做,又无爱可做,既没有斗志,也没有凝聚力,军心越来越涣散,士气越来越低落,几乎成了一盘散沙。

这对叛军来说,显然是夺取潼关的绝佳机会。

但安禄山却并没有采取行动。

因为这段时间,他也遇到了两个很大的麻烦。

一个来自北路。

当初安禄山从范阳南下的时候,曾派他的党羽大同军使高秀岩从驻地(今山西朔州)出兵西进,攻击振武军(今内蒙古和林格尔)。

他之所以会要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牵制朔方(治所今宁夏灵武)与河东(治所今山西太原)方向的唐军,另一方面也企图从北面威胁关中。

但高秀岩却让安禄山失望了。

不过,这似乎也怪不了他,要怪只能怪他遇到的敌人太强。

因为他的对手是后来名震天下的郭子仪。

郭子仪出身于官宦家庭,其父郭敬之曾先后在绥、渭、桂、寿、泗五州担任过刺史。

作为官二代,明明可以靠家世吃饭,但郭子仪却偏偏要凭实力——年轻时他赴京城参加了武举考试,以高等的成绩一举登第,随后被任命为左卫长史(这是史书的说法,《郭氏家庙》则说是左卫长上),从此进入了军界。

史载郭子仪身高六尺余(唐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30.7厘米,也就是说他的身高在1.84米以上),相貌堂堂,同时又身手敏捷,膂力过人,天生是当武将的好材料。

从军后,郭子仪先是在禁军任职,接着又被派到地方,在各地辗转担任地方将领,一步一个脚印,几年一个台阶,历任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别将、兴德府(今陕西渭南华州区)果毅、桂州(今广西桂林)都督府长史、北庭(治所今新疆吉木萨尔)副都护、安西(治所今新疆库车)副都护、朔方节度副使等职,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

然而,这些年他到底有过哪些具体的事迹,由于史书的缺载,我们不得而知。

但这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

我们可能不记得自己小时候吃过哪些具体的食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正是这些食品构成了我们现在的身体。

我们也许不了解郭子仪参与过哪些具体的战事,但有一点我们是可以肯定的——正是这些历练造就了后来的郭子仪。

另外,新书《彪悍南北朝之枭雄的世纪》我已经收到样书了(需要签名书的话可以通过公众号在微店购买),当当京东天猫以及各大书店也会在近日上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