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庚子三气“大火行”,向古人学防治思路

 jiezhukuaile 2020-05-25

《黄帝内经》说“三之气,天政布,大火行”,这下子大家可炸开了锅。

不仅仅是因为书本里面的说法,而是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大火行”带来的影响。

且不说南京的持续高温,五运六气在人身上的体现也已经开始显露出来。

还没有进入小满,病房咯血的病人就开始多了起来。

还有在凌晨的咳嗽也多了,甚至有人已经影响到了睡眠。

耳朵后面是足少阳胆经的位置,前几天也有朋友出现了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的情况。

关于君相二火,有几类人容易受影响而产生病象:一个是本身心火、胆火就旺盛的人,其次就是身体虚弱,特别是肾阴不够的人群。

那么问题来了,中医应该怎么办?

我们不妨学习一下这四张方:

麦门冬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


麦门冬,法半夏,白芷,淡竹叶,桑白皮,蜜紫苑,人参,钟乳石,生姜,大枣,甘草。

制作方法


上方制作成汤剂,每次150毫升,日服2次;也可制作成颗粒剂,每次10克,日服3次。

功效方解:


《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热气大来,火之胜也,金燥受邪,肺病生焉。”

这张方是治“火运太过”的岁运方,但其实是按照五行的关系来组方的,这种动态变化的组方模式很值得我们借鉴。

这里面有三套组合拳:



1、治火热:淡竹叶+麦门冬+白芷

竹叶清心利尿,引药上行直达病所,且使心火能从小便去;麦冬养肺清心;白芷则散风热,让火热透出去。



2、补肺金,达到阴阳并补:麦门冬+人参+蜜紫苑+桑白皮+钟乳石

我们可以发现,虽然这张方子是治火的,但大部队并不在“火”上,这是因为要防止苦寒败胃,让脾胃吃不消。

那采用的是什么办法呢?——围魏救赵!

既然火能克金,那就用补肺金的办法来治火。我们耳熟能详的“生脉饮”其实也是这个思路。

因此以人参益肺气,麦冬养肺阴,钟乳石益气补虚,使肺之阴阳并补,勿使肺金败坏肾水枯竭。再以桑白皮泻肺之余热,紫菀开肺之郁。



3、健脾土,制约水气来复:法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

法半夏、人参、姜枣草扶土生金,又能应对火太旺而导致的水气来复。使整方具有润肺泻火,补土生金之功效。



适应人群:


本方适应于肺金被灼,肺燥内生者,具体表现可能有咳喘燥热,咯血痰壅,口鼻及咽喉干燥、胸胁满闷、痛连肩背、两臂疼痛、耳聋、泄泻,舌尖红,苔干,肺脉弱等。

正阳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


白薇,玄参,川芎,桑白皮(炙),当归,芍药,旋复花,甘草(炙),生姜。自小满至大暑,加杏仁、麻仁各15g。

制作方法:


上方制作成汤剂,每次150毫升,日服2次;也可制作成颗粒剂,每次10克,日服3次。

功效方解:


这是今年的司天方,对治的是“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而产生的病象。暂且引用缪问的注解:

“夫热为火性,寒属金体,用药之权,当辛温以和其寒,酸苦以泄其热,不致偏寒偏热,斯为得耳。

当归味苦温,可升可降,止诸血之妄行,除咳定痛,以补少阴之阴;

川芎味辛气温,主一切血,治风痰饮发如神;

元参味苦咸,色走肾而味及心,《本经》称其寒热积聚咸宜,三药本《内经》咸以软之,而调其上之法也。

桑皮甘寒悦肺,芍药酸以益金,旋覆重以镇逆,本《内经》酸以收之,而安其下之义也。

白薇和寒热,有维持上下之功,复加生姜、甘草一散一和,上热下清之疾胥愈矣。”

适宜人群:


治子午之岁,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病者关节禁固,腰痛,气郁热,小便淋,目赤心痛,寒热更作,咳喘;或鼻鼽,嗌咽吐饮,发黄瘅,喘,甚则连小腹而作寒中,悉主之。

小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


柴胡,生黄芩,法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

制作方法:


上方制作成汤剂,每次150毫升,日服2次;也可制作成颗粒剂,每次10克,日服3次。

功效方解:


这张方子也是三个组合:



1、疏少阳、清胆火:柴胡+生黄芩

柴胡是少阳要药,能恢复“少阳主枢”的这个功能,就好比门一般。少阳功能障碍,首先会形成少阳胆火,这时候就需要生黄芩来清胆火了。



2、恢复脾胃升降功能:法半夏+生姜

生姜和法半夏一升一降,在脾胃这块形成了一个小的太极,有了生姜能让胃气更好的沉降,胆火亦随胃而降。



3、补脾土:人参+大枣+生姜+炙甘草

这组药物是专门补脾土的,因为少阳为甲木,少阳胆火旺盛说明木气也太过,会克犯脾土,因此需要增强脾土的力量。

适宜人群:


适合以胆火偏旺而出现各种不适的人群服用,可能有口干口苦,咽喉干痒,胸胁不适,寒热往来,循着足少阳胆经也会出现各种病症。

黄连阿胶汤——《伤寒论》

组成:


黄连,生黄芩,芍药,鸡子黄,阿胶。

制作方法:


上方制作成汤剂,每次150毫升,也可制作成颗粒剂,每次10克,晚饭后和睡前各服一次。

其中鸡子黄可以待药温了冲在药汁里,也可以在睡前单用温水冲服。

功效方解:


这张方子主要是两个部分,调节的是心肾关系,取的“泻南补北”的思路。治的是“少阴病,心中烦,不得卧”。



1、泻心火:黄连+黄芩

这张方子重用味苦之黄连、黄芩泻心火,使心气下交于肾,正所谓“阳有余,以苦除之”。



2、补肾阴:芍药+阿胶+鸡子黄

配伍味甘之芍药、阿胶、鸡子黄滋肾阴,使肾水上济于心,正所谓“阴不足,以甘补之”。



适宜人群:


适合肾阴不足,心火独旺于上,心肾不相交而出现夜间烦热出汗、失眠、还有各种症状在“少阴病欲解时”,也就是23点-凌晨5点加重的人群,对于23点-1点加重的人群疗效确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